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把握黃金期增強骨質密度 防骨鬆從年輕做起

(吉隆坡訊)骨質疏鬆症是指人體骨質密度稀薄,骨骼變得脆弱,繼而容易導致骨折,最常骨折的部位是脊椎、骨盆(又稱盤骨)及手腕。

Advertisement

骨科與脊椎外科顧問魏成聰醫生(Dr John Ooi Tzen Chuong)舉例,骨質密度稀薄就好比骨骼裡有着許多“小洞口”,骨骼結構因此變脆弱變薄,即使是被碰撞一下也容易造成骨折。

攝取鈣質維生素D

他說,骨質疏鬆症不會出現顯着的症狀,有部分患者或會感疼痛,而最常見的是背部疼痛。然而,人們容易忽略這些不顯着的症狀,一旦發現時往往都太遲,因為許多患者都是在跌倒後發生骨折。

“有時候,即使是不小心一個很輕的滑倒,骨質疏鬆者都會發生骨裂;嚴重患者,即使沒跌倒的情況下,簡單的動作如蹲下,也可能導致骨折。”

ADVERTISEMENT

他提醒,患者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盆及手腕,情況嚴重者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患者的手腕常受傷是因為在跌倒期間嘗試撐在地板避免跌倒所致。”

一般而言,人體的骨質從出世至25歲期間持續增加,在30至40歲期間,

骨質密度將到達高峰期,

之後就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

因此,人們必須在這段“黃金”時間保持活躍生活,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增強骨質密度;如此一來,即使隨着年齡增長,骨質密度下降也不至於太嚴重。

“試想像,若在骨質密度的高峰期間,骨質密度水平都處於低水平,那較後隨着年齡增長,骨質密度水平下降情況將導致更嚴重的骨質疏鬆情況。”

因此,人們勿再認為骨質疏鬆只與長者有關,需知道提高鈣質水平並非幼孩或長者的專屬權,事實上預防骨質疏鬆必須從年輕做起,別錯過攝取鈣質的最佳時機。

停經女性高風險群

他強調,骨質疏鬆症傾向於“重女輕男”,高風險群以女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為主。她們在更年期期間,因雌性荷爾蒙減少而導致骨質密度大幅度下降,這加快骨質流失。

“第二高風險群為長者,其中包括男性,而抽煙,攝取過多咖啡因、茶及酒精,也可導致骨質密度的流失。”

“其他高風險群包括生活不活躍及少運動的人士。人們也需了解本身所服用的藥物成分,因部分藥物含類固醇將造成骨質流失,惡化骨質疏鬆症,類固醇是造成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因之一。”

曬太陽利於攝鈣 負重運動強化骨骼

預防勝於治療,若是屬于高危人士,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並接受檢查,以確定本身是否為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

魏成聰提醒,其中一項較常見的測量骨質密度的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EXA),這是一項用於診斷及檢查治療效果的測試,它透過人體的脊椎及股骨測試骨密度,確認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檢測療程的效果及預測骨折風險。”

“人們也可從生活上着手做起預防骨質疏鬆,平日可多攝取綠色蔬菜、乳製品、雞蛋、江魚仔(去頭為佳)、沙丁魚,大骨湯等;這類型食物都有助補充骨質密度。”

長者不宜跑步可步行

他強調,保持活躍生活及運動對骨骼也非常重要,但對骨質真正有益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如步行及跑步。這些運動的動作讓骨骼承受一定的重量壓力,這促使骨骼變得更強壯。

“儘管游泳是一項很好的全身運動,但在預防骨質疏鬆方面卻說明不大,因此,建議人們以負重的跑步及步行為主。對部分長者而言,跑步或較為不合適,但至少建議他們嘗試步行,藉此增強骨質的密集度。

他建議,進行戶外活動,透過適量的曬太陽協助製造維生素D,這有利於鈣質的吸收,但必須強調不要曝曬。

求醫者多因骨質疏鬆 骨折嚴重需開刀

許多登門求醫者,往往都是因為骨質疏鬆而骨折,醫生將會視患者的情況制定醫療方案,骨折情況嚴重者則需動手術,如骨水泥手術。

魏成聰指出,當病人在確診後,情況較輕者可以藥物及營養輔助品治療,普遍以鈣質及維生素D為主,以強化及重塑骨質密度,避免患者即使在跌倒後也不容易骨折。

害怕跌倒拒步行

“有些患者在跌倒骨折後,因害怕再次跌倒,繼而不願再步行,約25%患者因跌倒後而無法再步行。”

他提醒,為慎防骨鬆者再次跌倒,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提高警覺,以減低骨折的機會。例如確保居住環境明亮、傢具擺設寬闊方便步行、避免放置地毯、保持廁所地板乾爽、過馬路要小心、穿防滑的鞋子、避免服用令人暈眩的藥物、改善視力障礙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