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建議高危群做PCR檢驗 治冠病從併發症着手

(吉隆坡訊)有些從高風險國家回國的人,為了避免潛伏期被隔離在家,而到私人診所要求接受PCR檢驗,

以為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就可如常上班和進行日常活動,這是很危險的,因為過早檢驗可能無法測出病毒或出現“假陰性”(false negative),而陰性反應不代表沒有感染,病毒可以在無症狀下被散播。

Advertisement

目前在馬來西亞的COVID-19疫情仍受到控制,不如韓國、意大利等已發生廣泛社區感染,即病人與病人之間沒有接觸史但是都確診感染COVID-19,因此,醫生只建議那些高風險群進行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RT-PCR)技術檢驗。

雪蘭莪雙溪毛糯醫院傳染病內科顧問沈林興醫生(Benedict Sim Lim Heng)指出,高風險群包括出遊警示國家,並在潛伏期出現症狀者、曾與確診者接觸或工作者都建議進行PCR檢驗,或一些非細菌感染性肺炎患者久病不愈也要接受PCR檢驗。至於沒有出國旅遊或接觸確診者,但是卻出現感冒或疑似症狀,則無需進行PCR檢驗。

24小時內知道結果

“這些檢驗的指南會隨着局勢的變化而改變,例如韓國疫情未爆發以、前,從韓國旅遊返國者無需接受PCR檢驗,而韓國至今已成為外遊警示國家,因此,旅行回國者若不適建議接受PCR檢查。”

ADVERTISEMENT

“通常PCR檢驗可在24小時內知道結果,不過,我們會累積足夠的樣本進行一次性檢驗,這樣的操作方式是為了更符合經濟效益和有效率檢驗,不只是馬來西亞,全世界都採用一樣的檢驗方式。”

他提到,PCR在實驗室的檢驗收費約350令吉(未包括醫生諮詢費等),目前已有私人診所和實驗室可接受PCR檢驗,由於醫務人員需事前準備和採取安全措施,包括換上防護裝備、眼罩、口罩、手套等抽取樣本,所以私人收費或更高。

實驗性藥物治冠病

“冠病疫情爆發後,已有多個實驗性藥物可用於治療確診病人,包括伊波拉病毒治療藥物remdesivir、抗愛滋病毒(HIV)藥物lopinavir + ritonavir、干擾素(interferon)、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baricitinib,不過,這些藥物缺乏臨床實驗,需更多的科研才能證實其有效性。”

他說,新藥或新療法的誕生需經過漫長的研究證明,包括隨機、雙目、安慰劑對照、大規模受試者等的臨床實驗,耗時數年或更久。目前未有證實可抑製或殺死COVID-19病毒感染的有效藥物,因此,實驗性藥物的使用是希望能夠從現有抗病毒藥物中發現有效用於對抗冠病的藥物。

“實驗性治療的藥物大多是抗病毒藥物,而我國目前是以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 label use)的方式給嚴重型COVID-19病人處方治療。大多數人(胥視年齡層)在沒有服藥或接受治療的情況下也可以痊癒,這與個人的免疫能力有關。”

長者染疫器官受損

年輕患者治癒率高

沈林興提到,雖然目前未有真正有效對抗冠病感染的藥物,但是,感染所引起的併發症可以得到治療,例如一些病人特別是年長者因感染冠病而有肺臟嚴重損傷、腎衰竭、其他器官受損的並發症風險,他們可以到醫院接受吸氧、洗腎、靜脈輸入營養等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年紀越大如60歲以上確診的長者,還有心臟病或心臟衰竭、高血壓、得到重症的風險較高。我國的重症病人較少,因為多數確診者是年輕人,而且病癒率也高。”

勤洗手避免用手碰臉

他說,冠病主是通過飛沫傳播(droplet spread)的病毒,可傳染約一兩公尺的距離,並通過口腔、鼻、眼黏膜進入人體,並與受體結合後復制和繁殖。 COVID-19無法通過皮膚接觸得到感染,除非皮膚有傷口則有感染的風險。

“這就是為何我們建議民眾要勤洗手的原因,因為手是接觸病毒的高風險部位,而且,我們習慣用手碰觸臉、眼、鼻和嘴,病毒就會有機會接觸這些部位的黏膜而進入人體。如果不小心接觸到病毒,只要洗水或使用消毒液就可以輕易把病毒給洗掉了,所以,洗手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病毒在體外的存活期,則胥視病毒的形態、附着的平面、環境、溫度而定,例如病毒附着在液體、潮濕或寒冷環境,就可以生存得越久,反之,附着在乾燥、炎熱或高溫環境下,很快就會死亡或消失。”

外科口罩有效防飛沫

他強調,預防冠病可佩戴外科口罩,N95口罩雖然防護性更好,可以預防氣溶膠傳播(aerosol spread)病毒,例如可飄浮在空氣中的結核病毒,但是,外科口罩預防飛沫傳播病毒已足夠有餘。

“除非一些經常接觸病人或進行氣溶膠產生程序(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則建議佩戴N95口罩,例如替病人置入食道導管或進行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時,醫生或施救者須要佩戴N95口罩,這是為了預防病人隨時會呼出氣溶膠傳播病毒。”

“在醫院範圍使用,大多數醫務人員也只用外科口罩,只有一些在加護病房、需執行氣溶膠產生程序的醫務人員才需要佩戴N95口罩。除了選擇合適口罩,還要正確佩戴口罩,才能發揮預防的作用,否則佩戴口罩只是自欺欺人。”

請問醫生:

通過檢驗才能確診

◆問:據說痰咳症狀是COVID-19症狀,而乾咳則是普通感冒。請問COVID-19的感染是否能夠從症狀來判斷?

◆答:感染COVID-19不能單憑症狀下判斷,無論痰咳還是乾咳或一個有沒有症狀,都無法確定是否感染,必須通過檢驗才能確診。

◆問:進口中國或疫情肆虐國家的肉製品安全嗎?

◆答:進口這些動物食品不會因此而感染COVID-19,因為肉類經過烹煮後,病毒就會在高溫下死亡,可安全食用。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