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成立登山隊帶隊攻頂 蔡英偉登山探險領悟人生哲理

現年55歲的蔡英偉過去一直將爬山當運動,同時也是檳城山岳探險俱樂部(Anak Hutan Penang Adventure Club)發起人之一。

Advertisement

15年前,他在爬山好友陳國豪的鼓勵下,首次到檳城以外的州屬登山,即登上吉蘭丹州士頓山(Gunung Stong),以當作一種自我挑戰。

在登山途中,他與隊友在山中遭遇山洪爆發,水流急促導致他與隊友都無法順利渡河。向來機靈的隊友遂用刀在山中砍下樹木,把木頭製成臨時橋樑,使全隊都得以順利渡河。

ADVERTISEMENT

那一次充滿挑戰性的經歷,使他從此愛上登山探險活動,並於2012年與一群登山好友成立緯度探險登山隊(V2 Kembara),多次到馬來半島最高峰大漢山(Gunung Tahan)探險。

山上挖凹洞大解後掩埋

他說,登山探險與一般運動不同,隊員在正式登山之前得先接受負重體能訓練,以及克服恐懼的心理障礙,包括破除迷信的想法。

“參與登山探險活動的隊員都必須在山上過夜,因此,隊員一般得背着裝有必需品,例如露營帳蓬、睡袋和食物等物品,重量至少介於8至10公斤的背包上山。因此,隊員在參與登山探險活動之前,平時就必須進行負重體能訓練。”

他也說,許多隊員在登山之前,都會心生恐懼感,或有心理障礙,其中包括擔心無法適應山上沒有廁所的困境。

“由於山上沒有廁所,因此,登山隊員可帶備小鏟子往土裡挖個凹洞方便,同時將使用過的廁紙也一併丟進凹洞裡,方便後再用泥土覆蓋凹洞,接着到河邊用河水洗手,如此就可解決山上沒有廁所的問題。一旦登山隊員克服了恐懼的心理障礙,並跨出第一步後,就不會再擔心在山上方便的問題了。”

此外,他也希望隊員可以破除迷信的想法,如此才能享受登山探險的過程。

“許多人都認為山上有山神或是鬼怪靈異,因此坊間多流傳登山時不能呼喚隊員的名字,農曆七月不能登山,或是在山上不能吃豬肉等禁忌。以前我也很怕在山上遇到鬼怪或靈異,每次在山上方便時,我都找隊友陪我。但是,經歷過多次的登山探險經歷後,我才發現到這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和懦弱。過去多年,我多次登山探險的經歷都應驗了,那些流傳的禁忌只不過是人們的迷信罷了。”

女隊友染食肉菌 堅持完成行程

蔡英偉說,登山探險不只可考驗人的體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更能考驗一個人在極限環境裡所會呈現出來的真實面。

“2015年3月,我帶了20多個隊友登大漢山時,遭遇了難忘的經歷。因為當時有其中一名女隊友不幸感染食肉菌,加上中途遭遇山洪暴發,而原本8天7夜的行程因此被延長至9天8夜。”

他披露,該名女隊友是在登山第四天時不幸感染食肉菌,由於當時已走到中途,無法再倒退回到出發點。

“登山探險與一般運動的不同之處是,登山者沒有放棄的權利,必須走下去完成行程。當時,那名女隊友很堅強,堅持完成行程,直到抵達山上營地後再走下山。然後,我們才送她到山腳附近的政府醫院,接着再轉介到吉隆坡的醫院就醫。”

他說,當時,其中十多名隊友在完成8天7夜的行程後先下山,由於該名女隊友受傷後走得比較慢,因此,他與另外5名隊友陪伴傷者慢慢走。為了減輕受傷女隊友的負擔,隊友們都守望相助,幫忙分擔女隊友的背包重量,讓她得以完成行程。

“在山上有限的環境裡,無論是隊友受傷或是行程被迫拖延等問題都是人性的考驗。當其中一個隊友受傷,其他隊友都願意分擔受傷隊友的背包重量,並陪伴對方一起完成行程時,可從中看見了人性的光輝。反之,若有人不顧受傷的隊友而自顧自己,那就恰好反映了人的自私和醜陋的陰暗面。”

向隊友學習改善脾氣

蔡英偉披露,他過去脾氣不好,曾因隊友走得慢,甚至遲直傍晚7時才走到營地,而因此發脾氣。

“這些經歷都讓我看見自己的弱點,並了解到我身為一名登山領隊應該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並向那些脾氣和修養很好的隊友學習。”

