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07/e587bae8a180e680a7e4b8ade9a38ee6adbbe4baa1e78e87e4b88ae58d87efbc8ce5a4a7e983a8e58886e682a3e88085e69da5e4b88de58f8ae585a5e999a2e58db3_jpg(JPEG-圖片,1000x670-像素).jpg)
(八打靈再也12日訊)我國的出血性中風(Haemorrhagic Stroke)死亡率逐漸上升,大部分病患還未來得及到醫院接受治療就已死亡。
阿茲米:出血性中風有增加趨勢
Advertisement
吉隆坡中央醫院東姑阿都拉曼神經學研究所腦部及神經外科主任阿茲米醫生說,據全國問題導向醫療記錄(POMR)顯示,出血性中風是導致死亡的主因,自2019起已超越腦損傷導致死亡的案例;出血性中風的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
他昨日在“出血性中風5公里歡樂跑社區醒覺活動”啟動儀式後說,中風基本上分為兩種,即缺血性中風(血液未到達大腦)和出血性中風(大腦自發出血)。
“缺血性中風更常見,如因缺血而臉歪;但有時若大腦的血液供應在短時間內恢復,患者就能恢復正常。”
“相反,出血性中風較危險,因它可能突然發生,導致大腦壓力劇增,使人失去意識或導致死亡。”
ADVERTISEMENT
阿茲米說,中風會導致敏感的腦細胞在短短數分鐘內死亡,而正常的腦細胞在沒有獲得足夠的血液、營養及氧氣的情況下,只能存活5至10分鐘。
“先進國的醫院報告顯示,1000宗死亡病例中,有30%至35%是由中風造成的。”
他指出,不受控制的高血壓與動脈瘤(腦血管破裂)是出血性中風的主要原因。
改善習慣降低中風風險
“我們可以改變和控制一些因素,降低中風風險,包括不吸菸、不飲酒及培養健康飲食等。”
“中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預防的;但如果中風,就要立即就醫,鑑定早期症狀,醫生會決定患者適合何種治療法。”
他說,70%接受治療的患者,都恢復得不錯。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