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亂顫無法供血致命‧A流感引發室顫

(吉隆坡)衛生部證實,早前在國內逝世的A(H1N1)型流感病患死於心室纖維性顫動(簡稱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室顫是指心室肌肉亂顫而無法供血至身體各器官,導致心跳停頓,致命率極高。心臟、胸腔及血管外科醫生披露,室顫除了天生,也和病毒或細菌感染有關。

心臟、胸腔及血管外科醫生林猷正指出,心臟纖維性顫動不只發生在心室,心房也是一個常見的病發區,是一種心律不整的表現。

Advertisement

他說,心房纖維性顫動(簡稱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病發率比室顫高,大約是5%,好發於65歲以上者。

“心房若發生顫動,就無法經由肌肉收縮,把血打入心室,這時就會引起血液堆積,形成血栓。若這些血栓順利進入心室再打出去,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大大提高中風的機率。”

房顫患者中風機率5倍

儘管房顫不會有立即致死的風險,但是根據資料,房顫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常人的5倍,死亡率則是2倍,因此不可輕視。

ADVERTISEMENT

至於室顫,林猷正表示,室顫時,無力收縮的心室肌肉會面對排血障礙,這時它就不能如常把血打入大動脈,導致各種器官難以獲得血供,這時血壓及心跳都會驟降,甚至變零。

標準心跳每分鐘約70次

他說,若能在心跳停頓3分鐘內施予急救,一般都能搶救得宜,若超過5分鐘,腦細胞會因缺氧而死掉,這時即使心臟被復甦,腦卻死得“七七八八”了。

“一個人的標準心跳每分鐘大約為70次,當然有時會因情形而異,因此每分鐘60至90次,也屬正常範圍。房顫患者的心跳每分鐘會特別快,每分鐘超過百多次,室顫患者則相反,一旦發病可能就沒心跳了。”

房顫有症狀室顫會突襲

心臟、胸腔及血管外科醫生林猷正披露,室顫多數都是突然來襲,發病前沒有甚麼症狀,所以很難通過事前檢查而獲得治療;反之房顫患者在出事前,都會出現心絞痛、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這時患者會有所警惕而去投醫,大大降低猝死風險。

他說,房顫患者可透過心電圖(ECG)確診病情,一般相信與高血壓、心肌衰弱、僧帽瓣(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瓣膜,mitral valve)障礙、竇房結病變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甲狀腺機能亢進、酗酒等有關。

“此外,室顫可分為先天及後天性,後天性病因包括意外創傷、手術時傷及心室、發炎、病毒或細菌感染、藥物、高低血鉀等。”

他表示,當房顫或室顫發生時,旁人可給予心臟按摩及心肺復甦術(CPR),入院後醫生會為患者注射藥物,以穩定病情,再以體外除顫器(defibrillator)施加電擊去除顫動現象。

防心肌亂顫可植除顫器

林猷正醫生指出,藥物是房顫或心室的第一線治療,不過如果房顫或室顫發病次數頻密,患者可考慮在體內植入除顫器。這個除顫器能在心肌亂顫時,自動發揮除顫的功效,讓心跳恢復正常。

“不過,除顫器價錢不菲,大約幾十萬令吉,而且除顫器的電池壽命有限。如果患者常發病,電池很快耗盡,屆時就要花錢更換電池了。”

另外,房顫患者潛藏著較高的中風危機,因此醫生會考慮給一些高危險群病患,如糖尿病患、心臟衰竭者、已有中風病史者、大於75歲者等抗凝血劑。

抗凝血劑有出血副作用,其中最嚴重的是腦出血。不過,對於這些高危險群,處方抗凝血劑利大於弊。

你知道嗎?

血液循環原理

纖維性顫動可發生在心房或心室,這些顫動會造成心肌收縮障礙,繼而影響血流或供血狀況。一般上,上下腔靜脈將缺氧血從身體各處帶至右心房;右心室則於右心房收縮時,接受此處流入的缺氧血。

接著,肺動脈負責將缺氧血從右心室運至肺部,進行“灌氧及過濾”程序。

較後,由肺部而來的含氧血,會經由肺靜脈流入左心房。隨著左心房的收縮,含氧血會進入左心室。

最後,主動脈將左心室內的含氧血運送至全身器官,包括腦部。

【熱點新聞:A(H1N1)型流感恐慌】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