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2日訊)我國政府去年一整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HOC),包括減免印花稅優惠及規定房地產商給予房屋售價折扣至少10%,此舉已有效刺激房產市場,滯銷新宅及供售失衡問題有所緩解。 大馬房地產商公會檳城分會主席拿督杜進良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據該會全國各分會和同業反饋,去年房產銷量的確有所上揚,不少有意購屋者趕在HOC優惠在去年12月31日結束前,簽署買賣合約。 他透露,大馬房地產商公會去年12月曾致函財政部,希望政府再度延長HOC,但財政部並未同意。 HOC原本是從2019年1月1日進行至6月30日,財長過後宣布把HOC延長至12月31日。 趕在HOC優惠結束前簽約 他說,滯銷新宅數量已有所減少,除了HOC優惠,也是因為房地產商已大幅減少推出新樓盤,好讓市場先消化現有的房產庫存及陸續建竣的單位。 他指出,經過去年一整年的房產銷售高潮之後,邁入2020年,HOC優惠已結束,大部分有意購屋者都已趕在去年12月31日前簽署買賣合約,加上市場情緒受新冠肺炎影響,預計今年房產市場將會放緩。 另外,有關聯邦政府2020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把外國人購買城市滯銷公寓的價格門檻降至60萬令吉,以助解決城市滯銷公寓問題一事,杜進良說,最終決定權在於州政府。 他透露,檳州房屋委員會主席佳日星去年曾建議把門檻調至80萬令吉,但卻未說明這項建議是針對檳島或威省;房地產商公會去年杪已致函佳日星,提出調降價位建議,而州政府迄今仍未做相關宣布。 滯銷商業單位增39.7% 儘管住宅產業滯銷的情況有所緩解,但商業產業滯銷的問題卻依然嚴峻。 根據隸屬財政部的國家產業資訊中心甫發布的報告,2019年第三季,全國已建好卻又滯銷的商業單位多達2萬4820間,數量較2018年增加了7051間,幅度為39.7%。 這2萬4820間滯銷商業單位,總市值達198億1182萬令吉。 該報告綜合數據顯示,我國商業單位滯銷問題持續惡化,滯銷單位數量直線上揚,從2015年6176間、增至2016年8728間、2017年1萬1473間、2018年1萬7769間,到2019年第三季2萬4820間。 2019年第三季,滯銷商業單位以服務式公寓單位最多,佔1萬7459間,相等於70.3%;滯銷聯排式店鋪有4682間;家居辦公單位(SOHO)1457間;分層店鋪1133間;獨立或半獨立式店鋪則有89間滯銷。 從供售比例來看,2019年第三季推出了10萬105個商業單位,2萬4820間滯銷,滯銷率為24.8%。 當中,供售失衡最嚴重的單位類型是獨立或半獨立式店鋪,全國雖只推出140間,卻有89間賣不出,滯銷率達63.6%;聯排式店鋪滯銷率則是37.3%;至於服務式公寓、家居辦公單位及分層店鋪的滯銷率則約為23%。 柔佛不僅是滯銷新宅數量最多的州屬,也是滯銷商業單位最多的州屬,數量達1萬4224間,這意味,我國超過一半的滯銷商業單位都在柔佛。 至於滯銷商業單位第二及第三多的則是雪蘭莪(3081間)及吉隆坡(2941間)。 值得一提的是,檳城已建好卻又滯銷的商業單位只有143間,包括20間聯排式店鋪、37間分層店鋪及86間服務式公寓單位。 儘管住宅產業滯銷的情況有所緩解,但商業產業滯銷的問題卻依然嚴峻。 根據隸屬財政部的國家產業資訊中心甫發布的報告,2019年第三季,全國已建好卻又滯銷的商業單位多達2萬4820間,數量較2018年增加了7051間,幅度為39.7%。 這2萬4820間滯銷商業單位,總市值達198億1182萬令吉。 該報告綜合數據顯示,我國商業單位滯銷問題持續惡化,滯銷單位數量直線上揚,從2015年6176間、增至2016年8728間、2017年1萬1473間、2018年1萬7769間,到2019年第三季2萬4820間。 2019年第三季,滯銷商業單位以服務式公寓單位最多,佔1萬7459間,相等於70.3%;滯銷聯排式店鋪有4682間;家居辦公單位(SOHO)1457間;分層店鋪1133間;獨立或半獨立式店鋪則有89間滯銷。 從供售比例來看,2019年第三季推出了10萬105個商業單位,2萬4820間滯銷,滯銷率為24.8%。 當中,供售失衡最嚴重的單位類型是獨立或半獨立式店鋪,全國雖只推出140間,卻有89間賣不出,滯銷率達63.6%;聯排式店鋪滯銷率則是37.3%;至於服務式公寓、家居辦公單位及分層店鋪的滯銷率則約為23%。 