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國庫研究報告 大馬人健康水平提高

(八打靈再也1日訊)國庫研究院(KRI)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與數十年前相比,如今馬來西亞人的整體健康水平有所提高,惟健康收益在人口分布方面並不均勻。

國庫研究院今日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發布《馬來西亞的社會不平等與健康:2020年家庭狀況第三部分》報告。

Advertisement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數十年,馬來西亞人的整體健康成果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馬來西亞人現在的壽命更長,但並非人人同等享有。

“例如,在2020年出生於砂拉越或吉隆坡的男性新生兒,預計將活到74歲左右,而在玻璃市,登嘉樓或吉蘭丹的男性新生兒,預計只能活到69歲,當中相差了5年。”

報告指出,除了按性別,種族和州劃分的健康結果差異外,收入和職業這些社會因素,在影嚮健康狀況方面發揮重要角色,其中健康狀況不佳在低收入人群中更為普遍。

“工作可以促進健康,因為它提供了重要的收入來源,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健康狀況,包括購買提升健康的商品和服務。”

ADVERTISEMENT

“但是,工作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嚮,包括因工作量過多而引起的壓力,以及其他無法控制的情況。”

報告指出,馬來西亞勞動年齡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面對健康問題。

“例如,在2019年,和其他職業相比,無薪員工(unpaid workers)或家庭主婦(home makers)的高血壓患病率最高,達34.7%。”

“其他職業群體,如政府或半政府僱員,高血壓患病率為29.4%、私營部門僱員為18.8%、自僱人士為30.7%。”

此外,工作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系不容忽視。報告指出,在2015年,私營部門僱員、自僱人士和無薪員工或家庭主婦方面,大約每3人當中,就有1人面對精神健康問題;政府或半政府僱員方面的比例則較低,大約每4人當中,1人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此外,報告指出,預期壽命或一個人可以活多少年,是評估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

“在2020年,男性和女性新生兒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72.6歲和77.6歲;相比之下,在50年前出生,也就是1970年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齡分別為61.6歲和65.6歲。”

“在馬來西亞,預期壽命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兒童和產婦死亡率降低的結果。”

出席這次線上發布會的有國庫研究院主席丹斯里諾莫哈末耶穀、國庫研究院資深顧問兼經濟學家佐摩、國庫研究院研究員娜茲哈、賈魯羅瑪丹以及瑪占梅嘉慕紮法。

*****

諾莫哈末耶穀指出,今時今日,我們必須克服新的緊迫挑戰,心髒病、癌癥和精神健康等非傳染性疾病這些問題更為普遍,也是造成我們人民健康問題的最大因素,以及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他說,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兒童現在面臨各種營養不良問題,例如體重過輕,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以及肥胖。

他指出,在2019年,每5名5歲以下的兒童,就有1人發育不良;18歲以下,每3人當中就有1人屬癡肥(obese),我國是亞洲國家當中,兒童癡肥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瑪占梅嘉慕紮法(左起)、賈魯羅瑪丹以及娜茲哈就發布的報告作出進一步說明。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