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嘔吐未必是腸胃問題 揪病源對症下藥

文◆王曉宇《明報》

把食物置放在攝氏4至60度之間的「危險溫度」,容易令細菌滋生,其實,正確解凍冷藏食物的方法應是放在攝氏0至4度的雪櫃內或流動的冷自來水,放置在室溫超過4小時的食物不宜進食,也要確保食物徹底煮熟及翻熱。

Advertisement

家庭醫學張宇醫生

養和駐院醫生曾尚賢

(香港訊)嘔吐的原因有“無限可能”,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張宇醫生指出,嘔吐這個徵狀並不局限於腸胃問題,而小朋友和成人出現嘔吐的原因不盡相同亦多不勝數。

小朋友嘔吐:可以是由食物中毒、腸胃炎、吃得太飽、鯁骨或暈車浪所致;輪狀病毒感染也屬常見;亦可因嚴重疾病如肺炎、腦膜炎、心肌炎、腸套疊及小腸氣等引起,又或者誤吃了家中的清潔劑或成人藥物都可以引致嘔吐。

ADVERTISEMENT

成人及長者嘔吐:常見原因為腸胃炎,但亦可以因盲腸炎、嚴重便秘、耳石症、腫瘤、中風、前庭神經炎及生蛇等疾病誘發;或者手術或電療後產生腸道黏連阻塞;血糖過高亦可引起酮酸中毒致嘔吐。其他原因包括藥物副作用、精神病患及創傷,甚至有年輕女性胡亂服藥減肥,結果劑量過高而引起劇烈嘔吐。

嘔吐多與食物有關

張宇表示,大多嘔吐都與吃錯東西有關,但如果是由於其他原因所致,有時醫生亦未必可以立即準確分辨背後原因,例如早期盲腸炎引起的嘔吐,有可能會以為是普通腸胃炎,直至出現典型的右腹劇痛,才能確定成因。所以重點是持續觀察症狀變化,有需要時覆診。

他強調,處理嘔吐最重要是查找背後的原因,在確定原因前不應胡亂服藥。

勿自行服用止嘔藥

“嘔吐與咳嗽一樣,都是保護身體的自然反應,例如食物中毒後嘔吐可以把毒素排出體外,所以不應自行服用止嘔藥。若嘔吐由於其他嚴重問題所致,例如腸塞,只靠藥物抑制嘔吐徵狀,反而可能會拖延病情,適得其反。”

他提醒市民若嘔吐同時伴隨其他徵狀,如嘔吐物帶有鮮血、暗紅血液或咖啡渣血液、腹痛、腹脹、嚴重頭痛、發燒、咳嗽、脫水,甚至休克等,可能反映問題不簡單,需要立即求醫。

對於輕微或已確定原因的嘔吐問題,一般在處方適當藥物治療後便有助減輕不適。至於由疾病引起的嘔吐,則要由病源入手,例如酮酸中毒引致嘔吐需要使用胰島素降低血糖水平、由感染引起的嘔吐則需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患者避免脫水鉀低

除了找出引致嘔吐的原因外,病人還要避免脫水和鉀低,故必須補充足夠水份及礦物質。張宇表示,礦物鹽飲料需按指示比例沖調,身體才能吸收得最好,補水時亦切忌“灌飲”,而是要分開多次小量啜飲,否則可能會令胃部脹起、刺激嘔吐發作,若脫水嚴重則要安排入院“吊鹽水”補充。

嘔吐同時會清空胃內的食物令人感到肚餓,他建議患者,可以進食一些稀粥加少許鹽調味,幼童則可如常飲奶,在徵狀紓緩後再循序漸進恢復正常的飲食。他提醒,注意食物衛生是預防嘔吐的重要一環,家長亦可考慮讓小朋友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作預防。

他提醒,嘔吐並不局限於腸胃問題,而小朋友、成人和長者出現嘔吐的背後原因不盡相同,必須從病源入手才能對症下藥。

照顧嘔吐患者5大重點

◆留意除嘔吐外有否其他徵狀,若徵狀持續應盡早求醫。

◆預防脫水及鉀低,補充水份時宜分多次小量攝取,勿“灌飲”刺激胃部。

◆成人或長者嘔吐後可以逐步進食一些稀粥加少許鹽調味,幼童則可如常飲奶。

◆未能坐起嘔吐的兒童和長者,以及癲癇發作病人,應讓其側臥以防嘔吐物阻塞氣道或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

◆適當處理嘔吐物及注意家居環境衛生,包括使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徹底清潔家居,以免其他家人受到感染。

預防勝於治療 暸解兒童常見傳染病

初生嬰兒出生時,父母必定大為緊張,特別是目前新冠肺炎仍然肆虐,更令父母擔心小寶寶會因為抵抗力較差而生病。

以下4類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包括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家長們對這些傳染病了解嗎?有哪些預防方法呢?

1.急性腸胃炎

養和醫院駐院醫生曾尚賢表示,零至一歲初生嬰兒最常見的傳染病是急性腸胃炎,因為當他們開始慢慢長大,會把手或者小物件放進口內,若帶有病原,例如輪狀病毒就會引致腸胃炎,一般會出現肚瀉、嘔吐、發燒、小便量減少等。

他指出,目前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輪狀病毒,患者要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脫水。

預防Tips:要預防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他提醒家長要多注意家居衛生,特別是為初生嬰兒換尿片的地方,也可以透過餵哺母乳,把媽媽的抗體傳給嬰兒。此外,家長亦可考慮讓嬰兒接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有研究指其有效度達九成。

2.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然而,由於流感病毒株可能會不時改變(出現抗原轉移情況),上一季度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力也會隨時間減弱,所以,建議家長每年必要的話,為子女安排接種流感疫苗。

預防Tips:可透過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預防。

3.手足口症

另一種小兒常見的傳染病是由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高峰期是初夏至初秋,但在冬天有一個小高峰。曾醫生表示,腸病毒有70多種,常見的是腸病毒71型(EV71),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傳播。患者的口腔會出水泡、紅點、潰瘍、疼痛,導致進食有困難;手掌、腳掌位置也會出現紅疹。

手足口病可引致嚴重併發症,例如腦膜炎、腦炎、小兒麻痺等,嚴重甚至會致命。

預防Tips:家長必須注意小朋友的個人衛生,特別是在外玩耍、如廁後要為他們徹底清潔雙手。曾醫生亦提醒,由於腸病毒可以殘留於糞便內兩星期,所以即使小朋友已康復,糞便仍有機會傳播病毒,父母要注意把清潔用品分開擺放。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常見於12歲以下兒童。曾尚賢指出,一般人出水痘後可以自行痊癒,不過部分患者的傷口可能會出現細菌感染,免疫力較弱人士,包括初生嬰兒染水痘後,較大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肺炎和腦炎等。

預防Tips:水痘可以透過接種疫苗預防,約九成人接種疫苗後,都可以產生免疫能力。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