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新年設目標增強成功率 跟隨嬰兒學步戒掉拖延症

文:張淑媚《明報》

(香港訊)2023年你有什麼新目標?專家認為,成功不是靠意志力,而是先要認清背後動力來源,制定baby steps,才有望打破失敗循環,一起be a better me!

Advertisement

新開始效應易推遲起步

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多人在年初訂下各種計劃,其實是心理學的“新開始效應”(fresh start effect),原來有很多人習慣在新一年、整歲數(如30歲、40歲)、重要日子等訂立新目標,改掉舊習慣。

“新年目標失敗,亦與這個效應有關係。”心理學家黃仲遠(Mills)解釋,透過“新開始效應”訂立目標,容易變成拖延。

“一年有太多這些有標誌意義的日子,每月開頭就有一次,令人認為下次開始都可以。”例如想控制飲食,有些人認為,享受過元旦新年的“最後大餐”,留待農曆新年後開始也不遲,結果一再拖延。

ADVERTISEMENT

加拿大心理學教授Timothy Pychyl在其一份拖延症的研究中,引述一項有關實現新年目標的調查,該調查發現僅8%人成功在一年後實現年初訂立的目標,原因是大部分人一直拖延開始的日子;他認為,最重要是目標背後的動力,(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何要現在做,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元素。

設立目標要具體有期限

至於如何訂立目標?他舉出兩個英文字母:S(Specific,具體)和D(Difficult,困難)。

目標要夠具體,清楚訂出明確目標。

“‘減肥成功’是很差的目標,怎樣才算‘成功’?減磅數?脂肪?還是其他身體部分都要瘦?”目標越具體越好,如體重降到多少,最好有時間框架,幾時開始、幾時結束。最終目標亦要有一定難度,增加成功感,如果整體太容易,也會讓人拖延。

進入實戰,第一步永遠最難。一般人認為執行目標需要有無比意志力,黃仲遠卻說,意志力並非最重要一環。

動力很重要從小步開始

“當認為它最重要,就會很集中鍛煉意志,做不到就會自我感覺很差,從而放棄,實際上逾9成人都會輸給意志力;因此意志力並非最重要,而是實踐目標的動力,有動力就可幫助提升意志力。”

他提醒大家,別高估自己的意志力,第一步應訂下baby steps(嬰兒學步),從最小步開始,“要幾乎無須意志力都能開始。”

如長達一年的目標,首一兩個月的階段目標訂得越短、越小越好。以建立跑步習慣為例,第一步可能只是買裝備,第二步是每周下樓行一個圈,當覺得很容易,原來自己做得到,就會越來越熱衷,慢慢才增加難度。

目標視覺化成功率越大

“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因為有時會忘記、中途會放棄。”

他建議,將目標視覺化,例如目標是瘦身,可買一條裙或褲放在經常見到的地方,或者拍照後放在書桌或錢包等,經常提點自己;亦可以將目標告訴身邊人,“目標越公開,成功機率越大”,讓更多人幫忙監察、提點。

具體+難度——“減肥成功”是常見目標,需訂立得夠具體、有一定難度才可增加成功機會。

打破失敗循環——新年伊始訂立目標是指定動作,但大部分人未到年尾已宣告失敗,專家指認清目標背後動力、從baby steps開始,才可打破失敗循環。

 

物理治療師曾志聰

營養師潘卓琳

心理學家黃仲遠

 

專家指導 實踐健康目標沒難度

多做運動、戒翹腳、多喝水……。這些健康目標,經常都出現在不少人新一年的健康清單上。

讓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指導和幫助大家在新的一年實踐目標。

1.多運動從低強度開始

運動有益健康,年初很多人都雄心壯志說要做運動,最後卻無疾而終。

“最大藉口是很忙,其他事情優先,而不投放時間在運動上,其實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已夠做運動。”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實務教授、物理治療師曾志聰認為,大家需先認識自己的健康風險,覺得有做運動的必要,才會有動力將運動放在優先次序之上。

“舉例說,長者年紀大,易有骨質疏鬆、肌肉力量變差、平衡力下降,跌倒後易骨折,需要做負重或改善平衡力的運動;而上班族久坐少移動,心肺功能下降,走兩層樓梯已氣喘,因而要做帶氧運動改善問題。”

了解自己需要,然後選擇合適運動。他建議,從低強度開始,以跑步為例,從緩步跑開始,讓身體適應;首幾次目標跑步時間可訂得較短,如每日跑5至10分鐘,持續1星期,如發現自己能夠完成,可增長時間;僅僅完成的話,就維持下去,試多幾個星期再調整;當跑步時間增加後,再提升速度。

“剛開始無論運動量、次數、強度都較低,但不要緊,因為這是起點;向前望,慢慢加上去,就會見到健康效果。”

他提醒,大家無須心急,“運動帶來的健康效果需要4至6周後才感受到,如果運動後更開心、輕鬆、走路更快,可變成持續的誘因。”

2.改正坐姿校鬧鐘提醒

都市人常以不良姿勢玩手機、使用電腦,長期易致胸椎弧度增加、頭向前傾,造成寒背。

曾志聰指出,日復日每天好幾小時維持這不良姿勢,會導致頸胸肌肉緊張,頸椎受壓;長遠或導致頸椎病,出現頸痛、手部麻痹。

怎樣改善?“建議在辦公室用電腦的人,用手機設鬧鐘,每1、2小時響1次,提醒自己矯正坐姿,或(定時)站起來放鬆肩膀。”

3.翹腳帶來健康風險

翹二郎腿是常見不良姿勢。他表示,翹腳久坐可致骨盆後傾,增加椎間盤壓力;翹腳時盆骨歪斜,左右不平衡,令腰椎周圍肌肉受力不平均,出現痛楚。

“當壞習慣形成後並不容易改,最重要認知到翹腳的風險,每當準備翹腳時,想起所帶來的問題,就會自動放下一隻腳。”

4.多喝水加薄荷增意願

很多人忙起來時滴水不沾。營養師潘卓琳指出,水可補充身體因新陳代謝、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對於維持體溫、輸送養分、排走身體廢物都很重要。

“我們自小被灌輸一日要喝6至8杯水,但這只是一般指引,每人實際所需水量不同,體重、運動量、氣溫等都有影響。”

“以體重(kg)×30毫升,計算健康成年人每日所需水分。

以50公斤重成年人為例,每日便需要1.5公升水分,如果每杯240毫升計算,即至少需要6.25杯水,或湯、粥等流質食物。

計好自己需要水量後,可以買個大約1公升大水樽,確保自己1日喝到2瓶。”

“有些人會買有飲管的水瓶,隨手拿過水瓶就喝,無須很專注在喝水上。”

她說,亦有人會下載專門提醒飲水的手機應用程式。“如果覺得水沒有味道,可以添加薄荷或水果片如青檸檬等,提升喝水意願。”

5.不熬夜睡前避用手機

為爭取me time,不少人即使早早上床,仍玩手機至凌晨才入睡,影響翌日精神。

想戒去捱夜惡習,潘卓琳建議,訂立作息時間表,如晚上11時上床,12時前睡覺;睡前30分鐘做些較靜態活動,如冥想、閱讀,並避免接觸熒幕。

“可在睡前半小時將手機設定為‘睡眠模式’,讓提示信息不再彈出。”

睡前2小時可吃一些幫助入眠和改善睡眠質素的食物,如含豐富鎂和鉀的香蕉,可助放鬆肌肉,並含有色胺酸,可產生助眠的褪黑激素;而牛奶、芝士等乳製品同樣含色胺酸,還有蛋白質,可助分泌褪黑激素,提升睡眠質素。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