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

大山腳大仕爺最初沒金身 方金授巧手想像創造

報導:鄭智鍵

(大山腳13日訊)大山腳大仕爺的歷史悠久,香火鼎盛,名聲響遍海內外,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山腳大仕爺与百年老店南通紙莊之間還有一段歷史淵源。南通紙莊的創辦人方金授是第一位制作大山腳大仕爺金身的師傅,當年沒有任何圖像或模型可供參考,完全是依靠他靈巧的雙手和丰富的想象力,運用竹子和紙張塑造出威武的大仕爺金身。

Advertisement

大山腳民間對大仕爺的崇拜文化源自於百多年前,因一場嚴重的瘟疫導致無數人染疫身亡,當年華裔先賢們便遠赴中國迎請大仕爺(鬼王)香火,以驅邪鎮鬼,平息瘟疫。至今,大山腳的居民對大仕爺的膜拜已有逾130年的歷史。

首位制作大山腳大士爺金身的師傅──已故方金授師傅。

南通紙莊傳第三代

南通紙莊至今已傳承至第三代。方金授的孫女方佳賢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關於祖父方金授的故事,主要是通過小姑得知。

ADVERTISEMENT

她說,据小姑的說法,在1949年,大山腳的首座大仕爺金身正是由祖父方金授制作,直到1963年為止。

隨后改由“記松紙莊”的方記松師傅接手制作,但記松紙莊后來遷至檳城並最終結業。

黑布香爐拜大仕爺

最初,每年農曆七月,大山腳的居民在拜祭大仕爺時并沒有金身,只是在儀式上懸挂一塊寫有“盂蘭胜會”的黑布和一個香爐。

方金授的幼女透露,父親方金授于1910年出生在中國廣東惠州,20歲時才來到馬來亞半島,并在檳城定居。

“父親安頓好后,他才申請母親和叔叔過來檳城。1941年,日軍入侵時,父親帶著我們從檳城遷移到大山腳,那時大姐只有3歲,哥哥才剛出生。”

她說,后來,父親和叔叔積累了足夠的資金,父親在大山腳大街開設了“南通紙莊”,而叔叔則在雙溪大年開辦紙扎店。他們兄弟倆依靠紙扎技藝謀生,也從那個時候,大山腳才開始有紙扎的大仕爺金身。

沒圖像模型可參考 

方金授的幼女說,父親自小跟隨祖父學習紙扎技藝,技藝精湛,所制作的大仕爺紙扎金身分為三大部分:頭部、手和腹部、腳部,隨后通過羅里分次運送至伯公埕棚內進行組裝和銜接。

“當年制作的大仕爺金身高十三四尺,之后每年逐漸增高。”

她說,當年在制作大仕爺金身時,父親沒有任何圖像或模型可供參考,完全依靠他靈巧的雙手和丰富的想象力,運用竹子和紙張塑造出威武的大仕爺金身。

“父親不僅能制作大仕爺的金身和龍袍,還能根据客戶的需求承接各种紙扎品,包括茶具、躺椅、轎子、靈屋、大型紙扎轎車、摩多、電視機、收音機及燈籠等。”

陳鋼洲(左起)向方佳賢細說當年其祖父方金授的生平點滴。

七八名助理徒弟協助 

方金授當年店里最多工人時,大約有七八名助理和徒弟,他還為外地徒弟提供住宿。

方金授的許多徒弟都是紙扎師傅,其中包括方記松和聯藝紙店的創始人李長春。李長春在13歲時便在南通紙莊當了長達13年的學徒,李長春的女儿李少卿和女婿黃財旺也繼承了制作大山腳大仕爺金身的技藝。

方金授的幼女說,父親為人勤儉節約,勤勞刻苦,意志堅定。他的日常飲食簡單,早餐多是白粥配貢菜或黑橄欖,十年如一日。每次用餐時,工人和徒弟們都會一起就餐,徒弟們自律性強,吃飯時不聊天,低頭用餐,吃完后立即回到各自的崗位。

她說,父親秉持著朴實的家風和嚴格的家教,每次用餐時,他和工人、徒弟們先吃,等他們吃完后,才輪到自己的儿女上桌。每到榴槤季節,桌上有數盤榴槤拌著飯吃,這也是桌上難得的美味佳肴。

盡管自1964年起,方金授停止了大仕爺紙扎金身的制作,但他仍然接手其他紙扎產品。直到1978年去世后,店里的徒弟們依然繼續制作一些較為簡單的紙扎品,如清明祭品、紙扎箱子和茶几等。

隨著時代變遷,南通紙莊也逐漸轉型,開始銷售各种文具和紙品,并承接紅白事的紙料,包括婚喪喜慶和酬神慶典等。

陳鋼洲供奉67年觀音像 方金授最早期製作 

陳鋼洲(74歲)家里依然供奉著一尊67年的觀音像,是方金授最早期制作的。這尊金燦燦的觀音像,手持拂手、以線制成發絲、衣袍的皺褶等細節都處理得极為精細,栩栩如生。

廣傳的說法是大仕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因此大仕爺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的大仕爺,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在送大仕爺回鑾前,會取下頭上的觀音像,由當年的爐主在家中供奉。

陳鋼洲說,其叔公陳祿初是虔誠的信徒,曾中選爐主,家里曾供奉方金授制作的紙扎觀音像,惟當年因拆遷而火化,而他家中供奉的已是第二尊觀音像。

他說,方金授是他的鄰居,印象中的方師傅對自己孩子管教嚴格,對鄰居孩子較為寬容和關愛。小時候,他常常去看方師傅制作大仕爺的紙扎金身。

陳鋼洲家里供奉了67年的觀音像,是方金授最早期制作的觀音像。

方金授制作的觀音像极為精細,栩栩如生。

彭榮欽感謝方金授先賢 推廣傳承中華文化 

大山腳埠眾盂蘭胜會理事會主席拿督斯里彭榮欽感謝方金授及先賢們在中華文化的推廣与傳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正是先賢們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他說,大山腳埠眾盂蘭胜會成立至今已28年,今年的慶典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士和海外游客,參与人數和香油捐款均比去年增長了30%。今年香燭招標所得21万8000令吉及善信點光明燈的收入,悉數捐獻華教。

理事彭鎮翔說,今年參与大山腳埠眾盂蘭胜會慶典的善信明顯年輕化,這充分證明了大山腳人對這慶典的重視,通過各民間組織的推廣,新一代對慶典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彭榮欽(坐中)對方金授師傅及先賢們的貢獻深表贊賞;坐者左六為人力資源部部長兼大山腳國會議員沈志強。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