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過量造成環境負擔 檳城是我家 分類靠大家

不少人對垃圾處理存有誤區,認為垃圾一旦被扔出家門就不需再負責任,當局自會善後;殊不知本身製造出的龐大垃圾量及不負責任的惡習已成為社會及環境的沉重負擔,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空間。

根據檳州政府的數據,每名檳城人平均每天製造1.1公斤垃圾,全檳垃圾量單日高達1700至1800噸,逾百公頃的浮羅勿隆垃圾土埋場已越漸飽和;每年耗費上億令吉處理垃圾,每1令吉門牌稅中就有40仙用於垃圾處理。

Advertisement

為提高資源回收率及減少送往土埋垃圾量,檳州政府配合全國(6州及2直區6月1日起開始執法),從今年6月起落實垃圾源頭分類政策;步入垃圾管理新時代,人人對垃圾肩負責任,摒棄所有類垃圾全裝進同一垃圾袋的習慣,將之分為可循環及不可循環兩大類。

垃圾分類政策開跑在即,但不少檳城人對此政策卻仍是一頭霧水,甚至渾然不知。

《光明日報》特別專訪政策關鍵負責人—檳州秘書署固體廢料處理小組主任溫乃坤,釐清個中模糊點,來個“檳城是我家,分類靠大家”!

建築分8組執行

ADVERTISEMENT

在檳州垃圾源頭分類政策中,州內建築將依據用途性質及所在區域分為8組,即(1)花園住宅、(2)公寓、(3)人民組屋、(4)甘榜住宅、(5)購物中心、(6)工廠、(7)酒店與食肆、(8)其他政府及私人機構,各組執行方式略有不同。

溫乃坤指出,大部份購物中心、工廠及酒店等商用建築早已開始垃圾分類工作,並已建立起完善的垃圾處理流程,要配合新政策問題不大;倒是各類住宅區需民眾的醒覺及配合,否則將是推動此運動的絆腳石。

“因考慮到民眾或對垃圾分類感到麻煩而不願配合,政策開跑初期,民眾只需把居家垃圾分為普通垃圾和可循環物品,即可,居民在家裡只需採用“一屋兩袋”模式,就能輕鬆開始垃圾源頭分類工作。”

他解釋,普通垃圾包括廚餘、已用過的紙尿片、濕紙巾、沾有污跡的食物包裝等不可再循環的骯髒丟棄物;可再循環物品則涵蓋(1)書報紙張、(2)塑料品、(3)玻璃及(4)鋁罐等金屬製品。

“待民眾適應分類後,我們會循序漸進,要求民眾細分不同類型的可循環物品;但若民眾或高樓住宅管理層願意自發性細分可再循環物品,將大大簡化後續垃圾處理工作,非常值得鼓勵,我們無任歡迎。”

溫乃坤說,花園住宅的垃圾收集工作是由地方政府直接負責或由所委任的承包商執行,垃圾源頭分類政策開跑後,垃圾收集將以“3+1”模式進行,即現有每週3天的收集日將只收集廚餘等不可再循環垃圾,增設每週六為可再循環物品收集日。

“政府並不會因新政策開跑而向花園住宅派發新垃圾桶,居民可如常地把廚餘等不可再循環垃圾放進垃圾桶,由壓縮型垃圾車收集;而可再循環物品則須以塑膠袋裝好,塑料袋顏色不拘,於週六才放到屋外垃圾桶旁,由開放式垃圾車收集。”

被詢及垃圾分類政策將增加使用塑料袋,是否與州政府倡導的減少塑料袋使用政策相抵觸,溫乃坤回應說,可再循環物品都屬於干垃圾,並不會弄髒有關塑料袋,到了資源回收廠,塑料袋將與其他塑料品一起被回收再造。

“政府也沒強制每戶人家每逢週六都一定有可再循環物品放置在屋外垃圾桶旁供垃圾車回收,民眾可選擇累積數週後才一併放到屋外。”

公寓執行較伸縮性

在公寓居民方面,垃圾源頭分類的執行較具伸縮性,公寓的由共管機構或管理委員會主導。管理單位的職責涵蓋決定居民只需把垃圾分為兩大類或細分、擬定收集方式、準備回收桶、委任回收商及確保居民了解分類概念,沒盡到職責單位或受罰。

溫乃坤說,管理單位可依公寓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收集方式,包括設立至少一個大型收集站,讓居民自行把物品送到該處;在電梯旁、停車場或信箱處等策略性地點放置回收桶;抑或聘請工友挨家挨戶收集可循環物品。

他指出,資源回收商到公寓收集可再循環物品是依可再循環物品量,管理單位及回收商也可達致協議。管理機構須詳細記錄售賣可再循環物品的所得收益,並交由會員大會決定如何運用款項。

