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是症狀非疾病可治療 尿失禁勿諱疾忌醫

(吉隆坡訊)尿液指的是人體多餘的液體,這些液體中包括水、鹽、尿酸及尿素,一個人每天須喝下2至2.5公升的水,大概就是6至8杯水(平均一杯300至350毫升),而膀胱可容納大約400毫升的尿液,在喝下水通過身體,最後代謝成尿液進入膀胱,當膀胱內有超過150毫升的尿液時,大腦就會發出排尿訊號。

此時這人就會要去找廁所排尿,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只是略帶異味,但若是健康出狀況如膀胱發炎,除了尿液色澤有變也會出現異味,甚至或有細菌感染,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尿液也可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Advertisement

泌尿外科顧問羅華倫醫生 (Dr Warren Lo Hwa Loon)

半夜醒來逾1次為夜尿

那多久排尿一次才是正常呢?泌尿外科顧問羅華倫醫生(Dr Warren Lo Hwa Loon)表示,正確的排尿次數必須與喝水次數相符,以一個成年人而言,通常在白天每2至3小時喝一杯水,因此,2至3小時去一次排尿是正常不過。不過,所謂的6至8杯水是否一定要在一天內“平均分配”呢?

“不是的,我會鼓勵白天可多喝,到了晚上就須少喝,理由是避免晚上有夜尿,對於有排尿困擾的患者,一天最後一杯水最好是在臨睡前2至3小時,到了翌日早上再喝下適量的水已足以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

ADVERTISEMENT

“對泌尿科門診而言,

夜尿(nocturia)、

頻尿(frequent urination)

以及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被視為3大最常見的排尿問題,

這三者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

但它們並非疾病而是症狀,

只要及時診斷找出問題所在,並且對症治療是可以改善的,

但前提是患者願意踏出主動求醫的那一步。”

他透露,以夜尿為例,一般定義為夜間入眠後,醒來上廁所前超過1次以上即為夜尿。

“以男性為例,夜尿是有前列腺腫大(BPH)困擾的男性最常見的問題,這是因為前列腺腺體中有尿道穿過,當出現腫大時則會影響排尿,並且也會導致尿瀦留情況,這些瀦留的尿液也會刺激膀胱收縮,使到BPH患者一直有尿意。”

膀胱過動可分為兩類型

最後就是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所造成。

他說,ADH的分泌在入眠後,它的作用是把正常排出的尿液濃縮成三分之一,可是若一個人失眠就無法產生ADH,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如白天般,即每2至3小時去廁所排尿,而一直排尿也會無法入眠,不斷惡性循環下就會加劇失眠及夜尿問題。

而頻尿則可分為3部分,分別是喝太多水造成不斷上廁所、膀胱敏感以及膀胱過動。

“第一種情況屬於正常,只要能控制飲水量即可改善;膀胱敏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細菌感染,當膀胱受到細菌感染後就會無法維持容量,如果沒有處理及繼續按照正常飲水量或喝下更多水,那就會形成一直去廁所的窘境,此時正確的做法是先治療細菌感染包括給予抗生素,而不是猛灌水。”

他表示,膀胱過動可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干(dry overactive bladder)以及濕(wet overactive bladder),前者指的是會有急尿的感覺,但尚未出現尿失禁的程度,至於後者則是屬於尿失禁中常見的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每天尿濕褲子的窘境,嚴重影響了社交生活。

“通常這類患者的逼尿肌會出現不正常收縮,就算尿液尚未累積到一定數量(150毫升),但排尿訊號已經傳遞到大腦,於是可能在5分鐘、10分鐘或半小時就要去廁所排尿,只是每次的排尿量很少。”

一點尿液必須上廁所 膀胱過動致急迫性失禁

尿失禁大致分可為3種類型,除了上述提及的急迫性尿失禁,也包括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及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羅華倫說,就如上述所提及,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膀胱過度敏感和收縮如膀胱過動症,一點尿液也會導致患者必須趕去廁所排尿。

細菌感染可致器官衰竭

此外,當出現氣溫極低或身處在有空調的密室,或受5種飲料即酒、茶、咖啡、汽水及酸性飲料的刺激以及受到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脊髓損傷(spine injury)以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影響也會造成一個人出現急迫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指的是人的骨盆肌肉鬆弛無力,當膀胱受到壓力如打噴嚏、用力或咳嗽就會造成尿液不受控地漏出,這是因為骨盆肌肉無法支撐的緣故,通常患者以女性居多,包括曾多次懷孕及曾進行盆腔手術等,至於曾進行切除前列腺的男性有時也會出現這類失禁問題。”

而滿溢性尿失禁指的是患者的泌尿神經系統曾受到損傷,造成膀胱肌肉收縮能力變差或失去知覺,就算膀胱已經滿了卻沒有尿意,最後就會不受控地漏出來。

“而這常見於糖尿病患、脊椎神經受創或有神經系統疾病,如曾中風、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或者是一些藥物的錯誤使用,也會造成膀胱出現無力症候群(Underactive Bladder,UAB),最終演變成滿溢性尿失禁,比如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用於治哮喘的藥物的使用、止癢及傷風藥。”

因此,建議使用藥物前須與醫生及藥劑師商量,避免造成不必要問題。

先確定問題針對性治療

假如一個人有排尿困難,尤其是尿失禁卻不願求醫會有哪些影響呢?

他指出,首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後背部分皮膚出現潰瘍,或者是褥瘡等,但最叫人擔心不已的就是發生在輸尿管的細菌感染,因為它除了會影響膀胱,更可能殃及腎臟以及造成多重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對生命造成危險,值得注意的是,因尿失禁而須用尿袋或導尿管等也是一筆不菲的醫療開銷。

那排尿問題如尿失禁該如何管理甚至治療呢?他說,首先必須先確定問題所在再根據情況給予針對性治療,比如一個人喝水過多造成頻尿,那就從控制飲水量下手,再來是若常飲用刺激性飲料如酒或含咖啡因飲料,那就儘可能減少,先從生活作息下手改善。

先進技術價格可負擔 主動求醫別逃避

得力於科技不斷進步,如今改善尿失禁的先進技術及方式越來越多,同時儀器價格也逐漸走向大眾可負擔的範圍。

不過,患者的主動求醫仍是關鍵所在。

成人紙尿褲是另一改善輕度尿失禁的非醫療方式選項,不過,須注意的是使用時的衛生,如今這類成人紙尿褲已研發出不同的款式及功能,目的就是要讓患者在使用時更為方便。

穿紙尿褲注意衛生

比如針對生活作息較活躍的患者有類似短褲式、或者與內褲配合使用可清洗重複使用的以及給予無法自理生活的嚴重尿失禁患者所使用的紙尿片等。

他表示,在患者本身或照護者在選擇成人紙尿褲時,他會給出幾個建議,第一是必須勤換或勤洗,避免潮濕,須把衛生放在第一位;第二是在選擇之前多諮詢及按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第三是注意透氣效果。

尿失禁非衰老現象

他曾接觸一些患者,因尿失禁而影響了性生活或工作,甚至有自殺的傾向。“這是沒必要的,必須牢記排尿問題不是疾病,如今已有非常多醫療及非醫療方式可以改善,而尿失禁更不是衰老必然的現象,它可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階層及男女身上,患者沒必要感到自卑或羞恥,別再逃避及選擇正視它的存在,尋求專業的治療來改善它才是當務之急。”

文 \ 何建興   圖 \ 梁盈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