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藍圖一二三

《2013-2025國家教育藍圖》終於在萬眾期待中推介了。我們看見甚麼教育大計劃是為了國家未來的繁榮穩定而設計?

藍圖從體制與學生的角度提出11個願景。體制方面,它強調必須具備的功能是完全就學、提昇素質、拉近差距、確保團結、提高效率。學生方面則重視知識水平、思考創新、領導能力、雙語能力、倫理道德及國家認同。一般上任何計劃都會有亮麗的願景,藍圖當然也不例外。願景是一回事,如何執行又是一回事。

Advertisement

學者、教育專家都很慎重看待藍圖。因為這個教育大計劃將會決定未來12年我國的教育方向。世界的競爭越來越嚴峻,政府要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育大改革來塑造國民應付挑戰?藍圖有很清楚列明嗎?

是否加重了孩子學習負擔

藍圖發表以後,有幾個項目是華社領導們,不論是教育界人士還是政治人物,非常關注的。其一為華文小學的國文課增加到240分鐘。這個數量超出了董總堅持的180分鐘原狀,以及教總的折衷210分鐘。在教育部則認為已經從原來建議的270分鐘妥協。國語是一國的尊嚴,當然必須尊敬,以及良好掌握。這是華人社會都清楚的守則。爭論點是240分鐘是否加重了孩子學習的負擔?華社數大機構既然有堅持,為甚麼尚未能讓教育部明白我們的隱憂?

教育部保留中學預備班以讓國文能力弱的學生多進修一年國文是很明智的決定。預備班至少有25節以馬來文授課,如果教授得法,必定能夠讓學生順利銜接中一的課程。

ADVERTISEMENT

另一項是強調英語的重要性。從2016年開始,英文是必考必及格的科目。英文是經商、科技研究的主要語文之一,一向受華社重視。因為捍衛馬來文的尊嚴,英文的廣泛使用並不見得為馬來社群接受。政府敢於作出這樣的決定實屬難得。不過站在教育的角度慎思,如果這樣堅持,將會有多少學生不能獲取SPM文憑呢?

四十多年前我們參加劍橋文憑考試,同樣是英文必須及格,不少同學為此提心吊膽,有的因此輟學不再回來校園。如今教育開放,這樣的夢魘實在是不忍讓它重現。何況今日要考獲SPM文憑,已經有兩重關卡,即馬來文和歷史必須及格。何必再強加英文呢?教育部更應該關注的還是培育更多有責任感有創意的英語教員。

藍圖最讓我們失望的是,政府還是沒有正視華文獨中為國家作出的貢獻。雖然藍圖首肯獨中學生有將近7萬名,卻不給予制度化撥款。不過,藍圖在“雙語能力”的願景強調我國多元文化的背景強化我們的競爭能力,“每個孩子都應該至少掌握馬來語和英語,同時多學一種語文,尤其是母語”,是值得肯定的。

【大事件:國家教育藍圖】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