柔佛不僅是滯銷新宅數量最多的州屬,也是滯銷商業單位最多的州屬,數量達1萬4224間,這意味,我國超過一半的滯銷商業單位都在柔佛。 至於滯銷商業單位第二及第三多的則是雪蘭莪(3081間)及吉隆坡(2941間)。 值得一提的是,檳城已建好卻又滯銷的商業單位只有143間,包括20間聯排式店鋪、37間分層店鋪及86間服務式公寓單位。 儘管住宅產業滯銷的情況有所緩解,但商業產業滯銷的問題卻依然嚴峻。 根據隸屬財政部的國家產業資訊中心甫發布的報告,2019年第三季,全國已建好卻又滯銷的商業單位多達2萬4820間,數量較2018年增加了7051間,幅度為39.7%。 這2萬4820間滯銷商業單位,總市值達198億1182萬令吉。 該報告綜合數據顯示,我國商業單位滯銷問題持續惡化,滯銷單位數量直線上揚,從2015年6176間、增至2016年8728間、2017年1萬1473間、2018年1萬7769間,到2019年第三季2萬4820間。 2019年第三季,滯銷商業單位以服務式公寓單位最多,佔1萬7459間,相等於70.3%;滯銷聯排式店鋪有4682間;家居辦公單位(SOHO)1457間;分層店鋪1133間;獨立或半獨立式店鋪則有89間滯銷。 從供售比例來看,2019年第三季推出了10萬105個商業單位,2萬4820間滯銷,滯銷率為24.8%。 當中,供售失衡最嚴重的單位類型是獨立或半獨立式店鋪,全國雖只推出140間,卻有89間賣不出,滯銷率達63.6%;聯排式店鋪滯銷率則是37.3%;至於服務式公寓、家居辦公單位及分層店鋪的滯銷率則約為23%。 柔佛不僅是滯銷新宅數量最多的州屬,也是滯銷商業單位最多的州屬,數量達1萬4224間,這意味,我國超過一半的滯銷商業單位都在柔佛。 至於滯銷商業單位第二及第三多的則是雪蘭莪(3081間)及吉隆坡(2941間)。 值得一提的是,檳城已建好卻又滯銷的商業單位只有143間,包括20間聯排式店鋪、37間分層店鋪及86間服務式公寓單位。 新宅滯銷量減3.8% 根據國家產業資訊中心(NAPIC)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房產滯銷報告》,全國滯銷新宅數量有3萬1092間,滯銷新宅數量比2018年的3萬2313間下滑3.8%,新宅滯銷情況已有所改善。 從滯銷和推出數量的比例來看,截至2019年第三季推出的12萬0909間新宅中,滯銷數量佔推出數量的25.7%,較2018年的27.4%低,意味供售失衡問題也已有所緩解。 據該報告,柔佛是我國滯銷新宅數量最多的州屬,達5470間,但數量較2018年減少9.8%。滯銷數量緊隨其後的是霹靂(5126間)、雪蘭莪(4872間)、檳城(3508間)及吉打(2937間)。 沙巴滯銷新宅數量較2018年也顯著減少,減了779間,相等於56.6%;接著是吉隆坡,減了522間(-18.9%);吉打減了374間(-11.3%);霹靂減了241間(-4.5%);馬六甲減了75間(-9.9%)。 從滯銷新宅的價位來看,全國滯銷最多的是30萬1令吉至50萬令吉的新宅,有8265間(26.6%)。 20萬令吉以下的有5167間、20萬1令吉至30萬令吉的有5845間、50萬1令吉至70萬令吉的有4758間、70萬1令吉至100萬令吉的有3142間、100萬以上的有3915間。 若從新宅類型來看,半獨立式及獨立式供售失衡較嚴重,在推出的1萬599間新單位中,37.6%滯銷;排屋28.0%滯銷、廉價屋26.3%滯銷、高樓住宅22.1%滯銷。 根據NAPIC給予的定義,在獲得完工及落成准證後的9個月內無法售出的產業,就會被歸類為滯銷產業。 2018年滯銷數量(間) 2019第三季滯銷數量(間) 數量變動(間) 變動幅度(%) 全國 32313 31092 -1221 -3.8 柔佛 6066 5470 -596 -9.8 霹靂 5367 5126 -241 -4.5 雪蘭莪 4693 4872 +179 +3.8 檳城 3502 3508 +6 +0.2 吉打 3311 2937 -374 -11.3 吉隆坡 2769 2247 -522 -18.9 砂拉越 1412 2075 +663 +47.0 彭亨 1405 1709 +304 +21.6 森美蘭 1046 1062 +16 +1.5 馬六甲 759 684 -75 -9.9 沙巴 1377 598 -779 -56.6 登嘉樓 402 551 +149 +37.1 吉蘭丹 139 216 +77 +55.4 玻璃市 65 37 -28 -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