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售價1萬至2萬元 網上賣嬰

(吉隆坡16日訊)隨著“中間人”利用社交媒體向欲領養嬰兒的夫妻索取多達1萬5000令吉的款項而揭發網上買賣嬰兒的交易,顯示社交媒體已淪為新生嬰兒的買賣市場。

Advertisement

 

馬新社報道,這些號稱“中間人”的個人或團體,借助各種社交媒體,通過嬰兒買賣來獲取報酬。他們在社交媒體平台以“養子”(anak angkat)作為關鍵字,讓欲領養的夫妻獲得相關資訊,並索取1萬至2萬令吉的款項。

ADVERTISEMENT

 

據了解,這些中間人要求的收養程序簡單,有意供養孩子的夫妻只需要填下個人資料,如職業及住處,並確保有能力負擔包括生母的生產費及日後生活費等的1萬至2萬令吉款項。

 

一些新生兒的定價甚至因為公民和非公民身分而有所不同。

 

在其中一些個案,欲領養的夫妻除了需要支付2000至7000令吉訂金,作為生母在私人醫院的生產費用,同時作為支付生母接下來生活費用的補貼金。

 

兩名不願具名的婦女告訴馬新社,她們通過社交媒體獲得領養新生兒的資訊,而收養費用介於1萬至2萬令吉,但最終沒有達成有關交易。

 

35歲的斯瑪(非本名)透露,去年初,她從社交媒體獲得領養新生兒的資訊,當時有一名中間人向她索款,並要求她進行銀行轉賬,讓她險些被騙上千令吉。

 

中間人負責交易

 

她說,她當時要求必須見到嬰兒,但這名中間人卻強迫她先匯款先,而且禁止她與生母聯系。

 

“我被要求支付1萬5000令吉的款項,作為生母生產及補貼金。”她說,這筆交易由一名中間人負責。

 

30歲的菲紮(非本名)表示,她因為結婚5年仍無子,因此一直有領養孩子的願望。

 

她透露,她曾通過社交媒體與兩名生母進行交易,但因為生母要獲得更高的報酬,因此

交易不成。

 

“我感到壓力,因為我已經買了所有的嬰兒必需品,但最終卻被生母拒絕,因為有其他夫婦承諾給予更高的報酬。”

 

她說,她至今在社交媒體仍會收到領養新生兒的相關信息。

 

詢及為何不依循正規管道領養,如向社會福利局註冊,斯瑪和菲紮不約而同聲稱,除了程序緩慢,加上需要經過篩選的過程,以及無法挑選嬰兒的性別,所以才會被社交媒體宣傳“廣告”所影嚮。

 

另一方面,聯邦直轄區兒童保護協會主席沙阿茲米說,通過社交媒體領養新生兒,因領養父母的資料不齊全,也就無法有效監控他們的行動,令人擔憂新生兒的未來。

 

“通過社會福利局,領養新生兒的父母都有資料記錄在案,同時可以監控嬰兒被領養的情況,確保嬰兒有被照料。因此,我對通過社交媒體所領養嬰兒的命運感到擔憂,他們是否獲得養父母很好的照顧。”

 

此外,他指出,若該名嬰兒沒有報生紙及公民身份,而生母在交出嬰兒後失蹤,都是需要關註的事情。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