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心理健康你我都需要1】 心理輔導員鄺慧婷 耐心+陪伴 助走出黑暗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 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隨着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發展和競爭越發激烈,人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需求也隨之提升。

身為心理健康領域的輔導員,需要擅長聆聽,富有同理心,能理解他人感受,並善用輔導技巧與輔導對象溝通、同行,有需要時可通過認知治療、遊戲治療、音樂治療等方法,與案主一起解決問題。他既是案主的陪伴者,也是一名引導者,透過聆聽和專業的輔導技巧引領案主揮別黑暗,朝光走去。

在博愛總會工作的培訓期間,鄺慧婷有機會接觸到各式創意療法,幫助她對人的認識更全面,在遇到不同類型的案主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們,陪伴他們。

中學時期在校接觸到輔導員,開啟了如今是執證輔導員鄺慧婷的輔導生涯。

ADVERTISEMENT

中學時期的某一天,鄺慧婷心血來潮,到學校的輔導室坐坐。輔導老師拿出一份厚厚的資料,裡面有各種科系的升學資料,以及可從事的職業。從資料中,輔導科系引起了她的注意,進一步瞭解過後覺得輔導這一科可以助人,頓時產生興趣。2006年,在領取了STPM考試成績後,她選修幾個輔導系,後來獲分派到砂拉越大學修讀輔導學士學位,自此確定了未來要走的路。2010年畢業後,她進入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工作,2011年獲得輔導局頒發的執照,名正言順在心理輔導這條路上行走了十多年,成為許多案主的人生嚮導。

“一般上,案主在向中心求助時留下的個人資料都不會外洩,輔導員的職業操守包含守密,他們有責任守護案主的私隱和輔導內容。沒有得到個案的許可,我們不會把案主的隱私以任何形式洩漏出去。即使獲得案主的許可,他們也會隱藏案主較為明顯的個人資料。除非在輔導過程中觸及生命安危,或是移交到律政處的案件,則另當別論。”話題打開,38歲的執證心理輔導員鄺慧婷先消弭一般求助者的疑慮。

在各種專案輔導中,鄺慧婷對婚姻家庭、感情的課題較感興趣,因為情侶/伴侶間的關係將直接影響日後組建的家庭,以及傳承下去的心理素質。雖說有些心理疾病具有遺傳性質,但也有很多是後天造成的。

對於兩性關係問題,她特別重視原生家庭的狀況,這是因為我們在原生家庭中長大,從小便建立起一套獨特的家庭文化及相處模式,對每個人影響深遠。“在探索原生家庭關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以及幫助自己作出不一樣的選擇和成長。”

鄺慧婷在從事輔導的這些年也接觸了不少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案主,她說:“這些患者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幫助照顧患者的人很重要,可以讓他們更有效地陪伴患者走向康復。”

鄺慧婷認為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重大,但這是每個人成長中必經的一站。

不判斷是非對錯

很多人在第一次接受輔導時會覺得不安。在鄺慧婷接觸過的個案當中,有的雖曾經在別處接受過輔導,但第一次上博愛中心求助,一樣會有不安感,畢竟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面對的也是陌生的輔導員。鄺慧婷一般上會透過案主同意書的內容來開啟話題,搭通一座溝通橋樑。同意書裡含有雙方的名字,內容陳述輔導的功能、目的、時長、保密條款等等,以此增加案主對於輔導過程的理解,同時也給案主一些時間調整心情。

“我喜歡強調自己是輔導員,不是警察、律師,更不是法官,我不是來判斷是非對錯的人,我是來陪伴案主更深入認識自己和找到成長之路。”所以鄺慧婷會以案主的心理需求和目的為方向,陪伴他走過重重難關。

若面對的是18歲以下的案主,一般上她會預先說明案主的家長很關心他,可能會私下聯繫她關心案主的進展,她可以答應案主不會披露案主在輔導過程中說過的話,除非他處於高危的情況如危及個人或他人的生命。若家長想要瞭解進展,她一般上會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不分年齡

