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戰勝直腸癌 陳有義不放棄就有希望

現年49歲的陳有義(Jason Tan)是在8年前患上直腸癌,說起得知患病時的經過,依然讓人感受到當時的壓力及無助。

Advertisement

“我是在2011年患直腸癌第三期,因為出現在直腸6寸以上,靠近腎臟的位置,屬於高風險癌症。”

然而,他不放棄尋求更好的治療,經過手術及化療已康復,如今生活回到正軌,只需定期回到醫院複診及檢查。

ADVERTISEMENT

與此同時,他在治療後也加入了馬來西亞郭林氣功研究會,與其他癌症康復者及癌友通過一起練氣功,互相給予鼓勵及支持。

慶幸沒切完大腸

他指出,他在面對壓力時容易腹瀉,當時常常拉肚子則誤以為是因為壓力大所致,直到有一次腹瀉時瀉出血而就醫檢查,通過照腸鏡後發現了兩個息肉,分別為良性及惡性;他隨即被轉介給手術醫生跟進,對方當時對他說他患上的是癌症,並建議將整個腸割除。

但,他當時才41歲,甚至兒子才7個月大,想到往後必須依靠及帶着排泄袋,而且喜歡運動和爬山的他也將不能再做運動了,因此對動手術開刀切除而卻步。

最後,他拒絕了動手術及堅持要求出院,出來後則選擇到另一家私人醫院作出一系列的檢查,同時也尋求除了將腸子全切除之外的其他治療方式,也讓他發現新穎治療法,也從中了解到即使開刀也有不同的手術,包括他的情況也可以選擇局部切除。

要在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作出選擇也是難題之一,甚至家人方面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因此陳有義決定詢問更多不同的人,以獲取更多意見後才作出決定,並在友人的提醒下前往馬大醫院就診,選擇在該院進行手術及治療。

相信療方不只一種 

從事科技領域的陳有義相信數據,雖然對新科技及新藥物的治療感到心動,但礙於沒有完整的資訊及成功率的數據,因此他經過主治醫生的分析,在深思熟慮下選擇相信一般的治療法,即是先進行放療縮小腫瘤,然後開刀進行手術,最後則是進行化療。

他說,在手術後留院超過7天,比起其他直腸癌病患在術後兩天就能出院,可見情況也比較嚴重及高風險。

此外,他在手術後也進行了繞道長達11個月,暫時需背着排泄袋,並在隨後進行化療的療程。

陳有義表示,自己在這條路上可說是幸運的,慶幸當初沒有決定切除整個腸子的手術,以及能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與好的治療團隊,也從這一關挺了過來。

他提醒其他患癌的朋友,永遠要尋求其他醫生的第二意見,同時也要相信治療的方案(treatment plan)是不只一種;當然,也永遠不要擔心治療,反而應該要相信醫生,及時接受治療。

與癌友分享資訊  練氣功散發正能量

陳有義在手術後兩個月,也是在康復中就加入馬來西亞郭林氣功研究會,開始練起氣功。

他說,當時出來接觸到他人和新鮮空氣,心情也變得豁然開朗,尤其在面對家人的擔心下,在家時都面對很大的壓力,因此他決定走出來,藉此得到快樂,同時也將正面帶回家。

“專家也證實運動在患癌期間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呼籲所有病患首先要做運動,第二是要做對的運動,對病情有幫助的運動。”

他也說,參與郭林氣功研究會大部分都是癌症病患及抗癌成功者,而在這裡除了運動就是和他人互相分享資訊,畢竟群體一起對抗敵人(癌症)的力量是比一個人來到強大。

出差不忘收集資訊

陳有義表示,在我國仍缺乏很多與癌症相關的信息,包括治療及手術後所帶來的副作用,甚至是癌症病患所面對的壓力及憂鬱,而這也可能導致他們放棄治療。

他以本身的例子,在診斷出患上直腸癌之際,他感覺人生好像因此而失敗,並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也是因此,他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通過不同的平台分享資訊,讓更多癌友從而掌握到更多資訊,包括從日常飲食到醫生及治療團隊,讓他們在抗癌的路也比較好走。

他目前也積極收集相關的資訊,包括前陣子到美國出差時,也特別調整行程以前往世界著名的癌症醫院,從而了解更多有關癌症的資訊,並將之帶回國分享。

改變生活方式 積極幫人等於助自己

陳有義表示,在得知患癌之時,他先對自己作出檢討,發現自己雖然事業有成,但自己把多達95%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並發現自己其實活得很不健康;他完成療程後,明白自己需要作出改變。

“在治療期間,我盡量抱有趕快治好自己的想法,如果讓我活下來的話,我願意重新作出改變,去幫助其他人包括分享我的知識。”

他現在也恰恰在做着這件事情,並認為在幫助別人是也是幫到自己。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