他說,登山探險的經驗也讓他學會不能以英雄的高姿態自居,而必須學會在必要時向他人開口求助。

“若我們一直覺得自己是英雄,就無法看到別人的優點。登山經歷讓我了解到,適時放底自己的身段,開口要求他人幫忙,如此一來,團隊才能團結和強大起來。在我過去所帶領的團隊裡,當中包括不少馬來和印裔友族同胞。即便他們的登山經驗比我少,但他們的體能卻比我好,且多有樂於助人的良善精神。”

他認為,登山探險不只是運動而已,而他也從登山探險經驗中領悟到許多人生哲理,並從中學習自我成長。

免拖累團隊

需積極做體能訓練

蔡英偉說,參與登山探險活動的隊員都得具備守望相助的精神、正面的心理建設,以及強烈的探險精神,如此才能與團隊一起渡過重重考驗,完成探險行程。

“一個團隊裡,最重要是隊員守望相助的精神。我帶領登山團隊上山之前並未列出在營地分工的名單。而是訓練隊員自動自發及分工合作,自願幫忙在營地裡烹飪食物和搭建帳篷等工作,而不是被動等待領隊指示。”

此外,他認為,隊員也得抱持樂於助人,以及不輕易放棄的正面想法。當其中一個隊友生病或受傷時,其他隊員應抱着助人的精神協助照顧病者。至於生病和受傷的隊員,則得抱有不輕易放棄的毅力,堅持完成行程。

“隊員也得具有強烈的探險精神,並得在登山之前就積極做體能訓練,以便能以最佳的體能狀態參加探險活動,如此才可以減低拖累團隊的風險。”

天氣難受控制

蔡英偉說,探險常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之事,往往會面對許多難以掌控的事情,而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因素之中,又以地利及人和能受到掌控,但天時往往難以預料。

“我經常參考其他探險隊的經驗,並從他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避免自己帶領的團隊重蹈覆轍。因為山導的經驗很豐富,我也常與山導交流,並從交流中了解更多登山知識。”

他說,每次登山之前,他都會先了解該山區的地理環境,並協助安排爬山車載隊員上山等事宜。至於人和方面,他在登山之前都會先確認隊員有接受過負重體能訓練和登山露營經驗等。若是發現有隊員的體力不足,他會安排背夫幫忙將其背包背到山上的營地。

“天時因素則包括下雨和山洪暴發等,這都是無法掌控的部分。一般上,若是在探險途中下雨,我們依然會穿着雨衣繼續前行,若是因山洪暴發而無法渡河,我們唯有等待洪水消退後再繼續行程。”

宜把垃圾帶下山

蔡英偉說,登山探險者會帶許多東西上山露營,下山時千萬不要把垃圾留在山上,而應該把垃圾帶下山,以示尊重大自然。

“我們在山上營地煮食並食用食物後,都會把菜渣、骨頭和果皮等丟進河裡,讓河水沖走,或是埋進土裡,而不是直接丟在地面上。”

登山者有義務收拾山上的垃圾,他曾受到一名印裔隊員的影響,讓他意識到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該名印裔隊員經常一邊登山,一邊撿垃圾。我覺得自己身為領隊更應該向他看齊,所以便號召其他隊友也一起響應收拾山上垃圾的運動。無論是自己的團隊或他人團隊的垃圾都不應該留在山上,而應被丟進垃圾袋內帶下山。”

曾帶隊登大漢山16次

過去15年來,蔡英偉帶領團隊登上大漢山探險16次,以及到蒂迪旺沙山脈(Banjaran Titiwangsa)馬來半島主幹山脈探險4次。

其中,2016年5月28日至6月4日到蒂迪旺沙山脈探險的經歷驚心動魄,那是因為其中有1名女隊友和3名男隊友半途脫隊,讓身為領隊的他焦急不已。

“當我一發現他們脫隊後便很焦急,連忙吩咐山導和隊員去尋找他們,6小時後才順利找到那4名隊員。”

他也曾去過吉蘭丹州登山,除了間中短暫休息,其他時間都在山中行走,約走了逾24小時才到達山中營地,那是他很難忘的經歷。

今年7月,他計劃與團隊到大漢山探險4天3夜,明年,他計劃到大漢山探險7天6夜,還有到蒂迪旺沙山脈探險9天8夜。

“我熱愛探險,那是因為身處大自然時,我可以放空身心。還有,從一次次探險經歷中,我學會更惜福,並學會更堅強的應對人生各種難題。”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