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塑造好人格與金錢觀 培養孩子理財從紅包錢開始

農曆新年是華裔家庭小孩最興奮和開心的節慶之一,因為不僅可以盡情吃喝玩樂,還有紅包拿。農曆新年紅包錢是孩子一整年最大的收入來源。

Advertisement

該如何處理孩子的紅包錢?是家長直接全額沒收,免得孩子亂花及弄丟?抑或者尊重孩子自主權和想法,把紅包錢交由孩子自己管理和支配呢?

農曆新年,一年伊始,是開始灌輸孩子理財觀念的最佳時機,家長可在孩子領紅包錢時進行機會教育,之後延伸到日常零用錢教育,從小塑造良好人格和金錢觀。

ADVERTISEMENT

缺乏參與支配紅包錢 父母應放手孩子自主

親子理財導師游萬奭指出,不少家長對學齡孩子錢財管理缺乏信心,通常孩子剛領到紅包,紅包封都還沒打開,就會直接接管,孩子缺乏機會參與支配紅包錢。

他不否認孩子收到的紅包錢總數額或相當大,父母為孩子保管並存入銀行也並無不妥。只不過,父母應該同時引導孩子思考,想怎麼使用紅包錢。

“如果孩子迫不及待把紅包錢用作滿足物質享受,已體現享樂主義觀念;但如果原封不動儲蓄起來,也不見得是積極理財觀,無法創造適當消費,孩子以後或變成守財奴。”

游萬奭擁有超過22年理財規劃服務行業經驗、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RFC),也是“小小理財家”學院創辦人兼首席導師。

他說,要有效灌輸理財概念,不能只在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而是應該從日常零用錢管理上持續引導。他提醒,父母要懂得何時放手讓孩子自主,而不是過度操心監控。

幾歲可給零用錢?如果給零用錢,該給多少?什麼方式給?孩子怎麼用,該管嗎?要不要鼓勵孩子把錢存起來?為什麼要記賬?當孩子說零用錢不夠,該怎麼做?

游萬奭指出,以上7道題是一般新手父母的困惑。他說,孩子通常是7歲上小學1年級,到學校食堂才會開始在沒有父母陪伴下獨立消費,這就是孩子真正需要零用錢的時候。

4歲起可接觸錢幣

“儘管孩子是開始上小學才真正需要零用錢,但父母也不能等到開學前一晚才讓孩子接觸錢幣,需讓孩子提早適應。孩子4歲或最遲6歲,就可讓他們接觸錢幣,學習辨識錢幣幣值。”

他提醒,認識錢幣須在父母在場陪伴下進行,避免孩子因一時好奇,做出把硬幣放進嘴裡等危險動作。

“父母和孩子一同出外時,也可讓孩子嘗試點餐及學習付錢,那麼孩子自己上1年級及去到學校食堂時,才不會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那麼該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呢?游萬奭指出,每所學校的食物價格或有不同,父母應先到學校食堂了解行情,確保所給零用錢讓孩子吃得飽,又不會大幅超過需要。

“我曾見過有孩子在休息時間結束的鐘聲響起後,還臉色憂慮地在食堂徘徊,一經了解,才發現原來他父母每天給他20令吉零用錢,孩子正為無法把零用錢花完而懊惱。”

他點出,這孩子的父母或是擔心孩子不夠錢用,才給那麼多零用錢,但卻顯示父母沒有真正關心孩子學校的情況,也沒有灌輸孩子儲蓄的觀念。

游萬奭說,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比起大人更易培養理財的興趣和習慣。教育孩子先分配後花費是理財的關鍵。

3S原則規劃零用錢

他建議家長以3S原則,教育孩子把零用錢分為消費(Spending)、儲蓄(Saving)和分享(Sharing),比例為7:2:1。

他鼓勵家長與孩子準備可愛逗趣的分配鋪滿,協助激發孩子分配零用錢的興趣。同時,準備一本小簿子,培養孩子記賬的好習慣。

他建議家長每次給孩子一星期的零用錢,讓孩子有合理時間進行分配和管理一定數額的金錢。如果每天給孩子或沒有管理空間。

“培養孩子記賬好處多,不僅可訓練系統化處事,父母可透過記錄,知道孩子把錢怎麼用、在校吃的東西是否健康,參與什麼活動。查看記帳本時,也促進親子溝通和了解。”

他補充,上述零用錢分配法除了有消費和儲蓄,還設有“分享”,目的是灌輸孩子助人價值觀,不想孩子成為只顧自己的拜金族或守財奴;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心靈才能富有。

透過瞭解孩子需求 設長短期儲蓄目標

游萬奭說,家長可讓孩子為本身的儲蓄設定短期目標(1年內)及長期目標(3年內或更長),讓孩子表達本身想用儲蓄買的物品或其他用途。

“家長透過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為何會想這麼利用存到的錢,尊重孩子想法的同時也可依據實際需求和能力提供更好建議,教育孩子精明消費。”

他舉例,若孩子想要買手機,手機有便宜也有昂貴的,父母要為孩子分析前者已具備所需基本功能,是否真有需要選擇較昂貴的。

他說,如果孩子要買的物品並非迫切需要,他都傾向要求孩子自己存錢購買。存了好久才存夠錢購得物品定會更珍惜,也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如果孩子要求父母先支付款項購買想要的物品,待他儲蓄足夠再歸還父母,此方式好像鼓勵孩子使用未來錢甚至提早借貸,這是不健康做法不可取。”

他分享了一段親身經歷。

“有一次,兒子拿出儲蓄箱裡僅有的5令吉,與我去逛商場,他看中了15令吉的玩具,吵著要買;我便問他手中5令吉能買這15令吉的玩具嗎?他說不能。”

“我問他,還要多久才能存到15令吉?他認真計算後回答:2週。我告訴他,那我們2週後再來買。兒子不鬧了。2週後,他對那玩具已沒興趣,衝動購買慾也沒了。”

游萬奭育有4個孩子,分別18、15、13和6歲,他都帶孩子去銀行開聯名戶頭,教導孩子存錢進銀行。孩子看到存摺上存款增加感到有成就,就會對理財產生興趣。

“存摺上的錢超過一定數額後我會教他們把錢轉成定期存款,讓孩子逐步接觸銀行服務種類、計算利息等知識,培養孩子對理財和投資工具的興趣和能力。”

他透露,15歲的二女兒在小六畢業時銀行戶頭已存有超過1800令吉,能自資參加新加坡畢業旅行,無需向父母討錢。

“一個孩子懂得理財可助減輕父母經濟負擔。如果孩子從小就懂得要為自己負責任,從小為自己儲蓄往后的教育經費,將來可為父母省下一筆負擔。”

適當引導孩子理財

林抒蓁育有4個孩子,現年11歲、8歲、6歲和未滿1歲。之前由於對孩子缺乏信心,孩子的紅包錢全數沒收,零用錢也監管得比較嚴。接觸理財教育後她開始讓孩子參與支配紅包錢,起初孩子想把錢花在玩樂上,但經過長期引導,孩子越漸懂事,主動說要把錢用來買書、樂高積木等有益身心的用途上,讓她倍感欣慰。

應從小時培養理財

謝秋燕育有兩名孩子,分別18歲大女兒及11歲小兒子。她認為,在孩子小學時期就開始培養起理財觀念非常重要,否則一旦步入青少年叛逆期思維就較難改變了。

大女兒是在中學才開始接觸理財教育,但似乎已養成物質享受令她相當頭痛。反觀兒子年紀雖小因很早接觸理財教育,已嚷著要為自己儲蓄深造費,也懂得感恩大人賺錢辛苦。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