案主兩歲到80歲都有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社會,從小就跟不同種族的鄰居一起玩的鄺慧婷,對多元文化的敏銳與接納也是從小時候的生活體驗開始,因此在大學生涯裡和各種文化背景的同學協作學習不是難事。

“做小組任務時,教授要求每個小組必須包含各種背景的組員,例如有男有女、有來自東馬和西馬的、不同種族等等,這也增多我與各種背景的同學相處與交流的機會。”

鄺慧婷在大學時期的培訓課程着重在成年人的輔導領域如工作、家庭、關係等等。“實習階段,我在博特拉大學(UPM)的職員部門接收的個案是那裡的員工而非學生。個人對於成年人的課題較為喜愛。

而在博愛中心則有機會接觸來自各個年齡層的案主,從兩歲寶寶到80歲長者都有。面對家庭課題(婚前、婚姻、親職)、感情課題(戀愛、衝突)或是抑鬱症和焦慮症課題的個案,都是她較擅長和較常有機會陪伴的群體。

除了常見的個人輔導外,鄺慧婷也會為一群面對着共同問題的人進行團體輔導。

認清目標

正視問題一步步改善

輔導期間,輔導者與案主的關係能給予後者一種安全感,使其能夠從容地開放自己,甚至正視自己過去曾否定的經驗,然後把那些經驗融合進已經轉變了的自己,作出統合。一般上,輔導的目標是讓案主獲情感支持、進一步瞭解自己、提升溝通(表達和理解)能力、學習及改變行為以及自我實現。

“第一次輔導時,輔導員會引導案主認清輔導的目標,之後的輔導過程也會朝這個目標進行。”鄺慧婷說在設定了具體目標後即在輔導過程中會着重於實現目標。“輔導員會陪伴案主認識自己,覺察有效且具影響力的方案,因此,案主的反饋是一種指標,若過程中有不足之處可再進行調整和嘗試,直到掌握穩定且有效的輔導方式。”

高危時刻

輔導員可行使舉報權力

鄺慧婷試過一名案主在輔導接近結束時,明確表達要自殺的意圖,她見狀堅持把他留下來,並告知要致電給他的監護人。起初案主不願意,但在此高危時刻,輔導員有行使保護與舉報的權力。

只是,考慮到強制性的舉動對於具有強烈自殺意圖的案主很不友善,會增加他的心理壓力,所以她努力勸說案主接近一小時,陳述向其監護人揭露其狀況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在離開輔導室後,有人陪伴和守望着他。“最終,案主理解了,選擇在我面前自行聯繫監護人,然後在對方的陪伴下離去。”擔心不已的鄺慧婷至此方暗舒一口氣。

“處理緊急和危機的首要考慮是個人安全,輔導員本人和案主的處境都要納入考量中。非常時期,就要用上非常手段,但要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跟對方說明處理方式、目的和考量。”她說,若是在輔導中心發生緊急情況,會有一群同事協力處理,通常都可以化解危機。

諄諄善導

輔導工作不能急

鄺慧婷很重視案主個人的心理狀態和進展節奏。在她十多年的輔導經驗裡,有些案主一初始會表現得很抗拒,有些則很開放;有些個案的進展很快;有些案主在作出改變後的不久,又故態復萌;有些則可以持續保持改變後的狀態,這其中都有個人因素和需求。

“我需要陪伴他們去認識自己,理解自己作出改變所需要的條件。當案主可以在獨處的時候有效改善自己的處境,獲得比之前較好的狀態,就是邁向成功了。”

輔導的工作不能急,必須掌握好節奏,給予時間和耐心,才能幫助案主一步步戰勝自己。

輔導員工作的重點是透過積極聆聽,幫助當事人在輔導過程中能夠感受及體驗那些被否定的經驗,並一步步戰勝自己。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