至於人民組屋,基本執行方案與公寓類似,即居民只把廚餘及不可再循環垃圾透過每層樓的滑道洞拋進底層大垃圾桶;可再循環物品須依據管理單位或居民協會的方式分開處理。

他說,人民組屋以環保意識低的群體居多,當局會特別加強宣導力度,考慮給管理費減免等獎勵,或推行以可再循環物品換錢的模式,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甘榜住宅由於範圍廣闊,房屋不規律,需鄉委會或睦鄰計劃委員會協助,設立資源回收中心,讓村民把可再循環物品送到該處,或聘請工友逐戶收集。”

他說,大部份購物中心、工廠及酒店等商用建築已建立起相當完善的垃圾處理流程,相信可順利與垃圾源頭分類政策接軌,政府希望較小型的店鋪、辦公室及食肆能跟上腳步。

“至於醫院、學校與警局等政府或私人機構,執行模式交由管理層主導;我們鼓勵他們做更多,即不僅把垃圾分為可再循環和不可再循環,而是細分可再循環物品。”

大部分民眾仍一知半解

垃圾分類政策已進入開跑倒數,但檳城大部份民眾仍對此政策一知半解。溫乃坤說,當局過去已舉辦數場說明會,主要對象為管理單位及鄉委會成員;當局正作最後衝刺,透過街頭條幅、巨型廣告板、社交媒體及把宣傳單派發到每家每戶的信箱,州議員也有責任強化基層宣導。

“檳威兩地的地方政府今年1月已在州內至少16個地點展開垃圾源頭分類試跑活動,過程中出現民眾反應冷淡、把廚餘丟進資源回收桶、鄉委會及管理單位態度散漫、回收站開放時間不定時、擔心遭偷竊而不敢置放資源回收桶、可再循環物品遭拾荒者取走等一籮筐狀況,我們會着手改善。”

他坦言,此政策尚有不少改進空間,預料開跑初期會接到很多投訴,也期待建設性意見。他認為,官民需抱持積極態度邊做邊學,在各造配合下習慣成自然,垃圾源頭分類成效定能越漸理想。他說,在即將生效的條例下,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個人或公司須向地方政府申請特別執照,且須定期上報資源回收量,以便精準統計再循環率。這意味無執照者若擅取可再循環物將視為違規行為。他說,在有關條例下,不僅資源回收公司須執照,任何人若沒做分類垃圾、公寓管理單位沒執行策劃工作、擅自收取回收物品、破壞及濫用回收桶者,將在條例下被對付,最高罰款達2000令吉。

“我們會以教導與執法兼具方式推廣垃圾分類政策,但先會用2至3年做教育工作。這期間把垃圾錯誤分類或犯下小錯誤都不會受罰;但如果是蓄意搞破壞則會被對付。”

他說,此政策開跑後,政府並不強制民眾把可再循環物品交給地方政府或指定回收商,民眾可把物品賣給合法的資源回收商賺取額外收入,抑或把物品送到慈濟、淨蓮慈悲院或其他福利機構,補助這些組織。

“此政策並非為增加政府收入,而是為減少被送往垃圾土埋場的垃圾量、延長土埋場壽命、提高資源回收率,達到環保效果,並控制每年處理垃圾的龐大開銷。 ”

有毒廢料不可回收

殺蟲劑噴灑瓶、油漆桶、幹電池、燈管、引擎油塑料容器及強性洗滌液塑料瓶該如何分類?一般人都會把上述物品歸類為可再循環物品,前3種為金屬製品,燈管為玻璃,後兩種則是塑料品。

環境保護及廢棄物管理專家湯禮聰博士卻認為,這類垃圾全是有毒廢料,不可回收再用。

他樂見檳州即將展開垃圾源頭分類政策,但也點出政策中的缺陷,即忽略了有毒廢料(Hazardous Waste)及電子廢料(E-Waste)的後續處理機制。

“民眾若把有毒廢料與其他可再循環物品混在一起,恐將污染可回收物,甚至導致所有物品都報銷;而把有毒廢料與不可再循環物包在一起丟棄,送到土埋場也一樣污染土壤,造成嚴重環境問題。”

“儘管政府近年有推廣電子廢料教育及回收活動,但民眾的反應卻不盡理想,至於有毒廢料,民眾的認知更是缺乏。”

他認為,電子及有毒廢料的分類及回收機制應融入居家垃圾分類政策中,才能獲得更多人響應,才稱得上是比較完整的政策。

湯禮聰遠赴日本福崗大學修讀廢棄物管理學博士學位,曾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他說,在亞洲國家中,只有日本能把垃圾分類做好。

“日本人對垃圾分類認真,完善的人文教育使日本人具有極高的公民意識;曾有一名日本朋友告訴我,小時候父母不允許他與某鄰居孩子玩耍,原因是那戶家庭沒做好垃圾分類!”

他說,這情況對大馬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沒做好垃圾分類那麼嚴重嗎?對日本人而言,做好垃圾分類是人格及品德象徵之一。

他笑言,大馬人若持續抱持目前心態,此政策要成功至少要三代人的時間。人文應從教育開始,學校教導並不足夠,為人父母者須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環境,下一代就會跟上來。

“垃圾分類是一門學問,要有資源而不是垃圾概念會,垃圾就變成資源,獲得‘重生’機會!”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