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友弟WVC樂團聯手 爲南洋名曲注入爵士樂風

2007年,本地女歌手友弟在男歌手阿牛的牵线下结识了爵士钢琴家郑泽相。来自马六甲的郑泽相从中学时期便开始接触爵士乐,后来到美国主修此门音乐。

Advertisement

2006年,郑泽相回国之后,与3名好友组成WVC爵士乐团,由郑泽相负责弹钢琴,Julian Chan吹萨克斯风,AJ Popshuvit弹贝斯,KJ Wong负责打鼓。

过去多年,享有南国之莺美称的友弟以演唱上海经典时代曲而广受乐迷喜爱。2009年,她有意把南洋经典名曲重新改编,以呈献一场名为《摩登南洋》的音乐会,当时,她马上想到郑泽相。

ADVERTISEMENT

于是,友弟便与WVC爵士乐团展开合作,并为南洋名曲注入爵士乐曲风,并由她以悦耳的嗓音来演唱这些南洋名曲,再搭配WVC爵士乐团的精湛演奏,使得这场音乐会火花四射。

《摩登南洋》获得观众的好评也促使他们接下来再度合作联办更多主题性音乐会。2013年,友弟与WVC爵士乐团再次合作,即由友弟策划兼主唱,郑泽相担任音乐总监,并邀请本地导演李添兴负责编写剧本和执导,联手炮制演歌音乐会《Kopisusu咖啡酥酥》,重现我国娱乐界于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辉煌盛况。

“Kopisusu”既是本地人爱喝的饮料之一,也是一首马来民谣的名称,曾于六十年代被改编成马来流行曲,由当时著名的本地马来歌手莎罗玛(Saloma)演唱,她也是已故本地著名马来艺人比南利(P.Ramlee)的妻子。

获颁最佳演绎奖

2013年,友弟与WVC爵士乐团在《Kopisusu咖啡酥酥》演歌音乐会里重新改编此歌曲,两者的配合犹如咖啡配炼奶一样绝配,且赋予南洋经典名曲全新的风味。

这场演歌音乐会在友弟与WVC爵士乐团默契十足的合作下深受好评,并曾于2014年第11届BOH Cameronian艺术奖上获颁最佳个人演绎奖和最佳组合演绎奖。

爵士樂 始於新奧爾良

郑泽相自13年前回国之后,便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本地推广爵士乐。他曾在美国主修爵士乐,对享有“爵士乐之都”美称的新奥尔良也极为了解。

“新奥尔良是一个文化和语言多元的城市,这也促使起源于当地的爵士乐,除了以美国黑人音乐为根源,也融合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形成如今风格多元的爵士乐。爵士乐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随后流传至亚洲。五十至六十年代,影视大亨邵氏兄弟成立的电影公司不但制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电影,其中许多电影更是以爵士乐当配乐。”

友弟说,上海时代曲是中国民间音乐与爵士乐的融合,并于二十世纪的廿年代在中国上海开始盛行。五十年代初,因上海局势不稳定,时代曲随后流传到香港,并于五十至六十年代在香港盛行。

郑泽相接口说,同样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南洋也同时盛行爵士乐。

“其中,由我国已故著名马来艺人比南利创作,于1960年发行的经典马来名曲《Getaran Jiwa》就是一首以爵士乐形式来演奏的歌曲。无独有偶,1961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不了情》,主题曲前奏也与《Getaran Jiwa》的前奏很相似。”

友弟唱歌張吉安說故事 說唱音樂會贏口碑

2015年5月,友弟与WVC爵士乐团曾到槟城呈献《墟上的春光》音乐会,当时,她除了演唱多首以爵士乐改编的南洋名曲,也邀请了本地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到场说故事,两人联手呈献一场精彩的说唱音乐会。

友弟说,这场说唱音乐会的表演地点是在槟城的兴巴士艺术中心(Hin Bus Art Depot),那里原本是巴士维修厂,后来被荒废多年,如今已成了艺术中心。

“我觉得那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于是邀请张吉安来说故事。”

