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在古爾邦節 走進維族人家的日常

來到新疆老城喀什,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在古城轉幾圈。跟着嬉戲打鬧的孩子們,漫步小巷,我和友伴老于常被維吾爾族人家帶着濃郁風情的建築物吸引。天氣晴好,敞開的大門裡往往掛着一重簾幕,引人遐想。想不到我們有機會,在古爾邦節前兩天,進入那簾幕背後的世界,走進古城維吾爾族人家的日常。

“是看準時間來過古爾邦節的吧?維族都趕着返鄉團圓,就像咱漢族的春節!”乘火車往喀什途中,同車廂的健談小哥“不疑有他”的推測,其實全然估計錯誤,我們誠實以告:“真是誤打誤撞。”

Advertisement

幾番協調的出發時間,從未將古爾邦節納入考量,更正確的說,是壓根兒沒想湊這觀光客趨之若鶩的熱鬧。

儘管並非專程前往,卻也樂得共襄盛舉,為節慶延長戰線的市集,盡是金光閃閃的鍋碗瓢盆、花樣繽紛的布匹頭巾以及目不暇給的亮晶晶首飾,跟着逛、跟着看、跟着買,恰恰印證“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喀什地處新疆的南部,又名“喀什噶爾”,玉石之城的意思,毗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南疆的首府,維吾爾族的文化中心。喀什是一座燈火闌珊、人流不息的不夜城。當我們已進入寂靜黑夜時,落日的餘暉才灑進喀什古城的城牆、民居、街巷,這裡是中國日落最晚的一座城市。

宰牲節又稱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新疆每年也為此放假數天歡慶。

ADVERTISEMENT

古爾邦節是穆斯林最盛大的節日,時間為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即朝覲期的最後一天。這一天,也被稱為宰牲節,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都會在這天宰羊慶賀,節日一般要過3天,古爾邦節當天,多數人在家裡宰羊接待最為親近的客人,接下來兩天互相作客,共賀節日。

家家戶戶忙打掃

如同華人過農曆新年,節前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忙着打掃房子,準備過節禮物。節日前兩天的傍晚,我們在熱心的居民帶領下,來到蘇買亞家。她們已經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這是一座兩層樓高帶有天台的大房子。拉開大門裡的簾幕,鋪着嶄新地毯的寬闊廳堂出現在眼前,內牆掛着一台電視,下面擺放一張簡易床,供孩子們坐着看電視。這是一座中空的迴廊式建築物,廚房衛生間臥室環繞廳堂設計,光線從樓頂天台射入,抬頭望去,裝飾着精美雕刻的木頭房門廊柱,還有巨大的玻璃吊燈,讓人印象深刻。

一樓廳堂是家人平常活動的空間,蘇買亞的奶奶和老奶奶裹着頭巾,席地而坐,熱情招呼我們坐下。脫掉鞋子,沿着木頭樓梯走上二樓,左手側一個巨大的房間才是正式會客廳,伊斯蘭風格的壁龕裡擺放着一件件精緻的銅器和陶器,長桌上擺放着為古爾邦節準備的點心果品:散子、巴達姆、餅乾、無花果乾、冰糖,還有各種糖果。客人少的時候,一般會坐在右側的小會客廳。

傳統維吾爾族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古爾邦節也是親戚家孩子們聚會玩耍的時間。

聚族而居氛圍熱烈

傳統的維吾爾族家庭,一般都會有好幾個孩子,大人們聚族而居,孩子們也往往在同所學校上學,暑假又是節前,孩子們聚居玩耍,非常熱鬧,那種大家庭的熱烈氛圍,讓我想到每年假期在外婆家度過的童年光陰。

登上天台,視線頓時開闊起來,遠處連綿不斷的都是古城的老房子。有些房子的天台上還安裝了養鴿子的棚子。喀什人喜歡養鴿子,古城的天空中常能看到四處游弋的鴿群。

參觀完房子,我們一起在一樓廳堂席地而坐,很快,一大盤囊餅,還有切好的西瓜、羅漢果、果醬、茶水端了上來。這正是維吾爾族人家的日常待客之道。門口不時有孩子們抱着一顆顆羅漢瓜、西瓜進來,原來是親戚朋友們送來的節日瓜果。

