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疫途拾遺新日常 3】城市農夫勤於筆耕 謝伯校 一口氣出版5本著作

(八打靈訊)年過八旬的謝伯校,雖然已沒當校長近30年,但很多人依然習慣喚他校長。

他自1962年開始在金馬崙直冷甲小學執教,接下來分別在甘榜拉惹小學、武吉丁宜子文小學和帝沙再也華小擔任校長直至1994年退休。

Advertisement

謝伯校雖然已年過80,卻仍老當益壯,並經常到果園勞作。圖為他在太平升旗山上漫步。

過後他受聘於一間台灣大型的磚廠當總經理,地點在雙文丹。直至2010年,他在新古毛自起爐灶買下一間小型磚廠(吉士達磚廠),同時也附設板廠,為屋業發展生產建材。

種榴槤當作運動消遣

然而近年市道不景,加上疫情來襲,如今磚廠已停止運作,板廠則交由兒子打理,他樂得做個清閒的“城市農夫”,除了勤於筆耕,也愛上農作。

ADVERTISEMENT

在他的磚廠旁邊有個榴槤園,就是他如今勞作的目標。裡面種有百多棵榴槤樹,除了一些原有的老樹,還新植了多棵貓山王、黑刺以及其他品種的果樹。

他在空閒時就去打藥水施肥操作一番,既當着消遣也作為運動。

兩名孫女對他這位爺爺非常親暱疼惜。

兒孫滿堂的謝伯校,老來也不寂寞。

謝伯校和太太育有1女3男,如今兒女們都各有所成,大女兒是講師,二兒子從事醬料生產,三兒子經營板廠,小兒子則是公司經理,因此,他老來沒有生活負擔,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比如書寫、唱歌以及和朋友歡聚。

在疫情前,他經常帶領一些作家文友去彭亨州的果園吃榴槤或聚餐,社交生活相當頻繁。當疫情肆虐後,行動受到控制,只能蝸居在家,唯有調整生活程序。

和兒孫暢遊太平湖。

當中他耗費最多時間的就是整理過去寫下的稿件結集出書,並展開新的創作路程。一口氣出版了4本新著作。

他表示,如此急匆匆的推出多本書,是深怕時日無多趕不及。年齡漸長和疫病肆虐,無疑給他帶來很多感觸。

在新書發佈會上,謝伯校講述編寫隨筆的過程。背後銀幕顯示的就是他的著作和相片。

新書發表會,學生們也來捧場。

整理舊作品結集成書

“在這兩年的疫情中,我很幸運沒有感染到COVID,但一些朋友中招了非常痛苦,另外,也有很多同學的健康出狀況,有些甚至離世,加上年紀也大了,今日不知明日事,時間不容許我再拖延下去,於是想要出書就快快推出了。”

他表示,也由於在封鎖期間不能外出,想去果園勞作都不行,必需要去警局拿信,他唯有放棄外出,致力於整理文稿和書寫,包括把10多年前發表在報章的舊作整理出來,結集出版了兩本書,同時也埋首創作兩本新書,加上一本之前已出版的書,一共5本收集在同一個包裝盒裡,趕在7月16日,聯合另8位作家詩人,在《疫途拾遺,新日常》的新書發表會上,參與一起發佈總共16本新書。

謝伯校新書出版後和文友一起聚餐。出席者包括潘碧華博士、蔡曉玲博士、郭紫薇博士、胡清朝、庄延波和曾榮盛。

     一生與“16”數字有緣 曾接惡意恐嚇電話

謝伯校為了要和時間賽跑,倉促之下要出版4本新書,並要求益新老板李子平助他一臂之力,日夜趕工,終於如願以償。

但因為過於倉促沒有校對,使最重要那本《燒華小的人》裏有數十個錯誤,讓他深感遺憾。

《何處惹塵埃》和《把愛獻給你》即是他多年來在報章發表的舊作和隨筆結集而成;《燒華小的人》以及《最後的英雄》則是最近完成的著作。

謝伯校(紅衣者)和作家朋友唐林、金苗、陳蝶、林玉蓉等人,在友人陳昌秋的果園歡聚。

謝伯校(紅衣者)廣結知交,經常和好友相約一起吃喝玩樂。圖為和老友去安順參觀黑薑園並順道用餐。

感動同學敘舊會

一套5輯的著作裡,其中還有一部《人有幾個十六年》,那是疫情前寫下並在較早前出版了,這次包裝在內湊成一套。

他表示,“16”這數字和他很有緣份,他曾在金馬崙當了16年校長,後來調到吉隆坡帝沙再也華小也是當了16年校長。

退休後在磚廠也做了16年,在這眾多和16碰上的巧合下,令他不由寫下了這本《人有幾個十六年》。

謝伯校(左1)對帝沙再也華小始終懷有一份捨不下的感情。2022年教師節,他在該華小大禮堂和第五任校長黃復承合影。

他表示,《最後的英雄》寫的是鍾靈同學們,他們於1958年畢業,在疫情前曾經在合艾辦了一場敘舊會,大家相隔了整60年未曾見面,很多都移居海外,包括美國、澳洲、南美洲等等。

