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心女孩2號‧等心等了5個月‧誰來救她

(吉隆坡)《光明日報》於2007年1月為14歲“外心女孩”鄭慧儀發起“全球求心行動”後,她的遭遇打動無數人,也激發起一股志願捐獻器官的風氣。如今慧儀換心成功,甚至能灌錄新年歌獻給大家,《光明日報》再次懇求社會獻出另一顆愛心,救救另一名女孩。

因患上擴張型心肌病而在等待救命心臟重生的“外心女孩2號”曾雯妮,現年已23歲。她懇請大家幫幫她,協助她儘早找到“捐心人”或適合的心臟,以便及早進行換心手術延長生命,回饋父母家人對她的愛與關懷。

Advertisement

來自太平的曾雯妮是繼鄭慧儀之後,第二位等待捐心人的外心女孩。不知不覺地,她在國家心臟中心已近5個月,在這5個月裡,陪伴她的就是這一台重達9公斤的機器,還有母親。

雯妮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第一句話就是:“媽媽真的很偉大。”

自從裝上重達9公斤的“機器心臟”後,她一度不滿身上這個有如行李箱的“累贅物”,頻頻鬧情緒,甚至埋怨父母為甚麼要救她?就在她自暴自棄時,家人送來的關愛就像繁星點綴她烏雲密佈的世界,所有的灰心喪志一掃而空。

自此,雯妮除了積極治病回饋父母的愛之外,她也在病房內學習縫製百衲被,希望自己有一天在換心成功後,可以靠一技之長供養父母。對她而言,抗勝病魔換心成功的奇蹟就是她的希望,她說,過去的她脾氣暴躁,看甚麼都不順眼,經常頂撞父母,唸到中學四年級時更輟學離家,獨自到外討生活,無論家人如何規勸,她總是我行我素。在當時,她的行為不只傷害了家人,也令家人日日為她操心難過。

ADVERTISEMENT

她提到,自從患病後,住院初期她因為不能適應9公斤重的心室輔助器,經常向媽媽發脾氣。儘管她無理取鬧,但家人始終對她不離不棄,除了母親天天留院照顧她,經常鼓勵她要堅強外;爸爸及兄姐們也不時從外坡遠赴吉隆坡探望她,陪著她。

後悔當初埋怨父母

雯妮開始體會到家人的重要性,也學習珍惜家人對她的好。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後悔。怎麼當初都不理會家人的感受,處處要她們為我操心?有時候難得回家,還要跟他們吵架,從來就不懂得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對於未來,雯妮也做好了打算。她知道,若換心成功,身體將無法像以前那樣可以承受太操勞的生活。她計劃學一門手藝如裁縫,以便日後可以在家工作養活自己,無需讓家人操心。

“換心成功後,我已不能再像平常人般生活,必須小心地照顧身體,也必須定時到醫院復診,若在外工作,可能沒辦法常常請假,所以在家掙錢,也許是最好的辦法。”

等心日子很難過

相信世上有好心人

曾雯妮清楚知道,心室輔助器只能維持兩年,兩年後若未遇到合適的心臟捐贈者,她或許沒辦法再活下去。問雯妮怕不怕等不到合適的心臟,她樂觀地說,天無絕人之路,她相信世界上有好心人。

“其實,等待的日子很難過,但我已學會坦然,為了活下去,反而要更勇敢地面對現在的情況。每一個轉角總有希望,我現在要做的,就是乖乖聽話,好好照顧自己。”

“媽,醫生會救我的”

雯妮堅強安慰母親

為了全面照顧雯妮的起居飲食,雯妮的56歲母親林金花在女兒入院後,索性也搬到病房內住,長期和女兒抗戰病魔。

憶起女兒第一天入住國家心臟中心的情景,她說,女兒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堅強。

“當時我們接見主治醫生後,雯妮篤定地對我說:‘媽咪,不用怕,他們會救我的´。明明生病的人是她,但卻反過來要她來安慰我們。她真的很堅強,而我們也都堅信,她一定會好起來。”

林金花指出,家人已漸漸接受雯妮患病的事實,並會積極與雯妮一起對抗病魔。

照顧“脆弱”心臟

體重禁超過53公斤

已裝了“機器心臟”活命的雯妮必須好好照顧“脆弱”的心臟,因此,她在這兩年內得保持50至53公斤之間的體重,不能過胖。為了控制雯妮的飲食習慣,院方還特別安排營養師為雯妮調配健康且清淡的食物。

雯妮媽媽林金花披露,女兒以前很喜歡吃煎炸食物,現在被逼轉換味口,當然會有些不習慣,所以有時候女兒會向護士醫生央求,希望要多一塊炸雞或煎魚、荷包蛋來送飯。

“偶爾,營養師也會答應女兒的要求,好讓她吃得開心。”

機器心不能碰到水

只能抹身當洗澡

因機器心臟不能碰到水,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洗澡動作,看在雯妮眼裡成了一個難度和渴望。她目前只能抹身當作洗澡,這四個多月來她已記不得沖涼澡的那股愉悅滋味了。

雯妮媽媽林金花說,她每週會協助女兒沖洗背部及下半身約兩次,每次沖洗前,她得用塑膠袋將機器心臟包後,以免碰到水。

此外,雯妮也須每天拖著機器心臟到物理治療室做運動,如跑步、舉亞鈴、踩腳車等,以測量心臟的運作功能。即便笨重的機器為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但對雯妮而言,這可是她的救命機器,她視它為出國必帶的行李箱一樣,去到哪兒,拖到哪。

