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手術更精準安全 機械臂換髖關節

(香港訊)關節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的噩夢,膝與髖關節更是重災區。

Advertisement

“人體有些組織如牙齒般,損壞了就無法恢復,只會一直惡化下去,直至服藥、打針皆無法處理,只能換上假牙。關節亦一樣,軟骨磨蝕後,要終止關節‘骨撞骨’的痛楚,唯有換上人工關節。”骨科醫生胡永祥說。

軟件即時設計假體模型

ADVERTISEMENT

問: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有什麼新技術?

胡:近年最突出的新技術是智能機械臂,該技術於2012年引入做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現時已發展到應用於全膝關節、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好處是令手術更精準。智能機械臂由3個部分組成,包括電腦及特製軟件、導航系統以及機械臂。

手術前,醫生會為病人髖關節做電腦掃描,將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特製軟件即時設計出髖關節假體的立體模型,預計假體的大小、手術時安放位置,於手術期間利用導航系統,於病人髖關節及不同位置取得資料,將之與術前電腦掃描資料配合。

而手術移除損壞骨骼、安裝假體過程中,均根據電腦預測的差距、角度、時間執行,由機械臂精準地處理,大大提高手術安全度。

視身體狀況選物料

問: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假體,有什麼選擇?

胡:髖關節主要靠股骨頭及髖臼組成,早期人工股骨頭多使用不鏽鋼,髖臼位置使用聚乙烯(塑膠)材料;經幾十年發展,物料已大為改善。現在人工髖臼有一部分用鈦金屬作底部支撐,內裏物料用上高密度聚乙烯或陶瓷,而股骨假體則一般用鈦金屬或鈷鉻合金,耐用度較高。

醫生會視乎病人身體狀況及需求,選擇合適物料,如病人年紀較大、股骨有骨質疏鬆,股骨假體物料多採用鈷鉻合金配合骨水泥,才能將假體鑲嵌得穩妥;而年輕病人一般會採用鈦金屬,因鈦金屬製的人工假體硬度和彈性與人類的真骨接近,但需要較健康的骨質才能應付。

如病人平時不太活躍,會傾向用陶瓷材料;但如病人活躍、活動量大,則多採用高密度聚乙烯,配合合金或陶瓷股骨頭。

9成的人工髖關節可使用超過10年。不過,有些因素會影響其耐用度,包括患者活動量、體重及術前髖關節損壞程度,如發現患者的人工關節磨損嚴重,可安排更換。

受傷不醫增治療難度

問:門診常見哪一類關節痛病人?

梁:在急症科門診遇到的關節痛,以膝關節較常見,髖關節則較少。病人按年齡區分可有不同狀況:

◆青少年至中年病人:大部分痛楚與受傷有關,當中以運動創傷為主,其次是意外受傷。青少年受傷常見因劇烈運動引起,事前沒有足夠熱身準備,做衝力大的運動相對較易扭傷、跌倒,尤其打籃球、網球等不時有急停動作,創傷風險相對較高。

◆中年至老年病人:可能是交通意外、運動創傷;若出現長期痛楚,一般跟勞損、退化有關。若中老年人活動及運動量低,肌肉力量相對較差,甚至萎縮,不但保護不了關節,還會加快關節退化速度。

另外,亦有些病人沒有恒常運動習慣,1年沒有打球,偶然1次運動便受傷。不少病人受傷後沒有即時求醫,只靠忍痛、減少郁動來避免痛楚,反而造成惡性循環,令肌肉愈加萎縮,肌肉力量更差,直至關節痛到難以忍受,影響日常生活才求醫,增加治療難度。

依成因制治療方案

問:門診如何幫助關節痛病人?什麼情況需轉介骨科?

梁:醫生首先會問症,詢問病人的受傷原因、痛楚持續時間,以及工作性質、飲食習慣等基本資料,繼而臨床檢查,了解體重、關節痛楚位置、關節靈活度,以及有否出現紅、腫、熱、發燒、皮膚發炎等情況,之後安排X光檢查。當區分關節痛成因屬退化或受傷後,便會制定治療方案,可處方口服藥物或外用貼布治療。

內服:分為止痛藥、消炎止痛藥、放鬆肌肉藥物

外用:貼布有舒緩(如薄荷成分)或含藥性的止痛膏布

建議配合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治療止痛,並學習正確負重和運動姿勢,避免再次受傷,進而透過訓練強化肌肉,保護關節。如痛楚持續,醫生會建議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結構,再轉介骨科。

髖關節勞損難蹲下

問:什麼情況需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胡:需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常跟年紀大關節勞損退化有關,或因飲酒太多或服食類固醇藥物致股骨頭骨枯,亦有些特別情況如髖關節位置有腫瘤、嚴重受傷等。

病人大部分因髖關節疼痛求診,亦有不少病人起初以為腰痛引起,經檢查後才發現是髖關節問題。髖關節勞損退化的症狀包括蹲下、彎腰穿襪子、剪腳甲較困難,或走路不正常、長短腳等。

懂多一點

手術後需生活配合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接連股骨(即大腿骨)與骨盆,它主要由股骨上方圓球形的股骨頭,以及凹陷如碗狀的髖臼接合而成。一般人髖關節痛,成因多由退化引起,走路及日常活動令股骨頭受力,兩邊軟骨磨蝕、關節慢慢磨損所致。

術後腳部勿屈伸過度

一般治療方案會由淺入深,簡單如服食止痛藥,若成效不大,則會考慮打針。傳統為注射類固醇藥物,新式療法是注射血清素或透明質酸。

但髖關節注射不如膝關節般簡單,不能在一般診所進行,因髖關節位置較深入,亦鄰近重要的血管神經,需要輔助儀器,由骨科醫生以X光或超聲波一邊監察位置,一邊準確注射。

骨科醫生胡永祥說,退化引起的髖關節勞損,一般會令股骨頭與髖臼兩邊軟骨皆磨蝕而損壞,甚少出現單邊損壞,這些情況下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併發症是“甩骱”(假體脫位),機率約3%至6%,原因可能是手術處理得不理想,或病人在生活上不配合,如術後初期腳部屈伸過度、經常蹲下等,而病人身體瘦弱乏力、肌肉萎縮等因素,亦會增加“甩骱”風險。

若非退化問題,而是跌倒引起的股骨頸骨折,髖臼仍保有完整的軟骨,則可考慮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對醫學技術要求較低、併發症及風險較低,亦較易復元。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