音乐会获得观众的热烈回响,促使他们于2017年9月再度联手呈献《摩登大酒店》讲古音乐会。

“《讲古音乐会》是配合吉隆坡联邦酒店60周年纪念而演出。吉隆坡联邦酒店于1957年,也就是我国独立同一年建竣,当时,它也是吉隆坡的娱乐表演中心之一,因此非常具有历史意义,且是一座充满历史故事的酒店。我们希望通过在酒店里演唱南洋名曲和说故事的方式,重新把南洋在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辉煌娱乐文化介绍给观众。”

友弟说,她是从当创作歌手起家,因此,她很了解,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她每次演唱歌曲之前,都会先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拟集结南洋名曲背后故事

这也使到她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都会想先了解当地的故事,并为当地观众呈献富有地方故事色彩的音乐会,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坐落在吉隆坡苏丹街的柏屏戏院(Rex Cinema)记载着许多老一辈吉隆坡人的回忆,我也计划未来可以在哪里呈献讲古音乐会。”

她也打算未来把多首南洋名曲的故事集结起来录制成视频,好让乐迷在聆赏南洋名曲的当儿,也能通过影像了解到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吁政府贊助資金

郑泽相说,虽然他们没有丰厚的资金,但他们愿意以有限的经济能力来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

此外,他也希望通过与友弟合作的方式,把南洋名曲加以改编,并注入爵士乐曲风,让爵士乐与本地文化得以互相融合。

“我也计划与本地历史学家邱武英合作,以呈献更多关于本地历史故事的表演。”

另一方面,友弟呼吁政府给予本地音乐人和团体更多的关注,并提供资金援助,让本地音乐人和团体有更多的演出机会。

盼羅惹文化重新發揚光大

友弟说,人的眼睛和嘴巴都可以闭上,但耳朵却是永远张开的。因此,音乐是世上最好的沟通媒体,它可以跨越语言的界线,将各种族群和文化的人聚在一起互相交融。

“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我国娱乐界很多元也很开放,东西方文化互相融汇,形成丰富多元的文化大杂烩,这种‘罗惹’(Rojak)式的文化交融有很强的生命力。反之,现今的本地娱乐界却比以前保守。我希望通过把南洋名曲与爵士乐融合的做法,可以把富有本地特色的‘罗惹’文化重新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亚洲乐坛无疆界

她披露,在七十年代,一代歌后邓丽君为了迎合东南亚市场的需求,曾经翻唱过多首印尼民谣,其中,脍炙人口的名曲《甜蜜蜜》便是改编自印尼民谣《Dayung Sampan》。

“当时,邓丽君除了以中文演唱这首歌曲,也以印尼语演唱这首曲子。一些来自港台的歌手也会翻唱东南亚的民谣,由此可见,当时的亚洲乐坛呈现出文化无疆界的盛况。”

此外,郑泽相说,当时的歌手多以“跑码头”的方式到各地巡回登台表演宣传,而这种表演方式也进一步强化音乐可以跨越区域,文化可以互相交融的特色。

“由本地作曲人陈艺华和作词人陈平业联合创作的南洋名曲《南海姑娘》叙述一名美丽的姑娘走在槟城沙滩上的情景。无独有偶的是,这首南洋名曲与来自巴西的名曲《The Girl from Ipanema》(伊帕内玛姑娘)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者是由巴西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奥卡洛斯裘宾(Antonio Carlos Jobim)作曲,巴西诗人费尼希斯迪摩赖斯(Vinicius de Moraes)以葡萄牙语填词,歌曲内容是叙述一名姑娘在巴西的东南部城市里约热内卢一个著名海边──伊帕内玛漫步的情景,该曲也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巴萨诺瓦曲风作品。

巴萨诺瓦(Bossa Nova)是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国酷派爵士的一种“新派爵士乐”。WVC爵士乐团曾于2012和2013年与本地爵士歌手何芸妮合作,把《南海姑娘》和《伊帕内玛姑娘》两首经典曲子融合一起重新改编,让乐迷听出耳油。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