“同學們都已70多歲,很多行動都不方便,還拿着拐仗,一些則有腰痛或腳痛問題,但大家卻很勇敢的從四方八面趕去相聚,令我非常感動,而且相信這應該是同學間最後一場的敘舊會了,於是就把每一位出席的同學都拍攝下來,再花了兩年時間收集資料,最近才寫下出版成書。”

胃破裂差點賠命

另一本《燒華小的人》,也是他最看重的一本書。內容相關燒華小的黑色歷史事件,同時也收錄了1989年實施“科技督導診斷教學法”時引爆的風波事件,他收集剪報資料典籍成書,命題為“帝沙風雲秘辛”。

他表示,這本書是他此生之痛,事發當年,他還經常在半夜兩三點收到惡意恐嚇的電話,弄到他晚晚失眠,健康出了狀況也沒心去治理,並在一天早上暈倒,送進醫院檢查,才發現胃破裂了,差點賠上一條命,因此他下定決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出版這本書。

     K歌練功調適心情 愛犬陪伴讀佛經開悟

他在兩年的疫情裡,謝伯校除了書寫,最大的收穫即是和寶貝狗做了朋友。

他透露,這是他兒子在疫情前以兩千多元買下的一頭傑克羅素㹴(Jack Russell Terrier),名叫Coco,和他很要好。

他欣喜的說:“這小狗非常可愛,常爬上我的床睡覺。我從外面回來,牠就往我腳邊纏,要我抱,或小鳥依人的枕在我手上睡。我罵牠,牠也不會怎樣。如今牠是我最好的同伴,每個傍晚我都會帶牠出去遛。”

謝伯校和他的愛犬Coco。

愛犬成最好同伴

說到遛狗,他分享了兩個心痛的經歷。

“有次我們在散步時,忽然一戶人家的門開了,一隻很大的狗衝出來想要咬我的小狗。其實Coco體型很嬌小,才有半尺高,身長約兩尺。看到那大狗想要咬牠時,我就拿起棍要打大狗以阻嚇,沒想到我的小狗也不甘示弱,很勇敢的向大狗衝過去要互咬,大狗被嚇退了,但我手上的棍卻收不回來,一棍打下去,打不到大狗反而把我的小狗打暈了還倒在地上,令我心痛到半死。真是打在牠身上,痛在我心上!”

“還有一次在遛狗時,遇有兩隻貓衝出來要咬牠,那時我沒有拿棍,就用手去擋不讓我的愛狗被咬,結果被貓抓到我的手受傷,我還跌倒在地,搞到要去診所打針。原來那時有一窩小貓在那邊,我們沒有看到,那兩隻貓是要保護小貓才特別兇吧了!”

喜愛唱歌的謝伯校(後排紅衣者)也有參與歌詠隊,平時亦愛到WeSing 平台大展歌喉。

愛唱歌組歌詠隊

謝伯校的性格非常活躍,閒來喜歡種花養魚,和朋友喝茶談天說地,並且也很喜歡唱歌,在疫情前,他已學會使用App上“WeSing”唱歌,並和外國的聽眾一起K歌哩!

他表示,從小就喜歡唱歌,他曾是甲洞Taman Ehsan馬華支會的主席,在會所裡也有歌詠隊,如今他和朋友在Batu Cave也有一間卡拉OK,時常相約一起唱歌,日子過得舒適愜意。

他表示,以前年輕時很急躁,脾氣很不好,近來學會樂活,除了靠上述休閒嗜好調適生活和心情,老來也接觸了很多佛經,包括《六祖壇經》、《金剛經》和《大悲咒》等,並非常喜歡《金剛經》裡這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謝伯校近年看了不少佛經,學着修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看佛經放下自在

“我看了這些佛經有很大的啟悟,並學習修煉不要執着,不要把不好的事情存放心上,而要生清淨的心。假設心裡是一潭濁水,亂七八糟看不見底,身體和情緒上也難保健康;心一清淨則看到底,保持清淨的心就能有健康了。”

“我也曾在怡保極樂洞的石壁看到書寫着‘放下’和‘自在’,這也給我很大的感悟,能放下就自在了。”

但他也自嘲講是很容易,要做到確實有難度,不過,他會盡量去修煉,希望能做到心無掛礙,那時就會健康快樂了。

在甲洞佛學堂練氣功,以保健身體。

謝伯校喜歡運動,圖為在森林局公園skywalk。

除了學佛修身心,謝伯校向來最注重的就是運動。他認為身體要好,氣血就要循環順暢,所謂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因此他堅持常做運動來保持健康,包括練習經絡拳、八段錦、三一二等,另外也會時常甩手及漫步。

     宅家抗疫修身養心

對於國家社會這兩年遭受疫情肆虐,謝伯校有很大的感觸。

“疫情帶來好和壞兩面。不好的方面就是帶來經濟蕭條,很多公司餐館破產及倒閉,民不聊生,還有很多人中疫病去世……”

“好的一面,則是能從疫情裡領悟到人生的重要、健康的重要。尤其封鎖在家裡不能出去時,一方面修身養心,在家勤於創作和運動,另一方面也讓我有機會看多一些佛經,更加珍惜生命和擁有的一切。”

報導 \ aNGie   照片 \ 受訪者提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