拉麵拌菜香氣撲鼻

晚上八點多,晚飯時間。蘇買亞告訴我,今天特意請姨媽為我們做拉麵。在喀什,拉麵指的是維吾爾風味的拉條子,是一種混合了羊肉、番茄、洋蔥、黃蘿蔔及其他配料的拌麵。

案板上,姨媽切好了番茄、辣椒、馬鈴薯、皮芽子(洋蔥)、豇豆等配菜。本地家庭習慣用鑄鐵製造的深腹鍋做拉麵、抓飯,由於傳統飲食中很少單獨炒菜,故而不用帶把炒鍋。油熱後,姨媽先放入一半皮芽子炒至焦黃,取其香味,撈出不用。隨後放入羊肉爆炒,再加入番茄加蓋燜煮。番茄的湯汁充分熬出後,再加入剩下的皮芽子、馬鈴薯、豇豆等配菜,加水繼續燜煮。最後再放入辣椒。15分鐘後湯汁收濃,香氣撲鼻的拉麵拌菜就做好了。

我素來偏愛麵食,也曾自己在家做拌麵。看了蘇買亞姨媽製作的拌菜,才有所悟:洋蔥的運用之妙,唯有熱油爆炒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其香氣;番茄熬製時間必須充足,才能使湯汁飽滿,番茄紅素得以充分釋放。

蘇買亞奶奶製作的櫻桃醬,酸甜可口。

像花朵一樣的散子,節前大家會準備好散子、果干,還有各類糖果。

瓜果之鄉果醬多樣

奶奶把囊餅掰碎,招呼我們吃。小碗中的果醬引起了我的興趣,用小勺舀了一口,甜膩非常。蘇買亞告訴我,這是奶奶製作的杏子醬。喀什是著名的瓜果之鄉,每年5月到10月,各種水果輪流成熟,應接不暇。遵照時令,奶奶一般在5月底做櫻桃醬,6月做杏子醬,9月底做無花果醬。做好的果醬在冰箱冷藏,可以吃很久。

蘇買亞的漢語已比較流利,由她當翻譯,奶奶給我們講述果醬做法:“一小碗白糖加兩大碗水,在鍋中燒20分鐘,溶化成糖水,然後把洗好的一斤左右的杏子,放入鍋中,再熬製25分鐘,晾涼就可以吃了。”我把蘇買亞說的喝茶的小碗和吃飯的大碗比較了一下,大概是1︰2的對比,也就是說糖和水的比例大約為1︰4。

在喀什,果醬有兩種典型吃法:一種是用囊蘸着吃;一種是加水稀釋後冷藏,做成的冰果醬水,最適合夏天喝,一碗下去,暑氣全消。

奶奶繼續講述果醬的奧秘:“有兩種櫻桃,一種小的,酸酸的,可以做果醬,大的那種本身味道比較甜,一般直接吃,做成果醬太甜;比爾(榅桲的維吾爾語名字)一般不能生吃,味道比較酸澀,做成果醬很甜,我們也會拌在抓飯中吃。”看似簡單的果醬,奉行的卻是酸甜相抵的中和之道,過猶不及。

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喀什噶爾拉麵。

喀什拉麵不同於伊犁

事先和好的麵,在炒完配菜時已經醒好。只見姨媽把已刷油盤好的麵條,拆分成兩長條,然後像纏毛線那樣套在雙手,在案板上不斷摔打拉抻,隨後放入鍋中。

中國作家王蒙上世紀六十年代下放新疆伊犁期間,曾對此有過細緻觀察。他在小說《哦,穆罕默德阿麥德》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他做抻麵(當地叫‘拉麵’)的方法與伊犁的旁人不同,伊犁人是先把麵劑子做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後一一拉細,像毛線綹一樣懸掛在桌角邊,然後一鍋一鍋地煮。他呢,跪在氈子上,做了一個大麵劑子,裹上油,像盤香一樣地盤成一座小山,等到鍋開了,他飛快地拉起來,愈拉愈多,愈拉愈長,中間不斷,直到拉滿一鍋的時候,他才把麵從中間斷開。他說:‘這是喀什噶爾做拉麵的方法。’說起喀什噶爾,他滿臉的依戀之情。”

歲月變遷做法有變

姨媽拉麵的方法,與王蒙所描寫喀什噶爾拉麵的傳統做法似乎略有區別。她仍會將麵劑刷油後盤成一盤,只是為了方便,拉扯時將其拆分為幾段。儘管如此,喀什噶爾拉麵做法,絕不會混同於以伊犁為代表的北疆拉麵。歲月變遷,飲食做法亦有變化,但某些製作細節,仍頑固地保存着傳統的影子。

一會兒工夫,兩盤專門為我們做的熱氣騰騰的拉麵端了上來。我和友伴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感覺比以前吃過的都香。晚上9點半,我們匆匆告辭,趕乘前往巴楚的火車。我們約好,古爾邦節那天再來吃羊肉湯。

