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表演藝術(上篇)‧藝術商業難並存‧愛美麗亞當快樂牧羊人

愛美麗亞從小在藝術文化這片土地長成,年紀輕輕就開始栽培表演藝術者的工作,創辦的劇場茁壯成長後趨向商業化發展讓她感到心痛,毅然離開再栽培另一批新血。

對文化藝術,她堅持教育崗位。自稱牧羊人的她,今年正式推動愛心園丁計劃,希望讓有興趣卻沒有能力的小朋友吸收戲劇藝術的養份,再引領另一批小羊兒往文藝的草原奔跑。

Advertisement

40歲的愛美麗亞(Amelia)在檳城北海出生,年幼時每逢週末就會跟著媽媽往檳島跑。不過,她們不去逛街購物,而是去參與藝文活動,看表演或藝文比賽,慢慢地培養出對藝術的興趣。

“那時檳城有兩個場地,即中華大會堂及檳州大會堂時常有藝文活動,媽媽很支持,週末都會到檳島參與。因此,我從小喜歡表演,包括音樂舞蹈,中學畢業後就向家人表明,我一定要讀這一科,無論是音樂或是舞蹈。”

中五畢業後,愛美麗亞就想修讀舞蹈。當時,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有一則廣告指要開設舞蹈系,於是她就去報讀。不料,舞蹈系因人數不足而無法開班,她就改念戲劇系。

“之前我完全不認識戲劇,不過想到反正與藝術有關,就打算先瞭解一下。結果,就這樣唸了三年。畢業後,我很幸運,剛好有獨中要請戲劇老師,我就有了這機緣開始教戲劇。”她說,那時剛好遇上經濟大風暴,而她卻幸運地找到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讓她更堅持地要走這一條路。

ADVERTISEMENT

愛美麗亞年紀輕輕就開始在學校執教,數年後決定與三個朋友創辦“Tea劇場”,主要以劇場教學。不過,十年後,她選擇離開。

一路走來,離開“Tea劇場”是她最痛苦的日子。“多年來,不可能一直都那麼順利。最痛苦是離開`Tea劇場’時,因為我在`Tea劇場’十年,一直在栽培新的劇場老師和工作者,看著他們慢慢長大。可是,當團隊越來越強大,就往另一個方向走,趨向商業化,我就覺得心痛。

“我開始組織這個團隊時並不是要往商業方向走,當然我也很開心,十年後它成長了,還可以往另一階段走。所以,我不能自私地不讓它往更高的地方發展,我唯有選擇離開。”

對她而言,藝術與商業不能並存。“有一位在中國發展的馬來西亞導演向我分析,如果我走商業路向可以賺錢,但永遠就只有一種超級明星的表演方法。如果我想在純藝術這個領域發展,就只能求三餐溫飽。結果,我選擇後者。”

她認為,朝向商業化發展的話,藝術的價值就會消減,就是一個為了生活而去做的作品而己。她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改變。

她淡淡地說:“選擇藝術與教育,你就不能要求大富大貴,像明星般有豪宅名車。可是,我覺得生活沒有過得很窮困就可以繼續下去。

我覺得精神上的富足更重要。我不想滿足別人,滿足不了自己,快樂就好。”

她在泰國清邁見過當地的藝術表演者,他們都過得很平淡,走下舞台的生活,就是在家種菜自給自足,滿足自己又滿足別人。

請小孩看演出

2011年,愛美麗亞成立“我愛工作室”,換了一個新環境栽培新一批劇場工作者。4年後的今天,她推動“愛心園丁計劃”,希望讓沒有能力的小朋友有機會接觸劇場。

“其實,我們很想做善事,請他們來看我們的演出,但是我們也是要生活,沒有辦法買票給他們,所以我就去找一些善心人士捐錢,然後就用這些錢買票,讓他們來看演出。

“我想做這計劃很久了,今年才正式推動。我想讓更多孤兒、殘疾或貧窮的小朋友觀賞我們的演出,讓他們有機會進入劇場及認識藝術。”

“愛心園丁計劃”的第一次演出是4月在檳城,由愛美麗亞執導的《娜娜與阿鹿》皮影戲。這次剛好獲得叔叔幫忙她向佛教會提出建議,所以反應非常熱烈。

對於有興趣回饋社會的個人或團體機構,可以參與“我愛工作室”這樣的基金籌備,讓沒有經濟能力的小朋友或單親家庭也有機會看演出。“我們沒有限制,你要捐一張票讓一個小朋友來看也可以。同樣的,單親媽媽想帶她們的孩子來看,也可以聯絡我們(012-9197609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叫我愛美麗亞

