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教師為達KPI評估學生“作弊” 教長:教育必須轉型

(雲頂4日訊)教育部高級部長拿督莫哈末拉茲不否認,有教師為達到關鍵績效指標(KPI)而在學生掌握能力的評估報告中“作弊”,但這更讓教育部意識到有必要和各方攜手合作實現教育轉型的目標。

他在出席第29屆全國教育管理及領導研討會後的記者會上,被詢及有教師為讓學生評估表現看來更“漂亮”,而在學生的掌握程度報告中作弊一事,如是回應。

Advertisement

莫哈末拉茲出席第29屆全國教育管理及領導研討會時,與教師們自拍留影。

他說,在討論教師須作弊以實現關鍵績效指標時,確實有聽到很多這樣的說法。因此,在教育轉型基礎下,須從整體層面看待,而教育最重要的是誠實和誠信。

“教育部須確保各方能共同為教育轉型做出努力,因評估是為了孩子的建設和未來發展。”

面對壓力被迫給不同分數

ADVERTISEMENT

針對教育部會否採取行動對付教師在學生評估報告上作弊的行為時,教長並沒正面回應提問,僅聲稱,教師是依據自身判斷評估學生表現,作弊與否,其實頗主觀看法。畢竟,有些教師可能面對壓力而被迫給予不同分數。

莫哈末拉茲認為,我們不能只針對一名教師,因為不同教師可能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就如有些老師認為自己須達到特定掌握程度。

他表示,依據以往情況,學校將課堂評估(PBD)和考試綜合起來,以衡量學生的掌握程度,這其實會讓教師難以做判斷。

莫哈末拉茲(中)從達祖丁手中接過紀念品。左為阿末拉菲。

他提到,最新的評估報告方式分為三大元素,讓教師更容易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這三大元素分別是課堂評估持續進行、根據考題庫的年終評估及學生的表現。

他說明,一些學生的考試成績優異,但課堂參與度不高,但這不代表他們表現不好,而是他們的進度超前,除了學會課堂內容,也對課堂教學感無聊。從心理學而言,因功課太容易,他們反而沒動力參與。

“另一情況是學生用功學習、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但考試成績不好。這種情況下,家長可和教師坐下討論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對特定科目不感興趣的原因。”

莫哈末拉茲披露,在新評估方式下,將可區分各評估元素,教師也更易向家長解釋孩子的狀況。

他說,實際上,課堂評估早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在小學及中學實施,但因之前仍有考試,因此學校似乎不太著重課堂的評估。如今廢除小六評估考試(UPSR)及中三評估考試(PT3),相信可更專注和提升課堂評估的素質。

着手解決中一生不識字

莫哈末拉茲坦言,我國目前仍有部分中一生面對不識字問題,而教育部也在著手解決這項關鍵問題。

他強調,學生不識字的情況非新鮮事,也並非因為疫情所導致的問題。因此,已成了教育部的挑戰。

他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掌握有多少名中一生不識字的相關數據。

他將和教育總監商討,以採取另一種方式解決問題,讓教學不只是以音節(suku kata)方法閱讀,而是採用語音(phonetic)方法,讓不熟悉以音節方式學習的學生更易閱讀。

“我們也提早採取乾預措施,讓學習稍微緩慢的學生可採用不同方式學習閱讀。”

出席者活動的尚有教育部副總監(學校營運部門)阿末拉菲及阿米努丁巴基師範學院總監拿督達祖丁。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