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大自然(二)‧走進大自然課室

生活在高度發展的城市,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缺乏機會觸摸樹木、輕嗅花卉了,篤信低調的綠色蘊藏著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派翠西亞,把大自然元素結合Tweedle Wink的閃卡及遊戲學習法,多管齊下為社會培養出快樂孩子,快樂記憶!

曾是媒體人的派翠西亞(Patricia),教育課題是她採訪線上經常觸碰的課題,對她而言,現代學生越來越有學習壓力,不快樂情緒頻密出現,甚至青少年有自殺傾向的新聞事件也時有所聞。

Advertisement

當時,她就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培養出快樂孩子?”“甚麼是快樂記憶?”

這一連串的問號在她的腦海中不斷盤旋,促使她不斷地找方法,企圖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前8年,發揮其優質性格,形塑樂天氣質。

兩年前,當她參與一個名為“為人父母”的討論小組會議時,她發現,與會的大部份父母,都好像不懂得與孩子溝通、分享,孩子們也仿佛喪失了溝通的能力。“終日上班賺錢的父母,欠缺的是一個與孩子建立相處默契與關係的機會。”“若是有個地方……”派翠西亞再次掉入夢想之中,“可以讓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相處數小時,一同享受快樂時光,一起創造快樂的記憶,那該有多好!”

後來有了自己兒女的她,愈發加深她對這件事的執著。

ADVERTISEMENT

直至去年,她發現了源自美國的Tweedle Wink課程,此課程與派翠西亞一直以來的想法不謀而合,旨在通過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默契與關係,讓父母可以改變現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此發現燃起了堆積在她心中已久的熱情和熱忱,她決定把此課程引進國內,並成立了Tweedle Wink早期學習中心。

冷氣房裡打造森林海洋

一直以來,篤信低調的綠色蘊藏著神奇力量的派翠西亞,在擬定課程綱要時,就決意要融入大自然元素,“透過視、嗅、觸、聽、味的五感刺激,大自然其實是可以讓人精神放鬆、解壓而發揮治療功效。”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她一心想為孩子們打造快樂童年。

有感於生活在高度發展城市中的孩子越來越缺乏機會觸摸樹木、輕嗅花卉了,派翠西亞果敢地設定了“每月主題”的大自然內容,“在初階段,我們就把主題鎖定在‘辨識大自然的味道’,旨在讓孩子們辨認自然界中的各種味道,從而訓練他們的嗅覺。

“向大自然學習一定要親自用手摸、用眼看、用鼻子聞,這樣記憶才會深刻。”派翠西亞說:“要做到這點並不難。”為了讓孩子們嗅出不同花葉和水果的味道,老師們特地到菜市場、到戶外,把實物如檸檬、香料、薰衣草等,統統帶到課堂上去。

“他們可以嗅、看、摸,甚至可以嚐嚐味道,因為我們買的皆是有機食品。”

派翠西亞認真的程度是少見的,“我一直都在嘗試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快樂自由放鬆且充滿想像力的課室,讓他們可以完全投入和沉浸在探索各種想像空間裡頭。”

當當月主題轉換到“森林大地”時,她會嚴格地要求中心內的道具組同事,把課室佈置成一座森林,老師們則四處收集各種昆蟲類如青蛙、蟋蟀的叫聲,甚至是森林裡閃電的聲響,並在上課的時候播放給孩子們聆聽。

“我們會將課室裡的燈光調暗,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然後要求他們通過手中的手電筒,進一步探索森林裡有哪些動物生長在樹上、地面、水中、河裡或是樹葉上,加深他們對大自然的感知。”

當課室裡的裝置換成“海洋世界”時,孩子們不但學習到海洋的生態系統,還要學會海水分成多少層?海洋裡有哪些生物?“雖然,我們不鼓勵孩子私自將海灘上的貝殼撿回家裡,但為了灌輸海洋中各種貝殼類的知識,老師還是帶了些回課室,並運用貝殼作遊戲工具,讓小年紀的同學將貝殼分門別類。”

實物及再循環物雙管齊下

派翠西亞深知,孩子單單坐在裝了空調的教室裡,唸多少本自然教育的書,也不比向大自然直接探尋來得印象深刻。所以,她時時刻刻都叮囑老師們一定要盡力把實物帶到課堂上。

像換成“森林大地”課題時,家附近有膠園的同事,就地撿了好多樹膠的種子回課室,讓孩子觸摸,學習分辨種子表面的粗滑、大小,以刺激他們的觸摸系統。在這課堂上,不只是孩子驚奇連連,就連城市中的爸媽們也大開眼界,在“海洋世界”環節中,老師甚至從菜市中買了半打的寄居蟹,是為了教導孩子們關於它的生命週期和身體部位,寄居蟹換殼及繁殖的秘密,從中也順帶灌輸保護海洋的意識。

