國際

暖化惹禍?魚類體型不斷“縮水”

(華盛頓7日綜合電)科學研究顯示,全球魚類出現體型變小的趨勢。鑒於魚類攸關龐大生態體系乃至數十億人口的蛋白質來源,找出魚兒何以越來越小的原因刻不容緩。

《華盛頓郵報》指出,包含北極圈的鮭魚與大西洋的鰩科魚類都出現體型變小。一份近期科研對世界近四分之三的海洋魚類所做的抽樣分析,發現1960到2020年間魚兒的平均體型“縮水”。

Advertisement

許多海洋生物變得越來越小,其中一個原因是海釣興盛。休閒釣者和商業漁民都喜歡捉大放小,讓體型較大的魚變少。

然而不少海洋物種未面臨過度捕撈也體型縮水。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保育生物學家科莫洛斯基與同事隆海爾決定自行養魚以調查原因,將魚兒分別置於攝氏15度與20度的水溫,並發現在暖水的鱒魚平均體型不到冷水同類的一半。

多年以來,關於何以較暖水域中的魚類成年後體型較小,主流理論認為與它們的鰓有關。水溫升高時魚類對氧氣的需求也會提高,而魚鰓的表面積有限,難以滿足較大體型時的額外氧氣需求,從而令魚類需壓抑生長。也有科學解釋認為,魚類為求能在較暖環境存活而演化成維持較小體態等。

文/圖:互聯網

ADVERTISEMENT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