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改變生活習慣減壓力 陳羽晶 頸肩酸痛遠離你

當身體產生了令肌肉收縮的荷爾蒙,引起肌肉酸痛,最常見到的是頸肩酸痛,甚至伴隨著頭痛。但治療對於這類病人來說,只是暫時性解除疼痛,解壓與改變生活習慣,才是長遠性的解決之道。

Advertisement

陳羽晶舉例,有位家庭主婦,每當孩子應對考試時,就會因為本身承受壓力,肌肉緊繃,引發肩膀酸痛;接著,她頭部習慣性的側向一邊以陪同孩子溫習功課,長時間下來,使頭習慣性的朝一個方向傾斜,導致頭痛問題。

身體有痛不醫手尾長

ADVERTISEMENT

陳羽晶跟病人聊起生活習慣和細節,查出了為何一邊肩膀特別酸痛的原因;她解釋,這是肌肉習慣性不平衡引起,病人後來索性停止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問題迎刃而解。

“解決酸痛只是暫時性的手法,只有解除壓力,避免荷爾蒙的分泌造成肌肉緊繃才是根治之道;病患必須意識到問題所在,不能一直依靠服藥,那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她勸告民眾,必須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尤其是各部位的疼痛訊息,注意是甚麼原因引起,越快尋求治療越好,不要能忍則忍,忍得越久,越多的身體部位出問題,手尾更長。

她也提到關於膝蓋關節、髖關節與腰椎退化問題,患者初時可能不是兩邊一起產生問題,而是其中一條腿受傷,卻為了避免疼痛減少使力,無論站、走、上下樓梯,重心皆落在完好的另一條腿上。

勿同日做針炙物理治療

“久而久之,原本無事的一條腿就會顯得過度疲勞,最終雙腿受損;連帶性的,患者拾起地面的東西,為避免疼痛的膝蓋彎曲,跟著改用腰部肌肉輔助出力,延伸出去,身體越來越多部位面臨問題。”

陳羽晶提醒,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後續問題就不會產生;一旦耽誤,受影響的肌肉群領域更大,治療所花的時間更長,這是應有的意識。

陳羽晶坦言,中風病患一般先尋求專科醫生診治與服藥控制病情,並建議進行物理治療復健,有的病患也會同步接受中醫針炙。

“同時進行物理治療和中醫針炙治療,甚至整骨治療的病人,個人建議不要全部安排在同一天進行,每項治療不妨相隔一天或是幾天,這是避免肌肉過度疲乏,分開治療的話,相信效果更理想。”

運動治療有效改善脊椎側彎

談到脊椎側彎造成身體受到影響,比如肩膀、盤骨高底,從側面和背部察看,傾斜程度相當明顯,這類病人更容易感到肌肉酸痛,最見效的防治方法──運動治療。

陳羽晶說,脊椎側彎不少屬於先天性,但孩提時代不明顯。

“人體的好發期有分別2個階段,最早是10多歲尚在成長的青春期;父母在孩子幼年可以觀察到不妥,就像耳朵高低正是徵兆之一;如果脊椎側彎病人身體姿勢不正確,好比時常以一邊揹書包,令身體向一個方向傾斜,病情便容易惡化。”

年少的病人,一般因為肌肉強壯和具有彈性,不會感覺疼痛;只要通過運動治療校正,讓緊繃的肌肉放鬆,也讓過度鬆弛的肌肉加強變得有力,便可以有效預防惡化。

另一個好發期是步入中年的更年期,隨著人體的荷爾蒙改變,骨質流失引發造成骨質疏鬆症,導致病情急轉直下;這類患者的肌力漸漸衰退與失去彈性,於是著重通過治療減輕疼痛。

對藥物過敏做物理治療減痛楚 

藥物過敏的病人,宜通過物理治療減輕骨骼肌肉的痛楚。

陳羽晶舉例,洗腎、肝病和心疾等患者不能服用太多藥物,對於消毒藥、膠布、麻醉藥敏感,以及消炎藥傷害到胃部出血等等病人。

“有一名病人申請做牙根治療時,醫生只是注射少許麻醉藥,病患整個人頓時蒼白起來,必須馬上停止,不僅如此,他也對許多的藥物產生副作用。”

