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1/20241123134405.jpg)
(吉隆坡23日訊)首相拿督斯里安華指出,如果能夠將物價漲幅控制在5%的合理範圍以內,我國人民的生活實際上並不會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
“通貨膨脹一直是無可避免的。從來沒有一年,商品價格會突然全面下降,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即便油價、麵粉價格、糖價、原油價格有小幅上漲,但漲幅與其他國家相比已是較低。”
首要任務提高工資創造就業機會
他說,政府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工資並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在應對物價上漲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企業發展。
“當政府引入漸進式薪金政策以後,我認為問題的核心不是物價上漲,而是收入是否同步增加。
今天的農民和漁民的工資,與50年前相比肯定更高。”
他說,與此同時,學校、醫療、特殊學校的補貼與預算都在逐年增加,與往年相比,這些領域的補助金額有明顯的提高。
“儘管我們可能會受到批評,比如批評政府數位化或執行力不強。”
他今日在昌明政府2週年慶典及2024年國家公共服務轉型大會主持開幕儀式回應民眾所提出的問題時說,在最初階段,是漸進式地實施政策,對人民所產生的影響也會逐步顯現。
“當發生改革時,人民會期待這些改革能夠立即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政府的一個指標,但很少有政府敢於採取行動,因為這存在風險,也可能會被反對黨批評。”
他說,明年政府或許會重新評估這些政策,繼續監督改採取的措施,以確保能按照預期的情況所發展。
兩年取得成就 歸功政治穩定全民合作
安華強調,昌明政府在過去兩年所取得的成功是基於政治體系的穩定,而這也與國家領導人的合作有關。
他說,人民表現出與政府合作的意願,讓大馬能夠走向至世界舞台。
“我們必須記得,這些成功之所以稱為可能,是因為穩定的政治體系,這種穩定歸功於國家領導人的合作…,我要感謝內閣部長們,他們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提供優質的服務。
“作為一個整體,這些計畫滿足了昌明國家的願景。這些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公務員們的承諾與奉獻。”
他指出,公務員們表現出改革的意願,有效實行這些昌明政府提出的政策。
安華在昌明政府2週年慶典及2024年國家公共服務轉型大會開幕時說,國家安寧需要感謝安全部隊、警方和其他執法機構的努力,這是讓各領域取得進步的基石。
“作為一個成功的貿易國家,我們有能力將傳統的棕油和原產品出口,如今變成以半導體為主。這一切都離不開公務員的智慧與高效。”
他說,私人界在昌明國家的框架下也扮演重要角色,因為他們才是擁有專業技能和知識,政府只負責協調和推進。
安華也讚揚我國的勞動力,無論是工人、農民和漁民都展現出他們的意願,讓大馬成為一個偉大、著名和受人尊敬的國家。
“每一項措施,如剛所提到的成就,並非僅僅因為有首相的存在,而是因為國家的和平穩定,以及團隊的齊心協力。”
昌明政府獨特之處 內閣成員禁貪污濫權
安華強調,昌明政府的獨特之處在於,從內閣部長開始都堅決不允許貪污、濫權的發生,每一筆公共資金的使用和採購,都必須經過透明流程和招標。
他也坦誠,我國仍存在各種問題,國債依舊高企,過失和貪污也仍在發生。
“但昌明政府有什麼特別的?即從內閣部長開始的堅決態度,確保每一筆來自人民的資金,每一項採購都必須通過透明的程序和招標,且不允許過去人們所熟知的貪污和濫權行為發生。
“這對我來說不容易,這需要明確的政治覺醒和整個領導層的合作。”
另外,安華提到,政府還有很多項政策需要推出,讓投資者清楚國家的發展方向,例如在半導體、能源轉型、數位化和數字轉型的投資者,都想要看到明確的政策。
“因為當我們提到Google、微軟、亞馬遜網路服務(AWS)以及輝達等的時候,他們也會觀察我們有什麼清晰的政策,以及我們採取了什麼跟進措施。”
他指出,我國在吸引投資的獨特之處在於不自滿或自大,向每一位來合作的專家吸取經驗,學習並邀請他們來馬展開培訓與合作。
“我們聆聽他們的意見,審視自己的優劣勢,參考那些比我們更先進和成功的國家,選擇合適的方式加以實施。”
他說,大馬體現了一種謙遜的態度,承認自身的侷限性,並獲取知識,還能夠理解時代的需求與環境的變化。
鼓勵學習華淡語
安華表示,政府在堅決捍衛馬來語作為國語地位的同時,也承認掌握英語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習華語和淡米爾語。
他強調,政府並未對捍衛國語地位一事妥協,但掌握良好的已是必要,因一些新興領域,如人工智慧(AI)和國際貿易中,都需要使用英語。
“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但還是有人認為這偏離了主要政策方向。但我們堅決認為,掌握英語在如今已是不可或缺的需求。”
安華說,華語如今不僅是華人的族群語言,而是本區域經濟內的一個重要語言,尤其是隨著中國經濟領先50年,學習中文對孩子們來說是種優勢。
他指出,在昌明國家的概念下,也尊重和承認人們宗教自由的權利,不會妨礙其他宗教的信仰與活動,如基督教、佛教和興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