古爾邦節當天上午,喀什市艾提尕爾廣場上隨着音樂起舞的民眾。

在廣場上跳薩瑪舞

古爾邦節當天,當我們凌晨五點多,從巴楚趕回喀什,這天早上,人們往往聚集在艾提尕爾清真寺做禮拜,然後一起在廣場上跳薩瑪舞。

約10時30分,參加完禮拜的少數民族從清真寺中出來,開始在廣場上邊歡呼邊跳舞,諾大的廣場被人群佔滿,場面非常震撼。

由於薩瑪舞的主要參與者是男性,所以廣場上跳舞的幾乎都是男士,不少人還特地穿上西裝來參加。古爾邦節期間,艾提尕爾廣場上被擠得水洩不通,除當地人外,還有不少專程前來的遊客,有人甚至7點就來排隊,等了近3個小時。

古爾邦節當天食用的羊肉是用新鮮宰殺的羊燉煮而成,它是節日最重要的待客餐食。

羊肉極鮮美

蘇買亞家今天宰了一隻羊。由於家裡沒有壯勞力,他們請巴扎上賣羊的人幫忙宰好。我們到達時,羊肉湯已經做好。二樓會客廳,一大盤帶着骨頭的羊肉、拉麵、茶水,很快端了上來。和我在牛羊大巴扎所見差不多,當地人所謂的羊肉湯,就是以非常簡單的調料,大鍋燉煮羊肉。羊肉煮好後,既可以連湯端上食用,也可以裝盤食用。

剛宰的羊肉極為鮮美。吃完羊肉,我們到一樓看奶奶製作維吾爾族傳統美食羊雜碎。雖然行動不便,奶奶坐在地毯上仍能操持各種家務。只見她正在案板上切着羊肉、羊油、羊肝,這些東西切碎後與其他調料調配,和大米一起灌入洗好的羊腸,就是羊雜碎中的米腸子。廚房裡,巨大的羊肺已經清洗泡好,用來製作麵肺子。

蘇買亞已上大學的表姐蘇比依拉過來了。蘇比依拉告訴我,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做羊雜碎。平時她們基本不到外面夜市吃,家裡媽媽還有姑姑經常做給她們吃。

古爾邦節這一天,穆斯林要穿新衣,屠宰牲口(牛、羊、駱駝)。

新疆“宰牲節”

一年一度、意譯“宰牲節”的古爾邦節(又稱大節、哈芝節)後,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時間為每年伊斯蘭曆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用以紀念先知依布拉欣忠實遵循真主阿拉命令,欲將兒子依斯邁獻祭,阿拉見他通過考驗,遂命天使送來黑羊替代。

每逢此時,穆斯林都會穿新衣、屠宰牲口,將肉分送給窮苦者,讓所有穆斯林都能享用肉食。古爾邦節舉行的時間並不固定,這是因為伊斯蘭曆為純陰曆(完全以月相為準,新月出現時就為每月的第一日,十二個月為一年,不設閏月、年,而華人熟悉的“陰曆”則為陰陽曆,以置閏方式與陽曆調和),每隔2.7年就與陽曆相差一個月(19年即相差7個月),導致月份與季節沒有對應關係,一年到頭都可能遇上古爾邦節。

當天民眾會盛裝參加會禮,當日經濟寬裕的朝覲者要進行“宰牲”,按照經濟能力有羊、牛、駱駝三種選擇,無論哪種動物,都要外觀好看且健康。新疆有10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當天穆斯林會舉行盛大慶祝活動,最熱鬧的地方則是在喀什。

古爾邦節的第一天,必須要去看望長輩和兄弟姊妹,之後會到姻親家中相互作客,而小朋友是最高興的,因為可以收壓歲錢,最低是人民幣20元(約13.20令吉);家中會準備饢、水果、糕點等,羊肉是一定要有的,大家一起吃。

百年茶館

原始的快樂

蘇買亞那在親戚開的餐館打工的哥哥也回來了。今天雖然過節,餐廳的工作依然沒停,每天中午2點到5點,他可以回家休息。說起艾提尕爾廣場上人人大跳薩瑪舞的熱鬧,他告訴我們,不光古爾邦節,平時大家聚會的時候也會跳薩瑪舞。

這讓我忽然想起,在老城百年茶館喝茶的那個下午。四百多平方米的房間裡,茶客席地而坐,一邊喝茶,一邊欣賞維吾爾族傳統樂舞表演。一個表情滑稽的老漢,邊拍打着手掌,邊蹦跳跳薩瑪舞雙腳,那份原始與快樂,很快帶動遊客一起跳起來。

午飯後,孩子們圍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熊出沒》。我忽然發現,牆上鐘錶的時間比北京時間整整慢了兩個小時。“我們年輕人用的都是北京時間,他們還是習慣土方法的新疆時間。”蘇比依拉解釋道。

文 \ 艾江濤      圖 \ 于楚眾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