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拉文德星:說服各族接受單元教育 須尋學校水準衰退原因

(檳城8日訊)人民黨峇央峇魯協調員拉文德星指出,正如馬來諮詢理事會(MPM)所稱,母語學校並不違反聯邦憲法,因此說服各族接受“單元教育體系”,需先找出國民學校水準衰退原因,並提高學術水平至重返50年代水平。

他說,MPM教育局主席丹斯里依布拉欣阿布沙名譽教授最近呼籲新首相拿督斯里安華,影響、懇求和說服非馬來人和其他種族同意單元教育體系,很顯然對方並不知現有約10萬名馬來兒童就讀華校,而且過去10年裡他們人數每年都在增加。

Advertisement

“當然單元教育制度不僅為馬來人,也為所有種族利益,但沒人找出為何這麼多馬來人都迴避國立學校?”

他說,教育部需對症下藥,在提出“行之有效”解決方案之前,須先認真、誠實研究問題出在哪?專家不能繼否認我國教育系存在許多問題。

拉文德星(右起)與鄭雨週在記者會上合照。

他今日召開記者會提出以上建議,與會者尚有人民黨檳州主席鄭雨週。

ADVERTISEMENT

現已80歲的拉文德星,聲稱本身出身教育界,服務杏壇長達60年,至今仍經營幼教。

他說,50年代學校都比今天的學校好得多。當時馬來學校稱為Sekolah Melayu,是母語學校。當時的英語學校則是主流學校,其中許多是傳教士學校。

他指出,許多馬來兒童在完成馬來學校的3年級學業後,便到英語學校升學,且成績很好。英語授課學校很好融合所有種族,是發展種族團結的基石。

“他們有個非常好的學校文化,並得到嚴格和持續維護。當時的班主任是‘大師級教師’,擔任職務是基於功績,而非出於政治庇護。”

他說,我國獨立後,英語學校轉為Sekolah Rendah Jenis Kebangsaan(國民型小學)。轉變不久,這些學校的學術水平開始下降。隨著人數繼下降,非馬來兒童開始離開,本應就讀這些學校的新生,也開始前往華校和淡小求學。

拉文德星出示他在1963年取得的教師證。

拉文德星建議馬來諮詢理事會,探討亞羅士打的東姑阿都哈林國民小學衰落原因。

他說,東姑阿都哈林國小曾是50和60年代當地頂級學校,但在1980年代末,排位降至最低。

“是什麼讓學校水準和聲譽淪落?這所學校的非馬來兒童,是否應因離開該校而受到指責,都值得剖析。”

他認為,說服非馬來人和其他人接受國民學校作為首選學校最佳方法,是將國小教育水平提高到與母語學校相同水平,甚至超越它們。

“首見應從說服所有人民代議士和高官顯要,將自己的孩子或孫子送到普通國立學校開始,而當人們看到領導對國立師範學校如此有信心時,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其他人跟風。”

他說,讓公眾“接受單元教育體系”或提高教育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是個專門、長期的項目,沒任何政治動機或隱藏,而是真正為提高教育水平,以創造更好、有思想、創新、道德正直的社會,從而恢復馬來西亞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地位。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