除了利用實物作學習的誘餌,至於那些無法帶到課室中的大自然生物,也就有賴道具組的同事發揮他們的極致手藝了。從一開始,派翠西亞就特設了一個道具部門,專門針對課程的需要仿製各種物品,而用的也以再循環材料為前提。

“我們利用各種廢棄的水瓶來製作不同的魚類。”她執意要讓攝記拍的刺魨,就是其中的得意之作。“還有一回,同事把一個又大又舊的紙皮箱變成一段超大的樹桐,並畫上樹輪,就為讓孩子們學習計算樹齡。”

不是每個孩子的童年可以獲得大自然的滋養,但在城市中彳亍的派翠西亞,則竭盡所能用她自己的獨特方式,拉近孩子與大自然的距離。

她的用心良苦必能感召更多的人群進入真實的大自然世界。

地球上最好的老師

你有多久不曾在草地上赤足漫步了?你或許需要屈指算一算,然而卻有不少的現代兒童還真未有機會認識“踏青”這玩意。

“在我們舉辦過的森林體驗中,工作人員將其中一塊石地鋪了層層的枯葉和鮮葉,要參與的孩子與父母一同踏過,活動先後看到了兩種反應。”

有的父母驚訝地說:“我的孩子從未曾踏足草地”。這反映了我們對大自然極度的缺乏接觸;反觀,孩子試過後都興奮地說:“好像炸薯片的聲音?!”這回輪到派翠西亞笑了起來,“你瞧,孩子的答案很有趣味,這不都是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嗎?”

對派翠西亞來說,大自然不僅教會我們科學、理科、化學,乃至數學。她舉例說,花朵有不同數目的花瓣,我們可以利用層層的花瓣,教導孩子進行快速的叢集。而過去的牧羊人,在照料上百隻綿羊之際,還有能力發現遺失的綿羊,她笑言:“那是大自然訓練出來的能力啊!

“又或者,當我們為孩子解釋為何雌鳥寧願自己挨餓也不會把蟲吃下肚子,而留給小鳥吃時,這不是間接在灌輸良好道德觀念的體現嗎?”

她鍥而不捨地為大自然背書,“在自然界中,哪有比蝴蝶更有資格稱為藝術家的?看它們身帶的圖彩,讓我們學會多少令人嘆為觀止的顏色和圖形。”

派翠西亞直呼:“大自然簡直是世界上最棒的老師!”

孩子應該擁有選擇權

“德國著名學者魯道夫斯泰納(Rudolf Steiner)曾經說過:‘孩子必須在大自然中成長,才能獲得身心平衡發展’,我個人十分認同他的說話。”

他也不支持孩子接觸過多的人造東西,例如洋娃娃、塑膠袋等等。

“相比一個完美的塑膠洋娃娃,還有一個利用普通布和絨線製成的娃娃交到孩子的手上。”她問:“試問,哪種娃娃較為耐玩?”

她的答案肯定是後者,為甚麼呢?“因為布娃娃帶來不少的想像空間,小孩可以想像那是一個娃娃,一粒球,他們可以幻想成許多東西,相反地,一個完美的塑膠娃娃能有甚麼想像空間,它就只能是個洋娃娃呀!”

所以,她強調,孩子應該擁有訓練想像力的自由,即使是一個嬰兒,他們也有權選擇可以開拓其創造力的遊戲。

孩子不再出外的阻礙

父母常常說要減少孩子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卻又不自覺地製造出更多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為甚麼呢?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時代不同了,家長怎麼放心讓孩子在海上、河邊嬉戲?

美國曾做過一項抽樣調查,讓孩子們說出他們最喜歡的地方,他們的答案就是他們的小房間――一個安靜、平和和安全的所在。

派翠西亞對這一點有深切的體會。“記得我們首次帶著孩子們踏足森林,有個3歲小孩被螞蟻爬進了褲襠裡,她尖叫了起來。”這石破天驚的叫聲幾乎令派翠西亞嚇破膽,“我當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的媽會有甚麼反應?她會不會嚷著要回家呢?”

接下來的發展卻是讓許多人大跌眼鏡的,小女孩的媽只是輕輕地把孩子的褲子拉下,把螞蟻弄走,然後輕聲對孩子說:“好了,沒事了!”

正是媽媽這種不見怪的舉動,才讓孩子也把痛給一併忍了下來,“這個媽媽的舉動是值得驕傲的!”

然而,這只是單一個案,我們看到更多的父母,處處細心呵護孩子,有種種不敢放手的原因,以致今天絕大多數孩子們都被套牢在家裡玩電玩,這,純粹是擔心他們暴露在外要承擔的風險是蠻高的!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