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搞清楚面漬或底色 美白牙齒才見效

(香港訊)人人都想擁有潔白牙齒,笑得燦爛又自在。可是,儘管每天早晚刷牙、不吸煙、少喝咖啡濃茶,牙齒還是黃黃灰灰。坊間有不少美白牙齒產品,如美白牙膏、美白牙粉、美白牙貼、藍光漂牙、家居漂牙、瓷貼片等,效果有何不同?

Advertisement

為何有些人的牙齒較白,有些人較黃?牙醫吳子傑指出,牙齒顏色原則上由基因決定,但後天因素如飲食、清潔口腔習慣、牙齒健康狀況等,亦會影響牙齒色澤。

他強調,喜歡喝咖啡、濃茶、紅酒、羅宋湯或咖哩、叻沙等深色飲料及食物,而又沒好好清潔口腔,這些色素會積聚在牙齒表面。

ADVERTISEMENT

另外,平日刷牙不徹底,牙齒表層會出現牙菌膜,長時間不處理,形成帶橙或綠的牙漬。以上都屬外在因素,在牙齒表面形成污漬,即所謂“面漬”。

牙齒顏色也可能跟牙齒內部有關,即所謂“底色”。例如年紀漸長,牙齒也會逐漸變黃。吳子傑解釋:“牙齒外層琺瑯質呈透明,內層象牙質呈淺黃,而隨年紀增長,象牙質會逐漸變厚,令牙齒看來黃了。”

牙齒內部變色,亦可能因年幼時曾服食抗生素“四環素”,影響成長中的恆齒,呈灰藍或啡黃色。此外,蛀牙或撞傷牙齒,瘀血積聚,組織壞死,一段時間後牙齒有可能變灰黑色,往後亦難以回復正常。

先根治口腔疾病再美白

美白牙齒方法眾多,部分產品可於個人護理用品店購買,例如美白牙膏、美白牙貼、美白牙粉、家居漂牙(牙托);有些則是必須在診所由註冊牙醫施行的美白牙齒療程,如藍光漂牙、瓷貼片修復技術等。

若因面漬令牙齒變黃,大部分可透過洗牙、漂牙等方法改善;若是底色問題所致,漂牙效果則未必理想(象牙質增厚令牙齒變黃例外),可選瓷貼片修復技術或戴牙套。

吳子傑提醒,“若有蛀牙、牙周病或其他口腔疾病,應先根治再接受美白,以免損害牙齒、牙周組織等。”一般人未必察覺牙齒及口腔問題,使用坊間的美白牙齒產品前,宜先往牙科診所檢查牙齒及諮詢牙醫意見,胡亂使用或會出現反效果。

保持整潔防牙漬

預防勝於治療,想牙齒保持自然顏色,避免染色或起漬是有效方法。

1.使用飲管

減少飲用令牙齒變色的飲品,如戒不掉,每次盡快喝光,避免飲品長時間接觸牙齒,或以飲管喝,避免顏色沾染全口牙齒。以喝咖啡為例,如愛慢慢“嗒”,會令牙齒更易“起漬”。

2.飲食後漱口

飲用或進食深色飲品或食物後,以清水漱口沖淡牙齒表面色素。

3.嚼無糖香口糖

如果沒有清水漱口,喝完咖啡或濃茶後,也可以嘴嚼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達到些許清洗牙齒效果。

4.定期洗牙

清除牙石及頑固牙漬。

5.正確刷牙

早晚以正確方式刷牙,防止牙菌膜積聚。有人愛用刷頭大、刷毛硬的牙刷,認為能節省刷牙時間,還能強力清潔牙齒。吳子傑表示,大力刷牙或會傷害牙齒,引致牙腳外露而出現牙齒敏感,而且刷頭大,或未能清潔口腔內最難刷部分,牙刷刷頭長度約2厘米就足夠,刷毛要軟。

美白牙膏 只除面漬

◆美白牙貼

美白牙貼通常利用低濃度漂白劑(如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或其他氧化物,淡化牙齒色素和色斑。在上下兩排牙齒各貼一片,每天貼上一定時間,連續使用約兩星期。

◆家居漂牙

低濃度漂白劑漂牙套裝,可於個人護理店購買。另一種含較高濃度的漂白劑漂牙套裝,須由牙醫根據牙齒形狀訂製牙托,之後才可自行在家做漂牙療程。兩種漂牙套裝的使用方式相同,將漂白劑注入牙托內,每天戴上一定時間,連續使用兩星期至一個月。

