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引發泌尿道感染 影響膀胱功能 兒童便秘危害大

(吉隆坡訊)關於兒童便秘,根據兒科醫生的經驗,大約10名兒童中有1人會經歷便秘事件,甚至可能更多。

Advertisement

兒童外科顧問那達蘇哈卡然醫生(Dr Nada Sudhakaran)透露,通常兒童便秘都會獲得改善,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對於出生不久即便秘的嬰兒,可能需要檢查是否有腸道底端開口問題(肛腸畸形)。若他們出現排便困難,在吃了一些瀉藥之後也沒有改善,建議尋求外科醫生檢查是否有更嚴重的器官結構問題。

行管期每天1兒童便秘

“然而,現在談的並非結構異常所致,而是功能性便秘,意味着身體器官一切正常,卻不能良好地運用。這與我們現今的生活與以往不同有關,尤其行管令期間活動量減少、進食等行為改變,就有新的問題出現。”

“疫情之前,會診時大約每月只有4例嚴重便秘。但在這2年,幾乎每天都至少有1名兒童嚴重便秘,大約是1周6例,由此可見問題很嚴重。”

ADVERTISEMENT

兒童便秘的定義和分類很多,

其中一個是超過3天才排便,或每週排便少於3次,

然而此定義不能對所有兒童一概而論。即便不符合便秘定義,

他們可能是出現功能性障礙(functional problems)。

他說,許多兒童每天都有排便,卻還是出現了問題而被帶來求診,有時是糞便堆積造成的。

“為何兒童‘只是’2天沒排便也能引起問題?首先,如果糞便長期滯留在腸道,糞便會變大及乾硬,他們排便時會極為困難。值得擔憂是,腸道里的糞便滯留越久就會有更多不良細菌,導致兒童更容易有其他問題如感染,尤其是泌尿道感染。”

24小時排出食物算正常

他說,另一個我們不常看到的一點,即腸道也可影響膀胱功能,造成尿意過度敏感或低敏感度。那是因為結腸和直腸就在膀胱後面,尤其兒童盆腔很小。

“便秘時,結直腸可推擠膀胱向上造成不適,導致小孩頻尿;或者它壓到膀胱,造成膀胱出口扭結,使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當尿液滯留,腸道里多餘的不良細菌佔據下體部位,這些細菌可往上去到尿道而引發感染。”

“這些都是我所注意到的問題背後導因,一旦解決了便秘,兒童泌尿問題也會得到改善,證明了這是功能性的問題。通常,我們希望小孩每天至少排便一次,而且糞便呈軟質。許多父母告訴我,孩子天天都有排便,所以沒有便秘問題,但一經X光掃瞄,就會看腸道里堆積的糞便,這該如何解釋?他們並未排空,這些都是數日前不同時段所進食的食物,而他們今天所排出的糞便,其實是兩三天前所吃下的,所以這也不算正常。”

對那達而言,排便正常的定義為,今天所吃的食物必須在24小時內排出來,不該讓數日以來所吃的食物滯留在腸道,直到排便。

“事實上,人們正常的消化道傳輸時間(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意即食物從口至肛門所花費的時間約為6小時,無論是成人或孩童都大致相同。那麼期望食物在進食後24小時內被排出是合理的,對吧?或許要完全遵循該定義很難,若真的要說一個尚能接受的時間,我認為3天是極限,但我並不會對此感到開心。有時候我們也得視看兒童所攝取的食物品質,譬如是否有足夠的纖維,以及查看糞便的硬度(consistency)等。”

排便撕裂肛門流血 惡性循環致兒童憋便

當糞便在腸道滯留越久,就會變大變硬,最後如何從兒童小小的肛門排出呢?這就導致糞便通過時,肛門皮膚撕裂,令他們感覺疼痛或流血。

之後,由於知道排便會造成疼痛,他們開始不喜歡自己的下體,也不想看見廁所,於是以憋便來避免痛苦,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灌腸清糞便孩子焦慮

那達表示,當兒童患上嚴重便秘時,就需要將腸道里的糞便清乾淨,有時候需要灌腸(enema),再以藥物來治療。

“試想像,堵在兒童的大腸裡的‘巨石’,醫生會將導管插入肛門,注入一些油和物質,讓糞便分解或變小,它們才能順利排出來。”

“有時糞便囤積太久變得很硬,我們只能伸手指進去弄碎。排出宿便後,我們也會給予軟便劑(softener)以確保傷口癒合,並持續數月直到兒童的心理對排便感覺良好。”

“其實,幫兒童灌腸時,他們會非常緊張不安、焦慮或哭泣,好像看見有人正在對他們做非常可怕的事情。若父母每日給孩子灌腸劑以通便,對他們的心理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會讓他們變得非常敏感。因此,我們要儘早發現問題、儘早處理,不要等到真正發展成便秘。”

至於如何知曉孩子排便是否正常?父母可以讓孩子吃些火龍果或玉蜀黍,看看需時多久才出現在糞便中。若是2天后,這表示孩子的消化道傳輸時間是2天,這就不太對,需要想辦法讓排便恢復正常。這就是為何可能需要一些瀉藥以幫助排便,有時候需要持續數週,待排便恢復正常後才停藥。

糞便撐大腸道失彈性

在生活中,醫生會建議父母注意孩子是否在4小時內排尿一次,每天排便至少1次。

“由於白天可能外出工作,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培養晚餐後排便習慣。此時父母通常已下班歸家,能夠監測孩子的排便狀況和頻率。當孩子排便後,可留意糞便量、軟硬度和氣味等。”

他也勸請父母,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纖維,譬如青色蔬菜、西蘭花、蘿蔔、木瓜和番石榴等蔬果,可以幫助腸道輕鬆地‘推送’糞便。

“若攝取纖維不足,腸道蠕動會緩慢,當糞便停滯在一處,變大且無法往下走,繼而撐大腸道導致失去彈性。就好像將新氣球吹大後放置1周,之後將氣體排出,氣球就會失去彈性且無法恢復正常大小。腸道也是一樣的,等到下一次就需要填滿足夠的份量(譬如正常糞便量的1.5倍),腸道才能夠蠕動排出,這表示你需要囤積更多糞便才會排便。”

他說,基本上想促進腸道蠕動可以依靠運動。雖然很難明確地展示兩者之間的關聯,但是當人們更活躍,譬如跑動時,腸道蠕動也會更活躍。

“因此,經常讓孩子們跑跑跳跳,將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及整體健康狀況。其實我最鼓勵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中鍛煉身體,優管(YouTube)裡有許多視頻供家庭居家鍛煉。建議親子共同觀看和運動,讓父母和孩子都擁有健康的體魄。”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