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小至6歲 男比女更易患 兒童憂鬱症響警號

“最早多少歲的人會患上憂鬱症 ? 我看過年僅6歲的患者。他們確實很鬱悶,並且有自殺的念頭!”在一項私人醫院舉行的論壇上,馬來西亞精神科協會(MPA)私人精神專科醫生組主席諾哈米達(Nor Hamidah)醫生提出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該論壇是配合世界精神健康月而舉辦,旨在探討情緒健康、憂鬱症和焦慮症。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憂鬱症患者可以小至6歲。

精神科顧問諾哈米達醫生指出,“6歲的患者可能不知道他們很憂鬱,父母和照護者需注意他們的變化,看他們是否不想玩耍、不想和其他小朋友混在一起、不想上學、煩躁不安等。”

ADVERTISEMENT

諾哈米達提到,有些孩子很害羞,與父母分離是件大事,他們很難適應學校或幼兒園。他們可能被欺負,性格使然,他們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另有成因與背景有關,孩子失去家人、與父母分開、父母離婚、親人離世、搬家失去朋友、被他人欺凌等,所以他們變得安靜、孤僻和郁悶。

年紀太小避免用藥

她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抗憂鬱劑是有效治療憂鬱症的方法之一,但父母擔心小至6歲的患者可否服用此藥?這取決於憂鬱症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太嚴重,醫生會教父母如何安撫孩子;如果嚴重,就需要根據他們的體重開出非常低劑量的處方。

“讓孩子了解他們患有憂鬱症是非常困難的,他們才6歲,當然不知道他們在鬱悶、焦慮,受到創傷,但醫生可以與父母合作讓孩子了解,以應付他們的症狀和如何支持他們,直到他們長大,他們可能不記得自己曾患憂鬱症。”

她透露,根據2015年國家健康與病發率調查顯示,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總體患病率為12.1%,砂拉越州的患病率最高(16%),其次是沙巴和納閩(14.8%)和柔佛(14 %)。與城市(11.8%)相比,農村地區的兒童患病率較高(13%);按性別分,男孩(12.4%)心理健康問題比女孩(11.9%)高。

“年齡較小的兒童(5至9歲)心理健康問題患病率較高(13.1%),大齡兒童(10至15歲) 是11.4% 。按種族劃分,其他土著顯示出最高的精神健康問題患病率(16.5%),其次是華人(14.2%)、印度人(13.8%),馬來人的患病率最低(10.4%)。”

她再提到,這項調查還顯示,最高患病率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同伴問題,患病率為32.5%,其次是行為(16.7%)和情緒問題(15.7%),以及社會技能( 11.2%)和多動症(4.6%)。

藥物心理治療為主

關於憂鬱症的治療方法,諾哈米達說明,精神科醫生一般以藥物和心理治療為基礎。憂鬱症被認為是由於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和缺乏某些神經遞質引起的,可用抗憂鬱劑治療。以前的藥會產生嗜睡作用,現在的藥則不會,患者可以工作,提高認知能力。如果不能睡覺,過於焦慮可能會使用其他類型的藥物,但主要還是抗憂鬱劑。

“此外,我們會進行很多支持工作及輔導服務,一旦患者好轉,讓有興趣的人接受臨床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他們的認知思維已經定型多年,需要讓他們做練習,改變自動消極思想。”

她提到,如有需要,她們還會調動患者的社交網絡,例如有一個單身母親,問她可有否兄弟姐妹或親人,讓親人過來幫助她。有時她也必須和公司的老闆說話,讓患者的老闆明白,患者需要病假。

“另外,我們會幫助患者恢復愛好,以及提醒他們與信仰的關係等。人有情感和感覺,但現代人只是想完成工作,忽略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她提醒,請確保照顧自己的健康,不僅身體健康,還有精神健康。精神健康不如身體健康那麼明顯,所以你必須檢查你自己,如果朋友告訴你有什麼問題,請記下來,積極面對,不要害羞。

她補充,2015年國家健康與病發率調查顯示,成人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呈上升趨勢,從1996年的10.7%增加到2015年的29.2%。這項調查顯示,女性、年輕成年人、其他土著和低收入家庭的成年人似乎有較高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被施壓大腦會「斷線」

諾哈米達稱,憂鬱症患者遍布各個年齡組。她曾為孩子、青少年和老人看診,因此在管理成人和兒童行為、情感、心理和發展問題方面頗有心得。

什麼是憂鬱症?她說,大家都會面對悲傷或沮喪,但憂鬱症有臨床表現,至少持續憂鬱14天。當患者來會診時,多數已憂鬱很久了,日常生活及工作已受到影響,這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會影響認知功能,主要症狀有善忘、不能集中、食慾改變、失眠、不能解釋地想哭,有時它會使你的心情大變、傷心、脾氣變壞、忘記自己的愛好、失去興趣等。”

她透露,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憂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在許多案例的因素是結合的,取決於患者的性情、文化、背景等。

她提醒,工作、老闆、婚姻、家庭、經濟等一直處於施壓狀態下,大腦一直被轟炸,長時間在思考和解決,大腦太累了,遲早不能再承受。

她提醒,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尤其是男人患有憂鬱症卻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很憂鬱。“他們說,我不鬱悶,但為什麼我會哭,為什麼不能專注,我喜歡這份工作,為什麼突然想換另一份工作?”

“女性容易尋求幫助,男人則需要更長時間才面對自己的憂鬱症。女人想說話,她們無法承受無法入睡,她們必須清晨醒來,為家人做早餐,照顧他人,所以婦女往往更早接受治療。”

她解釋,男人面對壓力不同。男人通常會問:“我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我不能專注於我的工作,為什麼我在工作中喘不過氣來”,然後我問他擔心什麼,他們說沒有。男人不擅情感表達,他們會告訴我身體的症狀。

“因為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在憂鬱,所以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是你的鏡子。並非所有的患者都是自己前來諮詢,當我問他們誰建議你來這裡,他們都說,是我的朋友告訴我,我有一些問題,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