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抽煙喝酒少吃蔬果運動 BMI過高患癌率增

(吉隆坡4日訊)衛生部長​​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說,癌症患者的死亡病例中,約三分之一是因為體質指數( BMI)過高、太少攝取蔬菜水果、缺乏運動、抽煙及喝酒。

Advertisement

他於今日在2020年世界癌症日活動致詞時說,吸煙是患癌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導致約22%患癌者死亡。

他指出,30%至50%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預防,並建議以戒菸、減重、健康的飲食習慣、運動等方式來預防患癌。

ADVERTISEMENT

“2012年至2016年期間,國內有多達60%的癌症病患在發現時已是晚期(第三或第四期),當中有者相信包括信仰療法等傳統療法。”

他說,《2012-2016年馬來西亞國家癌症登記報告》(MNCRR)顯示,第三和第四期才發現的晚期病例從2007至2011年的58.7%,到2012年至2016年期間增至63.7% 。

癌症越遲發現醫藥費越高

祖基菲里說,癌症越遲被發現,醫藥費就越高,而且治癒的機率越低。但卻有人在被診斷出患癌後,以傳統療法為首選,失敗後才去看醫生。

他指出,根據2015年東盟腫瘤治療成本研究,國內有45%癌症病患面對財務問題,因在治療一年後的醫療費便超過家庭收入的30%。

“衛生部去年的資料顯示,政府醫院的死亡病患中有11.82%是患癌者,更於1999年的9.08%。”

他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6名死者人中有1人是死於患癌,且來自中低收入群佔了約70%。

他說,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希望能夠於2030年達致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心髒病、癌症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

祖基菲里說,鑑定高風險群並鎖定他們為篩檢目標是可行的方案,衛生部因此已提供免費的子宮頸篩檢、乳房檢查、大腸及口腔檢查。

不過,他說,我國目前只有114名腫瘤學家,68名在私人醫院、33人在衛生部以及14人在大學,因此政府鼓勵更多年輕醫生腫瘤學家,達致每100萬人口有10名腫瘤學家的目標。

出席者包括衛生總監拿督諾希山、籌委會主席馬丁、大馬腫瘤學協會主席莫哈末阿茲里夫、國家癌症中心副總監諾麗莎。

癌症病例增加華裔居首

根據祖基菲里在2020年世界癌症日活動推介《2012-2016年馬來西亞國家癌症登記報告》(MNCRR),國內癌症病例有逐年上升趨勢,並以華裔高踞首位,其次為馬來人和印度人。每10萬華裔人口中,就有106名男性和117名女性患癌症。

此外,研究顯示,男性患癌風險為十分之一,女性則是九分之一。

根據研究,2012至2016年期間的新病例增至11萬5238宗,而2007至2011年為10萬3507宗,發病率(年齡標準化)為每10萬男性人口有86宗病例,每10萬女性人口102宗病例。

按性別研究分析發現,男性患癌類型機率最高的是大腸癌,其次是肺癌和前列腺癌;女性最高的是乳腺癌,接下來是大腸癌和子宮頸癌。在0至14歲的兒童中,最常被診斷的癌症為白血病及脊髓癌,而15至24歲的青少年則為淋巴瘤。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