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新一代支架 再狹窄機率低 左冠狀動脈 PCI復原快

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就會導致動脈失去原有的彈性,管壁變得厚大且硬,心臟內腔逐漸變窄或堵塞,造成血液不通順,最終導致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

疾病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氣喘、頭暈、呼吸急促、心悸、冒冷汗、嘔吐、噁心等。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自2010年至2018年,大馬心臟病的死亡人數從每年的9371人上升至1萬8267人(見圖表)。在2020年,COVID-19奪取了160萬人命,但心臟病每一年奪取全球高達700萬人命。

可想而知,心臟病比COVID-19來得可怕。

診斷的方法有很多

冠狀動脈疾病也可稱為冠心病,是心臟病的一種。心臟內科顧問茹國銘醫生(Dr Yee Kok Meng)表示,心臟可分為左右。冠狀動脈分為左右兩條,左冠狀動脈(left coronary artery)再分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及左迴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若阻塞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那就是冠心病。”

ADVERTISEMENT

右冠狀動脈供血給心臟右側,左冠狀動脈則是左側,比起右冠狀動脈,左邊覆蓋較大範圍的心肌,因此,左冠狀動脈是最重要的血管。

可是,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就會導致動脈失去原有的彈性,管壁變得厚大且硬,心臟內腔逐漸變窄或堵塞,造成血液不通順,最終造成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

他說,此疾病症狀包括胸悶、胸痛、氣喘、頭暈、呼吸急促、心悸、冒冷汗、嘔吐、噁心等。

目前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為準確的方法是冠狀動脈造影術(coronary angiogram),也被醫學界稱為“黃金標準”,這診斷方式能直接觀察到冠狀動脈病變部位、狹窄程度和遠端血流通暢情況等。

“冠心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

血管成形術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俗稱的通波仔)、

心臟繞道手術(CABG)等,

這些治療方法都需胥視患者嚴重性才可決定。

他透露,治療左冠狀動脈疾病有一定的風險,但隨着醫學進步,PCI與CABG的遠期效果其存活率不相上下,但該採用哪種手術仍得胥視病況而定。

歐洲心臟病學會於2014年發佈的冠狀動脈疾病血管複雜指數(SYNTAX score)顯示,左冠狀動脈所呈現的指數越高(相等或高於33),即阻塞複雜程度越嚴重的病患,CABG會有較理想的長期效果;指數低於22者,進行PCI的效果則與CABG相當。

心臟內科顧問
茹國銘醫生
(Dr Yee Kok Meng)

使用適當尺吋支架

至於左冠狀動脈治療與其它動脈疾病治療有何差異?他表示,左冠狀動脈就像是“主幹”,心肌覆蓋範圍甚廣,具相當高的心肌疾病風險;因此,進行PCI過程比較複雜,風險也比其它冠狀動脈疾病的手術較高。

左冠狀動脈較短,且有兩個分叉點(bifurca tion), 此分叉處就像是一個寬闊的路口,是手術中難度最高的部分。

他指出,在進行治療時,左冠狀動脈的側支(side branch)必然得受到“呵護”。為此,我們有時需要進行分叉口支架術(bifurcation stenting),即分別在左主冠動脈及側支口同時植入支架。

“術者首先將球囊置於分叉口再植入支架,後通過支架放入另一球囊,再植放第二個支架, 形成一個‘支架中的支架’,如一個Y形口;此方法稱為對吻球囊技術(kissing balloon), 或是對吻支架植入(kissing stent)。這過程相當挑戰。”

另外,在施手術前後,醫生也會配合血管內超聲波(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以達到理想的醫療效果。

通過超聲波引導的成象圖,醫生可檢視動脈內部的清況,以確認使用適當尺吋的支架,亦可獲取直徑尺吋來優化支架擴張等,以此達到耐用、持久性及安全的治療效果。

PCI的另一個挑戰是支架的尺吋。一般上血管直徑尺吋為2.5毫米、3毫米或3.5毫米,最大的支架尺寸為3.5毫米;左冠狀動脈直徑為5毫米、5.5毫米甚至是6毫米。

塗藥支架更有效率

過去因受到限制無法進行PCI,惟現在市面上推出大尺吋的支架,如可擴至6毫米的新型的依維莫司(Everolimus)塗藥支架。

他說,盡管解決了支架尺吋的問題,但如何將大小適當的支架,與血管“混搭”,亦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因此,術者採用近端優化技術(Proximal Optimal Technique,POT),即把較小的支架植入後在分叉口處進行球囊擴張。

提及支架,過去使用的是金屬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目前則已改用塗藥支架(drug coated stent),後者可降低再狹窄(restenosis)的發生及支架血栓(stent thrombosis )形成的幾率。此塗藥支架已提升至二代或三代,其藥性更有效。

支架材質金屬量越多,再狹窄率就越高,而新一代的塗藥支架的支柱(stent struts)輕薄,再狹窄幾率也隨之減少;惟支柱厚度亦不可過薄,否則支架容易塌陷。

隨着支架材質的提升,其具有更大的伸縮性,術者能較易在彎曲的血管植入支架。

Male doctor pleased to be discharged

懂多一點

復發率低 開刀翌日可出院

PCI屬微創型手術,复原速度極快,患者在術後复原情況亦與其他的PCI患者雷同,大致上手術後翌日可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左冠狀動脈PCI的優勢在於,左冠狀動脈短,且其直徑寬,因而降低了再狹窄的幾率。與其它的冠狀動脈疾病相比,它的复發率亦較低。

再狹窄幾率低於5%

一般而言,進行上述手術後的長期效果顯著,其血管在一年內再度狹窄的幾率低於5%。

惟茹國銘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如左冠狀動脈的“分叉口”(Y口處)植放兩個支架,相關支架則有較高的再狹窄風險。

過去,患上左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只能做CABG,但是CABG創傷大,康復時間較久,如之前所言,冠狀動脈疾病血管複雜指數低於22者,可進行PCI,前提是醫療中心須備有相關的技術、醫療設備以及經驗豐富的醫生。

左冠狀動脈PCI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中就包括民眾關注的術後痊癒速度。

一般上,病患在進行手術後翌日即可出院,不過,他建議病人在家休養四五日,大致上5至7天左右,即能恢復如常生活,包括返回職場工作、運動、開車等;手術後兩週,病人必須到醫院複查。

服雙重抗血小板藥

另一方面,經過上述治療的病人必須遵照醫生的指示,按時服用指定的藥物,即常用於冠狀動脈疾病手術後的雙重抗血小板藥物(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 。

此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療程至少維持6個月。左冠狀動脈對人體心臟非常重要,因此,他一般建議病人服用長達一年。

完成此療程後,病人即可開始單一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Single Anti-Platelet Therapy,SAPT)。在這個得長時間進行的療程中,醫生會依照病人的情況,來選用阿司匹靈(aspirin) 或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並配以他汀類藥物(statins)來有效地控制膽固醇。

他建議,手術康复後的病人,除了照顧飲食與注意生活日常外,也記得要定期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

文陳秋蕾、陳孝全

整理梁盈秀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