痛苦但快樂

點滴寫在日記

雯妮有寫日記的習慣,過去她無論是到新加坡或柔佛工作,每到一個新地點,都會特別買一本新的日記簿記載異地的生活鎖事。

如今,她在國家心臟中心的日子也不改寫日記的習慣,把住院的心情記事統統寫到一本叫作“痛苦但快樂”的日記簿內,包括從第一天安裝心室輔助器、動手術的過程、誰來探望她、今日身體出現了甚麼狀況、醫生說了甚麼、今日的雯妮開心或是落淚等。

雯妮說,在醫院的日子,或許是她人生中流淚次數最多的時候,儘管受到等待換心的煎熬及治療的痛苦,但生活也不失快樂。

比以前更積極生活

“生病的確是不好受,有時候會很徬徨無助,擔心自己會這樣離開,所以常常胡思亂想。但也因為生病,我比以前更懂得積極生活,學會珍惜家人及身邊一切美好的事。”

“我知道很多人在支持我,為我打氣,所有人都在想辦法,要怎樣讓我健康地活下去。我很感謝為我開刀的醫生及醫務人員,至少,我今天仍然可以活著,這都是他們的功勞。”

為免雯妮胡思亂想,院方也特別在病房裡置放電腦,讓雯妮上網找資料,同時也讓雯妮學手藝如縫製百衲被、折星星、做紀念品以及到戶外做些軟身操等。

住慧儀病房

盼好運帶旺我

雯妮現在住著的病房,曾是成功換心的14歲女孩鄭慧儀的病房,由於慧儀在此處健康地離開,雯妮與家人也都期望,慧儀這股好運氣可以“帶旺”雯妮,讓雯妮也可以健康地步出這間病房。

無聊時,雯妮也會上網遊覽由《光明日報》設立的“救救慧儀”

的網站,看看全國支持者如何為慧儀打氣,以及慧儀又是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她告訴自己,總有一天,她也一定可以像慧儀一樣好起來。

慧儀成精神支柱

她提到,她以前在報章上閱讀到慧儀的經歷時,只當一般故事來看,沒想到這個故事情節竟會發生在她身上。

她說,現在慧儀不只是她的好朋友,更是她的精神支柱和健康顧問。

“剛安裝心室輔助器時,機器給我帶來很大的生活麻煩,我常常打電話給慧儀討教,學習如何和機器一起生活。她告訴我,裝上機器心臟後,身體會出現甚麼情況,上廁所時應該注意甚麼,睡覺時可以嚐試放多一個枕頭在身邊等。此外,她也常常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安慰我。”

逾4000人等器官活命

全國器官捐獻中心的資料顯示,1998年全年只有2264名自願捐獻者,而今年截至10月31日,全國自願捐獻器官者就達到1萬零142名,而從1997年至今,就有超過12萬838名人登記成為捐獻器官者。

每一年全國在車禍中喪生的人數約有7000人,倘若當中10%的人是捐獻器官者,那即可拯救許多急需器官的病患。

根據資料,從1976年至今,大馬只進行了229宗器官與細胞移植手術,但今年已進行了23宗相關手術,目前全國超過4000人正在等待好心人捐獻器官。

“人死後還可救人”

加入捐器官行列

等待換心的曾雯妮,也身體力行加入器官捐獻行動。

“其實,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無論眼角膜、甚至是氣管,都可以捐出來救人。一個人在逝世後,或許可以救到數條人命,只要想到這,就覺得很有意義。”

她希望在康復後,也可以協助國家心臟中心進行器官捐獻宣傳活動,以便呼吁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獻的行列。

她向記者舉起手中的器官捐獻卡,笑著問:“你們sign(簽)了嗎?”

曾雯妮背景

患擴張型心肌病

國家心臟中心目前仍有多位等候救命心臟的病人,其中以有“外心女孩二號”之稱的曾雯妮備受華社注目。她與鄭慧儀一樣患上了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目前以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若在兩年裡未找到適合的心臟移植,她或許有性命危險。

曾雯妮是在去年中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問題。她說,初期她感到容易疲累,不能跑太快時並不以為意,直到走幾步路,上了幾級階梯都會喘氣,心臟無法負荷後,她才警覺事態嚴重。於是,她到霹靂中央醫院檢查,沒想到檢驗結果令她和家人晴天霹靂。

雯妮較後被送往國家心臟中心就醫,從此她的名字就被列入器官捐獻等候者清單內。在未遇到合適的心臟捐獻者以前,雯妮於今年8月動手術裝置心室輔助器,以維持心臟跳動。

鄭慧儀背景

2天換2顆心

“外心女孩1號”鄭慧儀因無法得到用於移植的捐贈心臟,依靠一台機器心臟維持生命。《光明日報》於2007年1月為她展開“全球求心行動”時,慧儀的堅強與勇敢打動無數人的心扉,紛紛簽署捐獻器官意願卡,也向身邊親友灌輸捐獻器官意識。

無數關心慧儀的讀者從不間斷為她留言打氣,每天都有讀者留下祝福,使留言板滿溢愛心。這些讀者的祝福終於得到回應,慧儀在無數人的祝福聲中接受心臟移植。

2007年10月3日,慧儀獲得一名腦死馬來青年的家屬同意捐贈心臟,首次接受了換心手術,不料手術後嚴重排斥,危在旦夕;在這緊要關頭,她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一名20歲華裔青年因車禍身亡而捐獻心臟,慧儀得以在10月5日接受了第二次移植手術,逐漸康復。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