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提高意識 防性病 每天增10新病例 令人憂

(吉隆坡訊)性病,英文文獻稱為Venereal disease(V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等。性病不是單一疾病,而是透過性接触傳播的疾病,其中包括梅毒(Syphilis)、淋病(Gonorrhea)、軟下疳(Chancroid)、愛滋病(HIV)等,這些性病皆有百年病例紀錄。

Advertisement

國家衛生部公共衛生醫生蔡秉芝說,致病的病菌包括真菌(Fungus)、病毒、細菌、寄生蟲、疥瘡(Scabies)等,這些病因可通過性愛傳播。

她說,每年政府及私人醫院都有呈交性病患者的記錄給予衛生部。

ADVERTISEMENT

“因為患上性病群組有一半以上都是青年,歲數約20至39歲之間。這群組正處於人生巔峰期,為國家的繁榮作出貢獻,若患上性病將對國家造成很大的損失。另外,該群組處於生殖年齡,而性病可通過母嬰傳染,病患在面對病痛之餘,也影響性伴侶及下一代,因此,必須提高大眾對性病的意識,達到預防的效果。”

她說,愛滋病潛伏期的症狀是與常人無異,只能透過血液篩檢診斷。男性患上淋病的病症會在小解時尿道口感疼痛及痕癢;女性除了尿道口會疼痛及痕癢,還會增倍分泌物及異味。

難以啟齒可筆談

“每個月女性荷爾蒙會有起伏,分泌物也因而時稠時稀,或有帶些酸味,一般的分泌物都是透明色及無異味,若女性的分泌物帶有泡泡、膿狀物、灰色或異腥味則必須當心了。另外,沙眼衣原體(chlamydia)也會與淋病一起感染,前者症狀與淋病相似,因此我們必須對自己身體有一定的認知,一旦有異狀則必須找醫生看診。”

她提醒,真菌的感染也可造成大量的分泌物,女性若看到自己的分泌量比平時來得多,即使沒有異味也是一種警訊,需要接受適當的治療。

她提到,若陰部的皮膚有潰爛(ulcers)症狀,即使無痛癢也需要提早就醫。陰部若長青春痘則無需擔心,但一直無法消退且增生帶有膿液就需要就醫。女性若下腹部疼痛,可能患上盆腔炎、輸卵管或子宮頸發炎,在有以上症狀長達3至6個月就需要找醫生看診。

“民眾可透過上網找尋資料以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及醒覺,某些網站可能附帶照片做對比,但絕不能擅自買藥服用,一旦懷疑自己的症狀與網站的資訊相似,必須即刻找專科醫生就醫。”

性病患者在面對醫生問診若覺得難以啟齒,她建議患者不妨可透過筆談告知醫生。不過,當醫生問起患者有否肛交、口交、多少性伴侶等敏感問題,請勿情緒過敏而大發脾氣,因為必須透過問診了解患者的性經驗,以達到更準確的診斷。

染性病須告知伴侶

蔡秉芝強調,很多人普遍認為患上性病而感到羞恥。性行為本身是不會得到性病,只有與性病患者發生性愛才會患上性病。一般上,性病患者都不勇於就醫,怕被人標記為“不檢點”及“濫交”等。

性病不僅是透過性愛、肛交或口交等途徑而患上,即使共用針筒、底褲或毛巾也能受到感染。另外,某些孩子也可透過母嬰的傳染下而患上性病。

“至於後遺症,性病不僅影響生殖器,也可能感染其它身體器官,舉例淋病女性患者常見的併發症為盆腔炎,病菌可經過陰道直上感染子宮頸,連帶感染子宮內膜、輸卵管、卵巢及盆腔。”

“在一連串的感染之下,造成卵巢結疤和輸卵管阻塞而導致不孕。病菌也可能逗留於輸卵管,造成宮外孕(異位妊娠),一旦破裂,胚胎可擠破輸卵管造成孕婦生命危險。預防悲劇的發生,唯一的方法是提早治療,不讓卵巢結疤。”

可傳播B型肝炎

“另外,感染性病也可患上敗血症,梅毒可透過血液去其它的身體部位,如腦部、神經系統、心臟等,造成精神疾病、心臟疾病等。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死於梅毒,他在早期也因梅毒導致失聰。”

她說,梅毒也可透過母嬰傳染於胎兒,導致嬰兒巨形、發育不全、胎死腹中、早產等。

“B型肝炎也能透過性愛傳播,造成慢性肝炎,有5%至10%的慢性肝炎可惡化成肝癌。”

她強調,早期的性病如梅毒、淋病、沙眼衣原體、滴蟲病、軟下疳都可通過抗生素得到療效。相反地,在晚期性病的病菌已大量繁殖,甚至可能發展成抗藥性,那時抗生素已無法發揮藥效而大大地提高患者的醫療費。

最糟糕的是,當病毒侵犯腦部血管,即使治愈也無法修復病毒所造成腦部或心臟的傷害。

“雖然醫學上仍無法將愛滋病完全清除,但幸運的是,現已有藥物可控制愛滋病病毒,讓患者的生活素質不受影響。”

