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改造老屋 建好社區 用設計讓大自然發聲

“老師,我長大後要當醫生。”來自檳城的建築師陳美佑在小學時被老師問及長大後的志願,她想都不想就說要當醫生,然而在大學選修科系時卻選擇了建築系。

Advertisement

她坦言當時有過一番掙扎,要堅持兒時當醫生的夢想或選讀建築系,最終她選擇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長大後要給世界帶來美好”而選擇了建築系,希望通過良好的設計為人們創建一個更好的社區。

抽絲剝繭層層結構 修老屋如人體手術

ADVERTISEMENT

若觀察陳美佑的工作背景及經驗,不難發現過去14年她並沒有涉及任何與舊建築物有關的工程,而她又是如何下手及克服舊建築物適應性再利用工程所遇到的問題。

她以人體手術來比喻舊建築物修復工程,從解剖到抽絲剝繭舊建築物層層的結構,都具有不同階段的難度,而要根治老建築的疑難雜症,首先必須對建築的設備(Building services)有相當豐富的知識及了解。

“舊建築裡頭擁有千絲萬縷的建築設備,如電線或水管等,若對建築設備的知識不豐富,在修復舊建築時就無法有效解決及處理老屋隱藏的問題。”

早年參與過不少跨國建築計劃的她,從這些項目中累積豐富經驗,讓她對舊建築物的建築設備有一定的認知,讓她更有自信應對層層的挑戰。

舊建築工匠太難尋

修復舊建築物的難題,除了要應對建築設備之外,最令人頭疼的是舊建築工匠難尋。

“老屋修復或修改工程,在國內或許不是非常通行的工程,不過這些工程在國外已不是新鮮事,這種方式稱之為適應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

“相較於全面將這些老建築拆除,‘營救’具特色的老屋無論是在經濟、環境及社會效益上更佔優勢,因此很多國家都對有特色的老建築物進行營救工程,並充分讓這些建築物的空間發揮最大價值的用途。”

陳美佑說,從環境效益方面來看,適應性再利用工程是可回收現有結構和材料,因為這些建築物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可再利用的潛力,以及較長的使用壽命,而且重新利用現有建築物,可以減少城市的擴張,達致保護自然環境的成效。

“從社會效益層面探討,老建築的適應性再利用正在推動著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的複興,同時提升其文化價值,在建築物周邊地區,建築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的時期,使之成為與歷史聯通的紐帶,同時也具備創造‘場所感’的能力。”

她說,相對於拆除舊建築物,對舊建築進行改善和再利用是具有更高的價值和意義,有助於保存具有多重年代和多種藝術風格的建築類型及文化。這方式不僅可減少廢棄建築物的數量,同時也有助於減少社會犯罪和社區不安全的問題,並為社區鄰里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在經濟效益方面,舊建築適應性再利用的成本,與新建計劃相比也較低,發展商可以從利用現有材料中降低成本,同時舊建築適應性再利用也可以與歷史環境和價值相結合。

善用資源設計哲學 摒華從簡修復老屋

萬丈高樓從地起,2015年重新出發,陳美佑告訴自己,除了大型屋業發展計劃外,也要將精力投入小工程及專注相關工程項目的細節,這也是她開始接觸舊建築修復的開始。

檳州研究院(Penang Institute)旁一棟舊式的獨立雙層洋房,是她親自負責的第一個舊建築物修復工程。

陳美佑說,當年檳州研究院有意修復這棟獨立雙層洋房,但擔憂修復預算會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當他們糾結要修復相關建築與否之際,我就自告奮勇,以最符合他們經濟預算方式,給予他們一個理想的修復工程。”

開始接觸舊房子修復工程的那一刻,她為自己定下一個承諾,就是要更用心聆聽老屋的“心聲”。

經過無數次的實地勘察,她發現這間老洋房周遭環境寧靜,老樹上的鳥鳴聲,還有陣陣涼風撲面而來,讓她猶如回到兒時甘榜生活的親切。

最終,她決定以“返璞歸真”為這棟舊式獨立雙層樓洋房修復工程的主題,從設計到材料選用都是摒華從簡,讓修復後的洋房,無論是設計或空間更貼近大自然。檳州研究院董事局人員非常滿意修復後的洋房,並將之改為圖書館。