愛美麗亞的原名是陳淑真,一直以來都在中文劇場,十年前到新加坡進修表演藝術有機會接觸英文劇場,也為自己改了新的名字。

她說,改名後的生活的確改變了她的演譯生涯。“愛美麗亞(Amelia)是媽媽幫我取的英文名,我也很喜歡,就一直用到現在,即使是中文劇場。現在還叫我淑真的都是老朋友。”

愛美麗亞在新加坡三年,開拓了很多視野,也開始認識馬來西亞英文界與馬來劇團的朋友。

回國後開始跟他們有很多交流及合作,這也是她在劇場的一個轉捩點。

“劇場沒有分語言,大家都是劇場工作者,應該有更多交流及一起工作的機會。”

自力更生的一群

談到我國的藝文前景,愛美麗亞不得不批評說,儘管表演藝術在新加坡一樣不蓬勃,但是新加坡政府還是會資助和支持他們的活動,並有一個專屬的基金會管理與藝術家貼得很近。

“反觀我國政府完全沒有用心的栽培,藝術文化部完全不瞭解我們的工作,一直以為藝術只是一種娛樂而己,我們真正的工作,或在做甚麼他們不會理會。

“以國家劇院為例,他們代表國家文化,卻只是讓外國人看到我國平面的文化,並沒有培養我國藝術家。他們請一批全職藝術表演者,每天就是表演給遊客看。表演者的工作其實很辛苦,一天可能有兩三場開幕儀式,他們只能在這些正式表演的空檔找機會自己發揮。你說政府很注重嗎?其實只是表面而己。”

問她感慨嗎?她說沒有。“只是當政府沒有資助我們時,自己就得自力更生,更加堅強。如果就此放棄或等一個機會,它更不可能發生。我小時有個夢想,等國家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後,也許政府會往藝術文化發展,但現在看來這日子越來越靠近了,就更加覺得不可能。”

知識產權沒獲尊重

對於馬來西亞戲劇發展,愛美麗亞認為,藝術工作者的知識產權沒有受到尊重。

“大家都覺得反正你做了(作品),就送多幾張票出來。其實,我們都是靠這些票房吃飯,我們自己也需要生活。當生活過得去的時候,我們才能繼續往前走,包括提昇我們的技術和技巧,這樣才能進步。”

“我們開始的概念是助養計劃,就是助養我們的藝術家,後來我覺得只是助養,有些年輕藝術工作者可能不會珍惜,沒有好好地學習或提昇自己,所以我換另一個方式(愛心園丁計劃),我們在工作的當兒,在我們真的付出或真的在探索時,同時也應得到應該的回報,這才能平衡。如果你只是拿(捐助)不去做,也許你不知道你可以走多遠。”

愛美麗亞還有另一個助養計劃,就是助養藝術工作者到國外參加一些藝術節,開拓視野,讓他們回國後可以繼續發展。她本身也出國多次汲取戲劇的養份。

“目前馬來西亞還有很多保守封閉的思想控制著我們,這都是國家教育所致,很多思維沒有辦法開脫,所以我們必需到國外去看各國的表演,大家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回來有了新的養份就一直往前。”

她指出,她成立“我愛工作室”的第二年,就開始帶團隊去泰國清邁參加東盟偶戲節。為了學習,大家都是自己掏腰包。當然,大家也明白,不自費參加就無法看到更多。

自稱是牧羊人

“我愛工作室”的團隊共有七人,全都是表演藝術工作者。

愛美麗亞是藝術總監,全職在劇場工作,包括導演、演員、燈光設計等等,在團隊中主要是導戲。

團隊內的其他成員包括一個行政總監,全職在吉隆坡演藝中心工作,負責所有行政工作,比如書信來往和探索更多外國的藝術交流;一個技術總監,在不同的劇場做技術方面的後台工作;一個宣傳小組主任;一個負責市場行銷;還有一個是音樂創作及另一個負責設計。

愛美麗亞對於能組成這個團體表示幸運。“他們都是馬大表演藝術系畢業。我剛離開Tea劇場時認識他們,覺得如果那時不留住這群年輕人,也許他們就會往其他行業走。如果沒有一個人帶領,他們就沒有頭緒。他們各有專長,我就把他們湊合起來。”

在名片上,愛美麗亞的職位是“藝思牧羊人”,她的意思是想要栽培更多的小羊。“我們不需要一直灌輸他們(小羊),但我們需要給他們支援,帶他們去正確的地方。因為有這樣的概念,所以我們自稱牧羊人。”

她強調,每一個團都有它要走的路線,“我愛工作室”屬於草根,希望讓更多平民接觸到劇場。“我們的宗旨是藝術、文化、體驗,就是希望可以達到平衡點,讓觀眾看到主流的演出之外,也可以在我們這種非主流裡得到一些心靈上的昇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