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0/PAS1626WPPH-5241011-10008.jpg)
本報特派:黃秀湘
(泰南合艾13日訊)創立於2020年的泰南合艾黃大仙宮,短短4年內香火鼎盛,成為遊客必到此熱門打卡景點之一,它是馬來西亞與泰國唯一主要供奉黃大仙師的廟宇,創辦人是來自吉打州的商人張春福。
位於泰南合艾康蓮2路第九巷的黃大仙宮,每天吸引很多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等地的善信前來膜拜祈福。每逢學校假期或週末,該宮更是人氣鼎盛。
該宮供奉著一尊高達11尺9寸、重達3噸,價值約18萬令吉的黃大仙聖像,整體氣勢非凡,單單是覆蓋於聖像上的真金箔便耗資約6萬令吉,讓整尊聖像更顯莊嚴神聖。
黃大仙宮主祀黃大仙師,同時也供奉觀世音菩薩、濟公活佛和財神爺。今年6月,該宮從中國陝西西安財神故里非遺祭祀趙財祖基地(總廟祠堂)恭請了財神爺聖像入宮安奉。
因此,該宮也成為趙財祖文化的首個海外發展基地,創辦人張春福更被委任為該基地的文化對外發展總理事長,肩負起推廣和弘揚財神文化的重任。
張春福接受《光明日報》記者專訪時,侃侃而談他與黃大仙師結緣的奇妙旅程。
他回憶起自己在1995年到香港工作的經歷,當時聽聞當地著名的黃大仙祠,該廟宇在海外享有盛名,非常靈驗,有求必應。儘管如此,他在香港工作了七八年,卻始終未曾親自前往膜拜。
他說,某天,一名同鄉朋友的女性友人來到香港,渴望去黃大仙祠祈福,並請求他帶路。當時他在廟內虔誠地向黃大仙祈求工作順利。當天膜拜後,他的事業便一帆風順,甚至將生意拓展至日本。
特從中國請回香火
然而數年後,他的生意卻突然遭遇重創,讓他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境地。無奈之下,他返回大馬,也嘗試在泰南合艾尋找新的契機,但屢屢失敗。
在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透過朋友認識了一位能通靈和修行的“阿姐”。阿姐在通靈時告訴他,由於他曾向黃大仙許願卻未去還願,導致運氣受到影響。於是他立刻安排好一切,飛往香港的黃大仙祠還願。隨後,他在合艾經營的貿易生意,也奇蹟般蒸蒸日上。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生意又一落千丈。經過阿姐的通靈,他才得知黃大仙曾指示他必須在合艾設立一座黃大仙宮,而他卻未曾重視。
他回想起創辦廟宇的過程,並非易事,因需要尋找巨額資金,但籌備工作總算都順利推進。
他透露,正當他為選址而煩惱時,朋友告訴他合艾市內有一座空置的廟宇,因為搬遷而閒置。經過與該廟宇地主的商討,對方欣然同意讓他創辦合艾黃大仙宮。
他隨後特從中國黃大仙故里浙江省金華市的黃大仙祖宮,將香火請回合艾。在眾多善男信女的慷慨支持下,黃大仙宮很快便落成,接受信眾的香火。
他提到,該宮的建築設計和名稱“合艾黃大仙宮”都是在向黃大仙師請示後確定的。
籌款遷風水寶地建廟
合艾黃大仙宮理事會已計劃購置一塊風水寶地興建全新廟宇,並在黃大仙師指引下,成功找到了理想地點。
張春福解釋,當年他在現址創辦黃大仙宮時,曾向土地公祈求許可,並承諾會在該地駐留3年後搬遷。如今,許諾搬遷期限已過,而黃大仙師也已下達指示,要求購置新地興建廟宇。
他透露,新地段位於背山面水的絕佳風水寶地,理事會計劃按照中國黃大仙祖宮的建築設計模型來興建這座新廟,整體工程費用預計逾2000萬令吉。
他補充,理事會已經著手處理購地相關事務,並計劃於明年正式展開籌款活動,為新廟的建設籌集所需資金。
慶寶誕派米惠馬泰團體
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寶誕,這一天是合艾黃大仙宮一年中最隆重的祭拜盛典之一。今年,黃大仙宮派發逾8230包白米,惠及馬泰國多個慈善團體、廟宇以及村莊,展現慈善精神。
今年的慶典於9月25日隆重舉行,《光明日報》有幸受邀參加了黃大仙師寶誕的祭拜及白米布施儀式。來自吉打的許多善信專程前來,並踴躍加入志工團隊,協助活動順利進行。
張春福說,最初在2020年和2021年寶誕期間,該宮只派發了數千包白米。自去年起,該宮決定派發8230包白米。
這些白米來自世界各地的善心人士捐贈,受惠單位有合艾市內的103個村莊的村民、鄉村環境衛生組、貧困家庭、聾啞學校、孤兒院、老人院、盲人學校、殘障學校等慈善機構、合艾斗母宮、合艾九皇爺廟、大智佛教學校和合艾財神爺宮,大馬莪侖斗母宮和新文英玄靈宮等。
相傳黃初平修煉成仙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自號“赤松子”以行醫濟世為怀而廣為人知,衪于山中修鍊得道,先后因為
“汲井愈疾”而有“救人之功”、“祈晴祈雨”和“隨感隨通”的仙蹟。
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和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得到宋代皇帝敕封為“養素真人”和“養素淨正真人”的兩個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