“其實,無論技術、預算和復雜程度如何,我們都希望支持質量設計,因為我堅信好的建築設計並不受限於價格,只要肯用心的去做,就算是小預算的工程也可以從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可能,這就是我的設計哲學。”

除了已完成的檳州研究院旁的獨立洋樓及檳城第二數碼圖書館,其公司負責的舊建築物適應性再利用工程,也包括了吉打州亞羅士打數碼圖書館,還有州內多間舊建築的修復。

兒時影響選建築系  創設優質生活空間          

陳美佑擔任董事的BEu Tan Architect負責檳城第二數碼圖書館改建計劃,此計劃獲得大馬建築師公會(PAM)頒發2019年改造與增建組金獎。

改建數碼圖書館獲獎

來自威省的陳美佑,小時候就喜歡空想,腦裡總有數不完的創意點子。在傳統甘榜長大的她,兒時接觸的周遭都是和大自然相關的事物,玩的都是甘榜小孩的玩意,如用樹枝、紙皮盒子或泥沙等組成玩具,也因為兒時的甘榜生活方式,奠定了她日後在建築設計的風格。

“我喜歡創意、手藝及手繪,所以求學時期很喜歡工藝科目,到了中學選讀理科,也不曾停過做手藝創造,或許是與我的性格及兒時的生活環境有關。”

陳美佑在大學選科時曾有過一番掙扎,要堅持兒時當醫生的夢想抑或選修建築系,最終她讓心沉澱下來,回想小時候的初衷,那股沉浸在心靈深處的聲音“要長大後給世界帶來美好”再次泛起,她最終選擇了建築系。

也因為她鼓起勇氣選擇了建築系,這個分水嶺讓她日後體會到,良好的設計可以幫助創建一個更好的社區。

踏入社會後,她逐漸發覺建築師也有創建美好世界的能力,那就是透過創設優質的生活空間。理科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她得到第一份工作機會,就是到新加坡一家公司擔任建築師。

“那時我幾乎將所有精力投入工作上,盡可能吸取經驗,在新加坡工作的4年期間,幾乎每天工作12小時,所以我參與過不少跨國建築計劃,項目涵蓋購物廣場、飛機場、大型辦公室、高樓建築、大型酒店及體育館等,而負責的工程區域也遠至中國及杜拜等國家。”

之後,父親生病讓她覺得要回國陪伴家人,陳美佑返回檳城的首兩年是在一間建築公司擔任建築顧問,然後轉任一間屋業開發公司的內部建築師,這一待就8年,期間主要負責吉隆坡城中城(KLCC)週遭40至60層高的豪華高樓建築設計。

2015年對陳美佑來說,是事業另一個分水嶺,長期習慣商業化高樓建築設計的她,有意尋回自己的初衷,正是如此,她創立了如今的BEu Tan Architect。

各國建築大有不同 喬治市藝術文化濃

對大自然情有獨鍾的陳美佑認為,捉捕大自然的美,是回歸建築設計的基本,從而創造出有實際功能效應的空間,所以在其負責的項目不難發現,她都會為大自然為主體,透過陽光的光影、生機勃勃的綠意樹木及周遭環境景色等,來勾出建築物整體的最永恆美。

入行17年,在不少國家留下作品的她說,不同國家的大城市擁有不同的建築特色,但對她而言,檳城喬治市的建築物風格是最具濃厚藝術文化的。

她說,設有廊廡(veranda)的甘榜屋子、殖民風格的建築物、富有華人傳統色彩的老建築,都是喬治市獨特的建築,然而讓人覺得惋惜的是,人們並沒有善用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喬治市展現更獨一無二的特色。

她也提及檳州有不少空置的舊式大型倉庫及工廠,不少人都有一種觀念,就是拆除在原地興建新建築或酒店。這方式其實有點浪費資源,國外的業主會委託建築師將他們的舊倉庫及工廠進行適應性再利用的修建工程。

她續說,一般上修建後的獨立洋房,業主會用來做圖書館、餐廳、紀念館、辦公室、酒店或特定機構等,而倉庫及工廠則因為擁有寬闊的空間,業主會用來做藝術展覽館或展示廳等,希望這些老建築的業主可以考慮這樣做,賦予這些空置的老屋或倉庫第二次的使用價值。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