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某州政府高層涉貪】反貪會:舉報前泄露消息 吹哨者失保護資格

(八打靈再也16日訊)反貪污委員會主席丹斯里阿占峇基說,根據法律,若吹哨者(Whistleblower)在向當局舉報前擅自向公眾泄露違法行為信息,將失去申請吹哨者保護的資格。

阿占峇基是於今早為反貪會和媒體槍擊活動致辭時,如是指出。盡管他沒有明言何事,但相信與沙巴州議員被指集體索賄的事件有關。

Advertisement

“對於吹哨者的保護法,各國都有法律和程序來確保舉報人免受不當報覆,但必須依法行事,以確保其有效性並防止濫用行為。”

他說,一般公眾誤以為凡掌握犯罪信息者都可以申請吹哨者保護,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吹哨者若涉案不獲保護

他指出,在兩種情況下,吹哨者無法獲得保護,第一便是不能向公眾披露違法行為信息後才申請舉報者保護。

ADVERTISEMENT

“這是因為他可能曝露了自己的身份,並泄露尚未經證實的信息;因此,吹哨者向執法機構舉報或投訴之前,期望執法者保證對他的保護是不合理的。”

他續說,如果調查後發現,吹哨者涉及所披露的罪行,同樣會喪失申請吹哨者保護的資格。

“根據2010年吹哨者保護法令第11(1)條文,如果執法機構發現吹哨者涉及所披露的不當行為,則可以被撤銷保護。”

他強調,欲申請吹哨者保護,個人需要直接向政府執法機構舉報,且在滿足法令下的條件後,反貪會將根據2010年吹哨者保護法對舉報人作出保證和承諾。

“當中包括舉報人的身份和所提供的信息均保密,不會向任何人透露,即使在法庭訴訟期間也是如此,與舉報人不會因披露而受到民事、刑事或紀律處分,並受到保護,免受影響披露後果的任何行動。”

阿占峇基補充,在有關法令下,與吹哨者有關系與聯系者,也將一並受到當局庇護。

據《當今大馬》日前的報導揭露,有數名沙巴州議員涉嫌收受數十萬令吉的賄賂,以換取在某州政府項目中的利益,而報導中還公開涉及的錄影視頻和銀行交易記錄。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