◆美白牙膏

一般美白牙膏含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水合二氧化矽(Hydrated silica)等研磨劑,去除牙面污漬,刷牙時不宜過度用力,以免損害牙齒。衛生署資料指,長期使用這類牙膏,會否對牙齒帶來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另外,有美白牙膏亦加入過氧化氫成分來淡化牙齒色素。如果是牙齒“底色”出問題,使用美白牙膏未必有太大幫助。

◆美白潔齒粉

潔齒粉以顆粒成分作為研磨劑,利用摩擦力去除牙齒表面色素。長時間使用或者刷牙用力過度,有可能會磨蝕牙面,令象牙質外露,使牙齒變得敏感。

◆藍光漂牙

接受療程前須先由牙醫檢查,證實牙齒健康才可接受。牙醫先以軟膠遮蓋牙肉作保護,再以濃度較高的漂白劑氧化碳醯二胺(Carbamide Peroxide)塗抹在牙齒表面,用藍光近距離照射牙齒,以氧化還原催化作用來淡化色素。

療程約1小時,過程中牙齒會出現痠麻感,漂白後短暫時間或出現牙齒敏感,可塗上抗敏藥及使用抗敏感牙膏。由於漂白劑濃度比家居漂牙高,美白效果相對顯著,每個療程的效果可維持1至2年。

◆牙套

如牙齒嚴重蛀蝕、斷裂,有可能需要杜牙根,牙醫會取走牙齒內的神經線及血管,因此牙齒會漸變灰黑色。杜牙根後數年,牙齒或因牙質變脆弱而出現裂痕,香港牙醫學會建議曾杜牙根的牙齒,鑲配牙套以加強保護,減少斷裂風險。套上牙套後,可以改善牙齒外觀及顏色,耐用度達數年之久。

◆瓷貼片

如因服食四環素、撞傷牙齒至組織壞死而令牙齒變色,漂牙未必有效,可選擇瓷貼片修復技術。牙醫會先磨走部分牙齒,然後用黏合劑把薄薄的瓷貼片黏合在牙齒上,令牙齒潔白之餘亦能修復牙縫,令牙齒更整齊。瓷貼片僅厚約0.8至1毫米,硬度高,上顎一般貼8片,下顎貼6至8片,耐用度約8至15年。

8族群 看牙科要小心

撕咬、咀嚼食物、喝飲料、嚼口香糖全靠一口牙齒,更有人睡覺時會磨牙,再健康的牙齒,數十年操勞下來也會生病,不過以下族群就醫時需要比較當心。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必須控制血壓,不可任意停藥,以免接受治療時情緒緊繃,血壓飆高。若有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的病史或藥物使用,必須告訴牙醫。

心臟瓣膜有缺損或裝過人工心臟瓣膜,牙科治療時如果有傷口,細菌可能由此進入,在瓣膜上生存繁殖,可能引發危險的心內膜炎,因此部分牙科及口腔內的治療必須給予術前預防性抗生素。

●糖尿病控制不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患者,免疫力通常較差,傷口較不易癒合。

病人的健康狀況也會影響用藥。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牙科治療時,醫生不會開類固醇藥物,以免血糖飆高。

●洗腎病人:洗腎病人裝有人造血管,如果治療牙齒的傷口引起感染,細菌隨血液循環,人造血管也可能被感染,因此部分牙科及口腔內的治療必須給予術前預防性抗生素。

此外,洗腎時也會用抗凝血劑,藥效達24小時,而且洗腎後會覺得疲累,最好隔天再做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如拔牙或牙周手術),以免抗凝血劑造成血流難止。

●癌症患者:化療後免疫力降低、頭頸癌病人做放療,口腔的骨頭細胞受到破壞,短期內不適合拔牙、植牙這類侵入式的治療,單純補蛀牙就比較沒問題。

●骨質疏鬆者:服用骨鬆藥物(包含口服藥及針劑),務必讓牙醫知道,雙磷酸鹽藥物的副作用可能造成顎骨壞死。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者:抗凝血劑恐影響傷口癒合,做侵入式治療(如植牙)前,必須停藥1星期左右。

●孕婦:懷孕期間口腔衛生維護非常重要,否則牙齦容易腫大和出血。懷孕期接受一般牙科治療是安全的。若懷孕或可能懷孕,還是要告訴醫生,醫生可以做好預防措施,比如照X光時讓孕婦穿上鉛衣、開立孕婦可服用的藥物等。

●傳染病患者:如B型或C型肝炎、愛滋病患者,最好能主動告知牙醫,降低經血液傳染的風險。

牙醫可能也會視病人整體健康而給予不同的治療計劃,比如愛滋病患者,因為免疫力受影響,應該加強牙周照護,需要比一般患者更常回診。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