她提醒,每個人一旦確診患上性病必須坦白告知伴侶,甚至一起看診和接受治療。

女性患上性病雖無任何的症狀,但體內可能已潛伏的病菌,將會傳給伴侶。

“若不告知伴侶,可能導致對方錯過了治療黃金期,即使自己治愈了,也難保再受到伴侶的傳染,因此,性病治療是必須與伴侶同步治療。”

男男性愛易受感染 保持衛生慎選性伴

蔡秉芝說,預防性病的2個方法是保持個人衛生及慎選性伴侶。她建議最好是有固定的單一性伴侶,若有多個性伴侶,只會增添患上性病機率,唯一的保護措施就是使用避孕套。

戴避孕套只防8成

“不過,避孕套還不能完全百分百防止性病的感染,只能預防約8成左右,只因在穿脫避孕套的過程裡仍有機率接觸體液而受到感染,但不可因為不能完全預防而不使用避孕套。另外,皰疹也透過水泡或傷口傳染於人。”

她提醒,避免使用另類性行為,如肛交、口交等,只因陰道裡有凝膠狀表皮細胞,可達到某程度保護陰莖的作用,不讓陰莖受傷。若是男男性愛,在陰莖插入肛門進入直腸時,直腸黏膜是單層性和表層細胞無法保護陰莖,因而提高受傷及出血機率。有數據顯示,接近一半的愛滋病患者通過男男性行為而受到感染。

“不正常性行為也包括月經期間性愛,若看到性伴侶生殖器有出膿、分泌物、皰疹、皮疹、水泡、肉瘤等,必須對性行為喊停看醫生,在得到醫生確認後方可安心持續性生活。另外,也應避免神志不清下進行性行為,某些情侶可能使用藥物或酒精助興,由於不知服用者可否控制神志而忘記穿戴避孕套,因此可避則避。”

話說癌症小腸癌

人們對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都很熟悉,卻幾乎沒有聽說過小腸癌。的確,發生於小腸的惡性腫瘤很少見,每10萬人裡僅2至5人患病,大約只佔胃腸道全部惡性腫瘤的1%左右。

原發性小腸惡性腫瘤分為癌、類癌、惡性淋巴瘤和肉瘤4類,男性比女性多,一般患者都是中老年。

為什麼小腸發生惡性腫瘤的比較少呢?其實這主要是小腸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與迴腸三部分,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場所。它裡面是偏鹼性的液態物,特定酶的含量高,不僅能分泌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A,而且以T淋巴細胞為主的淋巴結多。

我們知道,淋巴細胞是人體的衛士,可以殺滅細菌、毒素、甚至癌細胞,所以小腸的免疫功能很強。小腸內細菌含量少,幾乎都是幫助消化的益生菌,而且小腸幾乎24小時都在快速蠕動,比食管、胃和大腸都快得多。

這種高速轉運可能會減少小腸壁與腸內容物中癌症誘導因子的接觸時間,這些都使它不容易被癌細胞入侵。

腸癌與腸炎早期症狀相似

可癌症實在是一個極厲害的惡魔,小腸也有抵禦不了的時候。如果發現腹部包塊、腹痛、腸梗阻、發熱、貧血、消瘦,或黃疸、嘔吐,必須提防小腸癌的可能。

遺憾的是,小腸癌起病隱匿,常沒有特異性症狀和體徵,早期診斷十分困難,只有十二指腸腫瘤的診斷率稍高。而且小腸癌跟局限性腸炎、小腸良性腫瘤、粘連性腸梗阻、腹膜炎、腹膜結核、卵巢腫瘤以及小腸的自發性套疊或扭轉等疾病的症狀很相似,不容易區分鑑別。

任何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都非常重要,小腸癌也一樣,所以我們仍然要密切注意爭取儘早發現。根據一些病例,有的患者早期會出現腹痛腹脹、腸胃不適或者消化不良等腸胃症狀,也可能出現排便增多或腹瀉、便秘。

還有的患者與小腸炎的早期症狀非常相似,都會出現腹痛、便血等症狀,但是通常小腸炎發病較急,疼痛一般在肚臍周圍,會演變為全身性疼痛并有逐漸加劇的趨勢,而小腸癌的腹痛則一般為隱痛、脹痛、持續性劇痛或間歇痙攣性疼痛,常會伴隨着噁心嘔吐。

小腸癌還可能出現腸梗阻,導致便秘、貧血、消瘦、浮腫等。不管怎樣,如果出現持續性腹痛或腸胃長期不適,都應該儘早就醫檢查。

小腸癌的發生很可能跟不良飲食有關,低脂高纖、營養均衡、新鮮多樣的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是預防的重要一環。

如果真的不幸罹患小腸癌,應放鬆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小腸癌的治療跟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癌症相類似,實踐已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對這些癌症的效果很不錯。患者還可以請教中醫師,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病情選擇一些合適的藥膳。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