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風濕病科醫生指,若痛風發作次數1年超過1次,便需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但本地研究顯示,只有25%患者有服藥習慣,其餘75%因痛風發作次數較疏而不願用藥。延誤診治,急性發作次數變得頻密,關節持續疼痛,紅腫時間拉長,演變成慢性痛風關節炎。 腳趾痛或發燒疲倦 ◆問:痛風有什麼症狀? ◆郭:痛風是一種關節炎疾病,患者因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尿酸在關節積聚,成尿酸結晶體,關節因急性發炎而紅腫、劇痛,受影響位置常見於大拇指、腳趾等遠端關節,有時亦可引起發燒、疲倦等症狀。患者以40歲以上、常飲酒、少運動的男性為多,可能同時有三高、肥胖、中央肥胖等問題。尿酸乃嘌呤(purine)分解後形成,嘌呤可由身體製造或從食物中攝取。 正常情況下,尿酸可由腎臟排泄,但當嘌呤代謝失常令尿酸於身體積聚,則會出現尿酸過高。若情況惡化,患者不單一個關節受累,可能影響其他關節,如腳趾、手指、手腕、膝關節,嚴重個案可能因尿酸沉積在腎組織而形成結石,或出現急性尿酸腎病,影響腎功能。 遺傳疾病致高尿酸 ◆問:痛風發作有什麼風險因素? ◆郭:患者體內尿酸水平過高,或者因腎臟無法排走尿酸所致,飲食是其中的風險因素。進食太多高嘌呤食物,例如動物內臟、紅肉、貝殼類、某些魚類(沙丁魚、吞拿魚、鯖魚等),飲品如酒精、果糖飲品都有可能引發痛風。而服用維他命C、適量咖啡,可能會降低尿酸。 另外,高尿酸跟遺傳基因、疾病等因素有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中央肥胖等都與痛風有密切關係,痛風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併發症,如腎病、牛皮癬患者、曾接受腎臟移植人士,尿酸可能會較高。此外,痛風病人如服食某俗稱“去水丸”的降血壓藥、阿士匹靈,都可能引發痛風發作。 驗血輔助不能作準 ◆問:如何診斷痛風? ◆張:最準確方法是以針刺入發炎關節,抽取關節液,若經顯微鏡檢測發現有尿酸結晶,可確診為痛風。但患者多於小關節發病,未必能抽取關節液檢查。這些情況下,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從病症上判斷是否急性痛風症發作,典型病症乃影響大拇指、大腳趾關節或其他遠端關節,最初可能是單一關節,而疼痛程度可能於一兩日內已變得很嚴重。 除臨床病症外,亦可抽血檢驗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如尿酸濃度高,則有更大可能患上痛風;但並非每個痛風患者的尿酸水平升高,因此驗血檢查僅作輔助,不能作準。此外,亦可透過影像檢查輔助診斷,X光檢查可能會發現痛風患者關節出現特定的破壞模式,如有這些情況,對診斷亦有幫助。 急性慢性療法不同 ◆問:痛風有急性、慢性之分,分別如何治療? ◆張:治療痛風症,一般分為急性、慢性兩個階段。針對急性痛風發作,治療目的是控制炎症,減輕關節紅腫痛。視乎病人身體狀況,由醫生決定用藥種類及劑量。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若病人本身腎功能較差、有心臟病,藥物可能增加腎臟負擔或心臟病風險。 秋水仙鹼(colchicine):有病人服後腸胃不適,作嘔作悶及肚屙。 類固醇:有口服及針劑形式,針劑注射在肌肉及關節內;病人或擔心類固醇有風險,但治療急性痛風,療程約為5至7天,短時間內使用相對安全。 生物製劑:若以上一線治療未達效果,會考慮針對抑制介白素-1這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可有效處理急性痛風發作,副作用較小。 至於治療慢性痛風症,則著眼於控制身體的尿酸水平、減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如患者1年有多於1次痛風發作,醫生會建議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香港現時有兩種藥物:別嘌醇(allopurinol)、非布司他(febuxostat),可降低尿酸水平。非布司他屬較新型藥物,有效將關節內的尿酸結晶沉積慢慢溶解,減低尿酸積聚,將痛風發作風險降低。 戒口減低痛風發作 ◆問:痛風患者必須嚴格戒口? ◆張:研究顯示,患者嚴格戒口,大致可降低整體尿酸水平10%至15%。但要長遠降低尿酸水平,戒口不足以控制病情,患者應考慮藥物治療,減低痛風症發作,亦可保護腎臟,降低腎功能衰退風險。如果患者的痛風與其他疾病有關聯,如本身有銀屑病、腫瘤,控制根源病情亦有一定幫助。 戒口對減低急性痛風發作有幫助,但不用戒得過分嚴苛。研究顯示,酒精、紅肉、內臟、海鮮這些高嘌呤食物對痛風發作影響最大,相對植物嘌呤如蘆筍、豆腐、菠菜雖嘌呤水平偏高,但引發急性痛風機率遠低於動物嘌呤,可適量食用。 病人若盡早以有效藥物治療長遠控制病情,戒口方面可稍為放寬,於飲食上提高生活質素。 痛風為何“重男輕女” ? 痛風是因為血液中含過多尿酸引致。普遍認為男性尿酸水平應在0.5mmol以下,而女士正常尿酸水平則比男士較低,正常尿酸水平在不同種族、地方會有一點差異。 痛風“重男輕女”,在男士身上較為常見,原因是女性荷爾蒙有助排走尿酸,故女士血液內的尿酸濃度會較低。研究顯示,40歲以下人士中,每1000人中只有5人患痛風症,男女比例為8:1。可是,隨年紀增長、踏入更年期,女性收經後尿酸值會明顯升高,患痛風風險增加,80歲或以上人士中,每10人中有1人患痛風症,男女比例為2:1。 年紀大的長者,多因腎功能差而有尿酸高。控制尿酸水平除了減低痛風症發作,亦有助減低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痛風與多種疾病有關聯,如血壓高、糖尿病、腎病,甚至有較新數據顯示,痛風患者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較高。 哺乳類動物具備一種酵素,可將尿酸轉換成水溶性較高的尿囊素(allantoin),經小便排走。可是人類缺乏這種酵素,故可能出現尿酸過高。研發中的新一類生物製劑,生產這種酵素注入病人體內,可在短期內將尿酸降低,清除尿酸結石。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