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精選即時國內地方

“明明有更好落實選項” Aliran:輕快鐵不適合檳城

(檳城10日訊)非政府組織“國民醒覺運動”(Aliran)認為,輕快鐵不適合檳城,並將淪為可笑的白象計劃及昂貴的玩具,敦促政府在落實輕快鐵計劃前,舉行公開對話以回應該組織有關輕快鐵計劃的質疑。

該組織成員林馬惠博士今日在記者會上說,該組織支持改善公共交通,但明明有更好、更便宜及可更快落實的選項如智軌列車(ART)及快捷巴士系統(BRT),為何政府執意要選擇輕快鐵呢?

Advertisement

他從8大角度分析,即造價比較、建造時間和影響、營運和維護費用、靈活性與覆蓋範圍、可載客量適合性、客流量預及財務可行性、財務成果預測及利害關係者,總結出輕快鐵並不適合檳城。

林馬惠曾在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服務,接著於2011至2016年期間以非政府組織代表的身份出任檳島市議員。

林馬惠指出,輕快鐵每公里建造費為3億6000萬令吉,智軌列車或快捷巴士系統則是每公里3800萬令吉,輕快鐵的建造費顯然比後兩者要貴。

“政府一直高喊財務拮据,說要節省開銷,卻選擇造價更高的輕快鐵,令人費解。”

ADVERTISEMENT

他也說,屬於較新技術的ART系統已在古晉、布城和新山測試,檳城卻依然選擇輕快鐵方案。ART或BRT系統1年內就能造出來,反觀建造輕快鐵需要6至8年時間,施工期間將嚴重干擾交通。

ART比較適合檳城人口情況

他續說,ART車廂的可載客量不如輕快鐵那麼大,比較適合檳城人口的情況;ART的每公里營運和維護費只是輕快鐵的三分之一。

他說,輕快鐵涉及建造固定實體軌道結構,路線靈活性不高;反觀ART系統只需要在路面塗上特別漆料就能定位導航,靈活性較高。

林馬惠認為,檳州已有渡輪系統,理應把錢用來維護和提升渡輪服務,沒有必要耗費巨資打造跨海輕快鐵。

曾在約10餘年前參與制訂Halcrow版檳州交通大藍圖檳州政府前工程師林天廷則說,在當年制訂的藍圖中,100億令吉已足以完成提升所有公共交通,包括巴士、電車、快捷巴士系統(BRT)、軌道公交、海上公交等等,如今100億令吉只是用來打造一條輕快鐵。

出席記者會者尚有“國民醒覺運動”主席阿尼爾。

檳城人口不多難支撐營運和維護費

林馬惠說,檳城人口並不多,無法提供足夠的乘客量去支撐輕快鐵的營運和維護費,虧損由誰去承擔?最終是否轉嫁到身為納稅人的百姓身上?

“檳州交通大藍圖執行夥伴SRS集團之前預測檳城輕快鐵每年乘客量可達4200萬人次,即日均乘客量11萬5000人次;以每趟車票平均4令吉計算,一年收益為1億6800萬令吉;扣除每年營運及維護費2億令吉,每年赤字為3200萬令吉。”

林馬惠認為,SRS集團的每年4200萬人次乘客預測根本是不可能達到的,比較合理的年乘客人次預測應該是800萬或500萬人次。每年800萬或500萬乘客人次的赤字則分別為1億6800萬令吉及1億8000萬令吉,這還未加上每年4%的利息。

“我們並不是預計公共交通會賺錢,政府補貼一些沒關係,但也不至於要虧那麼多。”

林馬惠也列舉雪隆區的格拉納再也輕快鐵線、安邦輕快鐵線及單軌火車的乘客數據,指這三條路線已營運約25年,但都無法達到當年預測的乘客人次,他因此也不看好檳城輕快鐵的乘客量。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