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大馬開映4天破300萬 《破·地獄》稱霸票房冠軍

(八打靈再也18日訊)香港電影《破·地獄》自11月14日全馬戲院開映以來,越戰越勇,大馬票房更是成功突破300萬令吉,穩坐大馬票房冠軍。

這部由許冠文及黃子華繼1992年《神算》後再度合作的電影,透過導演陳茂賢藉殯葬從業人員的生活探討生死議題。該片在香港上映後已破了多項紀錄,而大馬率先上映優先場即登上票房冠軍。

Advertisement

據明報專訪,《破·地獄》導演陳茂賢聲稱,他歷經9個月修改了49個版本,為這部電影定下理想結局,更是治愈了自己。他曾因陷入低潮寫了前48個悲慘版本,引發演員金燕玲的擔憂,讓她在看完劇本初稿後在電話中“大罵”他一頓:“為何要這麽絕望?”

“破地獄”為香港殯葬獨有的文化,是道教法事中的重要儀式,帶領亡者從9層地獄的束縛脫離出來,得以安息,由於該儀式傳男不傳女,導演帶著衛詩雅拜師時屢遭被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名師父願意教她。

藉殯葬業人員生活探討生死議題

上映即創下香港史上開畫最高票房紀錄的《破地獄》,電影故事引人入勝,電影通過道教儀式——破地獄,探討親情、生死等議題;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ADVERTISEMENT

究竟“破地獄”的意思是什麽?破瓦、揮動桃木劍又代表什麽?什麽是“擔幡買水”?

一起來了解有關破地獄儀式和道教喪禮的七大迷思!

迷思1. 破地獄儀式源自佛經?

破地獄儀式有指源自佛經故事《目連救母》。流傳指釋迦牟尼佛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連不忍亡母在地獄中受餓鬼之苦,於是請佛祖指引,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用禪杖打破地獄門,救出母親亡魂,故事後來成為破地獄儀式的文化基礎。

迷思2. 破地獄意義是什麽?

在殯儀中,破地獄儀式的意義,則是指帶領亡者,從九層地獄的束縛脫離出來。九層地獄的每一層都有不同懲罰,審判先人在生時是否犯過罪孽。

迷思3. 哪類先人才要“破地獄”?

若亡者年輕逝世、意外身亡、自殺,家屬通常都會進行“破地獄”儀式。若亡者是年事已高、自然離世,則無須進行此儀式。不過也有說法指人一生中總會犯錯,因此任何亡者都可以破地獄儀式超渡。

迷思4. 擔幡買水有何意思?

戲中出現的“擔幡買水”可分為“擔幡”和“買水”兩部分來理解。

“擔幡”中的幡是指白幡,代表著亡者的靈魂。一般由亡者長子手執白幡,以引領亡魂升天。

“買水”是古時長子負責到河溪取水為先人洗面,以表達孝意及期望先人潔凈後,可早登仙界。水源於天地,後人大多會將銅錢銀元撒於河溪中,代表用錢財“買”水,而非不問自取,久而久之就將這行為稱為“買水”。

迷思6. 吉儀為何有一蚊+紙巾+糖?

如果帛金內銀碼為整數,當減去吉儀後,尾數是9,令人聯想到“長久”的隱喻,所以封帛金要加多一元,以避免有九(久)的出現。

吉儀是在葬禮中,主人給來參加葬禮的親友之謝禮。為什麽吉儀中有1元、紙巾和糖,這三件東西呢?

紙巾是讓來賓拭擦眼淚,糖的甜味用來減少哀痛和傷感,1元則是用作帛金回禮。習俗上會當日用掉或或放入殯儀館的捐款箱中,不會帶回家,否則會帶來黴氣和惡運。

迷思7. 香港唯一百年義莊

片中取景的東華義莊是現存香港唯一過百年歷史的義莊。

東華義莊建於1899年,占地約6050平方公尺;以前,“義莊”是地方或同鄉聚資修建的暫放棺木的處所,提供靈柩或骨殖暫時統一擺放的場所。

《破.地獄》金句

金句一:“婚禮和喪禮的本質都是一樣,只不過是一場show。”

道生籌辦婚禮變成搞喪禮,但他眼中兩者都是一樣的,因為儀式都是做出來讓別人看到的一場show而已。難道不舉行婚禮就不是婚姻嗎?婚禮上的每個環節真的是新人所期望的嗎?喪禮到底真的為了超渡往生者,還是未亡人出於責任或者想趁最後機會盡孝義?禮儀按傳統習俗而行,現今有幾多人真的了解當中的意義?甚至問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他們也不未必知道,只知道老人說要這樣做就跟著做。儀式漸漸變成儀式感,《破.地獄》的感動或者就是讓觀眾可以從別人的故事,重溫自己“on show”時曾經錯過的情感。

金句二:“活人也需要破地獄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獄。”

喪禮圍繞死者而辦,為往生者破地獄想他們一路好走,有多少又會想到在生的人也需要破地獄?人生有很多困難,但並非所有困難都有解決辦法的,無法克服和誇過的苦難何嘗不是活人的地獄?現今輕生的情況越趨嚴重,不就正是活人也需要破地獄的證明嗎?但抑郁跟死亡一樣也是社會的禁忌,讓被困在活地獄的人走不出來。《破.地獄》一句「活人也需要破地獄的」,道破現代人的生死教育。

金句三:“我是一個不懂講我愛你的爸爸”

文哥遺書留給子女的一句話,其實是很多家庭的寫照,父母愛子女是肯定的,但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怎樣當父母,怎樣表達自己的愛,結果造成很多的誤解甚至悲劇。生生死死,每個人都是“一take過”,沒有預演,沒有彩排,更沒有劇本,誰能一出生就懂得怎樣好好當的父母/子女、好好去愛?相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人也未必有相同的結局,沒有範本的人生,或者只能忠於自己的內心和直覺而行。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