她說,這類病人犯上骨骼肌肉的毛病,可能不宜吃藥止痛,唯有依賴自然的物理治療療法減低疼痛。

她聲言,上述病人、連同上了年紀、患有糖尿病,或是新陳代謝有問題的病人,接受物理治療所費時間,比一般人更長。

除了治疼痛 也關心患者心理

一名少男基於自體免疫力過強,以致影響身體的器官和骨骼肌肉,屬於週期性發病,犯病的徵兆是全身乏力,肌力減弱。

陳羽晶指出,病患病發初期影響到手部位,於是透過物理治療減緩病情,直到16歲影響到喉嚨的肌肉,講話開始模糊,一手乏力,另一隻手的關節受限,只能抬高到90度。

經過運動治療,病人終於恢復正常的活動,但18歲再害病,雙手力度進一步減弱,還延伸到腿部,造成走路失衡而常常跌倒,不得不撐拐杖輔助,以及雙眼深度近視,說話更含糊,接下來還是一番肌力增強的運動治療。

這名病患清楚知道,日後還會繼續發病,有一天,他不禁詢問:“我現在做好了,把肌肉鍛鍊強壯,下次不懂會不會惡化,變成甚麼樣子?”

“作為物理治療師,除了對治病人的疼痛和恢復正常活動,還要深入了解和關心病人的心理層面;我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未來是個未知數,我們不要想那麼遠,先看現在,先解決眼前的問題,一個一個去解決它!’”

這是令陳羽晶難以忘卻的特殊病例,雖然當時身體活動不平衡,但病人仍堅毅地坐著輪椅上學,每次復健,便由媽媽負責載送。

罕見病例 細菌入侵腰椎疼痛

腰痛病患進行一星期3次的物理治療,卻是一次比一次疼痛,最終發現病源是腰椎受到細菌侵襲。

陳羽晶記得這是一名40餘歲,從事教會輔導工作的病患,腰部幾乎不能挺直,走路一拐一拐,非常吃力;他在某醫院接受系列檢查後,都沒有不妥。

“病患問題只是在於腰椎的痛楚,在進行一星期三次的物理治療,卻是一次比一次疼痛;我建議他再度尋求其他醫生的諮詢,結果證實是脊椎被細菌侵入,這是非常罕見的病例。”

病人總共住院長達兩三個月,以查出屬於甚麼種類的細菌,花半年時間徹底治療才根除腰間的痛楚。

肩痛沒改善 竟是乳癌復發轉移

康復了5年的乳癌病人因為肩膀酸痛找上陳羽晶,卻發現鎖骨以下是凸起的硬塊,確診是癌症復發,第四期的轉移結果。

“病患接受了對治肩痛的物理治療,效果不彰,尤其是到了,可謂晚上疼痛到飆淚,失眠到天亮;她於數個月前的例常檢查中,數據卻顯示一切正常。”

病人於是針對腫塊到診所求醫,被告知:“如果是腫瘤的話,早就活不下去了!”

每次病人到來物理治療,陳羽晶都想辦法說服病人再次詢問乳房專科;拖上一個月,肩膀的痛楚無法改善,她找上骨科醫生檢查,接著馬上被轉去乳房科詳檢,確定是癌症復發第四期的轉移性問題。

“我們面對的病患,基本上已尋求了專科醫生的意見;但遇上特殊的情況,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會勸告病人重新向專科醫生提出諮詢。”

腳扭傷痛整年 原來走姿錯誤造成

30歲左右的女性跌倒扭傷,腳踝的痛楚維持了一年仍不見好轉,真正的病因是走路姿勢不對引起。

病人是在腳踝疼痛一年之後找上陳羽晶,在病患完成一期三次物理治療的效果不顯著,再進行評估所得到的結論。

“病人走路時,受傷的腳外翻,類似八字腳,她並不曉得傷患是長久累積下來所成,也可能是受傷以後遷就疼痛部位,習慣了錯誤的走路姿勢,也不排除是先天性的。”

病人除了需要治療受傷的腳踝,也要進行一段運動治療調整走路的正確姿勢,使她完全擺脫疼痛,還開始了攀山運動。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