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捏一捏創意無限 繆忠德藉黏土傳情達意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那一年的某一天,繆忠德在一個偶然機緣下經過一間黏土店,然後停下了腳步 眼前的一切如此新奇、奇幻!他見到許多充滿生機與創意的作品,最吸引他的,是那一碗一碟的仿真食物。此後,他一頭栽入黏土藝術世界裡,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多美麗。

他於2022年開始黏土藝術創作,從無到有,從平凡到獨特,他從中獲得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和成就感。

黏土是一種容易獲取的玩意,可塑性很高,讓喜歡玩黏土的人隨心所欲,揉、搓、捏、貼、捍、壓,輕鬆塑造各種形態。黏土可通過加水混合、調色等方式滿足不同的創作需求,這種可加工性讓現年38歲的繆忠德更容易地塑造各種造型,讓作品更加豐富多樣。黏土在製作完成後須進一步風乾固化,以便於長期保存和收藏。

黏土的種類繁多,有水性黏土、油性黏土、樹脂黏土、紙黏土、軟陶黏土……等等,繆忠德選擇了自然風乾類黏土,這種黏土安全且無毒,對長期使用者的身體無害,讓他在創作的同時不須擔心有損健康。

ADVERTISEMENT

“捏黏土之前,須準備好所有工具和材料,然後根據我的創意和想法去或揉或捏或搓,以塑造基本形態,完成後才處理作品的細節如雕紋理、裝飾等,使用各種黏土工具精細地調整和修飾作品。”在作品完全風乾後,繆忠德使用顏料上色,“這可讓作品更加生動立體,提升視覺效果,完成的時間胥視作品的大小和細節。”

繆忠德非常注重作品的細節處理,精細的雕塑使作品看起來更加細膩真實和生動。他的黏土作品通常帶有一些趣味性,有可愛的人物,還有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夾一口的仿真食物。“我的很多作品取決於當時的靈感和想要表達的想法。”總的來說,他的黏土作品具有多樣化風格,這也反映了他對藝術的熱愛。

▲▼栩栩如生的黏土仿真食物,讓人忍不住想吃上一口。

注重持續學習

繆忠德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創作,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捏起來不僅多了許多樂趣也讓他更有動力去創作──和自己風格相契合的主題,讓他能夠更好的展現自己的創意特點。有時候為尋求突破,他也會嘗試一些新項目。

“我非常注重持續學習,也經常探索黏土藝術領域的風向和新技術,因此經常參與黏土學院的課程和工作坊,提升技能和知識水平。”這些活動不僅讓繆忠德能抓緊黏土領域的潮流動向,還能夠與其他藝術家交流經驗,讓視野更遼闊。閒暇時,他也會關注網絡上有關於黏土藝術的動態。

繆忠德自製自己的黏土模型。

繆忠德曾受邀參與伯樂導師接到的馬來西亞博物館項目,負責製作仿真黏土食物模型,“我也有機會參與導師舉辦的展覽活動,將我的作品展示給更多觀眾,這些展覽就是我們展示藝術實力的舞台,希望引起人們的興趣與關注。”

而為了保持作品原有的美觀和藝術價值,同時為了防止灰塵或是相互碰撞又或擠壓造成損壞,他會用收納盒把作品收藏起來,“黏土作品也要避免暴露在陽光下,因為陽光會導致黏土褪色。”

去年端午節前繆忠德製作了黏土仿真粽子。

失敗後反覆檢討

百思不解即求教

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失敗是難免的事。但繆忠德一直秉持“失敗是成長和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終點”為信念。他會反覆檢討失敗的原因,嘗試找出解決方案,因為只有解開了問題癥結,才能夠幫助他更好的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挑戰。在百思不得其解時,他會尋求導師的意見,聽聽導師怎麼說。

“捏玩黏土可身心既放鬆又愉悅,在搓揉撕扭的過程有助於緩解壓力和焦慮,穩定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還可以享受到藝術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感。此外,黏土藝術還可以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同時能培養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黏土藝術的好,繆忠德深有體會。

平日裡除了捏製黏土藝術品,繆忠德偶爾也會參加培訓課程,和其他學員分享技巧和經驗。“想要成為黏土藝術家的年輕人,就要多參加課程自我提升,嘗試跳出傳統的框架,挑戰自己創作的限制,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繆忠德在精進技藝的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少,但因為有夢,他堅持了下來。

做黏土藝術品需要大量的觀察和技巧,細節上的處理需要非常大的耐性。

整體須美觀和諧

雕塑細節考耐性

做黏土仿真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加觀察原型食物的色彩和紋理,雕塑細節更需要耐心和毅力,還要巧用不同性質的黏土材料,因為不同的黏土有它自身的質感、特性和用途,這也是需要不斷地嘗試和去掌握的,過程中反覆捏製、反覆調整、反覆修改,欠缺一點耐心都不行。

不同人物的頭身比可以表現出不同的人物角色。“要準確捕捉黏土人偶身體的比例和結構,需要考慮頭部、身體、四肢的協調性,看起來自然,為人偶設計服裝和裝飾品也要考量黏土的材質選擇,細節的處理,衣服的厚薄感和飄逸的輕柔感與身體的貼合度,以達到整體看起來美觀和諧。”繆忠德說。

製作黏土人偶需要考慮頭部、身體、四肢的協調性,視覺上看起來自然。

3D打印欠感情

指尖盡訴心中情

隨着時代的進步,黏土藝術技術和材料也不斷地更新,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的可創性,從而豐富黏土藝術的表現空間,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品。

多年來,創作藝術的媒介不斷擴大,3D立體打印在科技和工業上以準確見稱,現在,黏土藝術借助3D打印技術,似乎可以有無限的選擇。

“3D打印機的出現帶來了數碼化的時代浪潮,它能夠製作出更複雜,更精細的作品,然而,與手工藝術相比,3D打印機更多是被用於商業化的生產和賺錢的手法,無法讓人體驗到創作過程中的樂趣和投入的情感,也無法給予創作者成就感。因此,手工藝術與3D打印機在體驗上仍存在明顯的區別。”

黏土手工不僅是技藝的展現,透過手與黏土的接觸,可表達內心的感覺,繆忠德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手指訴說着喜怒哀樂,或許是一份對生活的熱愛,或許是一份對愛的表達。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這些作品都帶着繆忠德獨特的情感印記。

繆忠德將情感融入黏土作品中,盡訴心中情。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