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5/01/wedding05-1024x576-1.jpg)
报道:马晓娟
照片由郑美金提供
在去年12月杪,身上有华巫血统的艾迪和拥有巫印裔血统的丽娜,连办马来式、中华式、印度式和阿拉伯式4种婚礼,体现了大马的多元文化特色,和乐融融。
艾迪的祖母郑美金(67岁)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24岁的艾迪是其长孙,有巫裔和华裔血统;孙媳妇21岁,母亲是印裔穆斯林,所以身上流有印裔和巫裔的血统,两人的婚礼多达4种形式,可用一个多元马来西亚来形容。
分别穿中东巫华印礼服
她分享,第一天注册日,一对新人身穿白色中东服装注册;第二天在女方举行婚宴,当时一对新人身穿印度礼服,变身成“宝莱坞(Bollywood)中的主角,活动上进行指甲花文身(Inai)习俗和跳舞。
“第三天女家婚礼上,男女双方穿马来礼服;到了第4天晚上,轮到男家举办婚宴,根据华人传统习俗进行。”
她说,当晚男方在怡保租用一座礼堂,进行装饰摆设,还特地邀请舞狮表演助兴和进行敬茶仪式,出席嘉宾约有200人。
她表示,当时一对新人用了大约700令吉租用一对裙褂长达2天,而她本身所穿的服装则是用红布结合越南布料缝制的服装,中间以珍珠缝上花卉图案,并以中式的翻领做设计。
郑美金:喜见长孙办华人婚礼
嫁给巫裔,但一直心系中华传统的郑美金说,看到长孙和孙媳妇穿上中式传统裙褂进行华人婚礼,她满怀欣喜。
她说,这是她的第一个内孙结婚,她感到很安慰,毕竟年纪大了,望着孙子在大家的祝福下完成中式婚礼,让她感到心愿已了。
郑美金是怡保中央公市的鱼贩,大家都称她“Kak Ros”,带着头巾的她,面对各族顾客时,时而操流利国语,时而通畅的广东话,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板娘,她心中一直保留着对华人传统习俗的坚持。
当时一对新人身穿红彤彤的裙褂,在礼堂举行婚宴,现场背景还挂着“囍”字,亲朋戚友也配合一对新人,男的穿唐装,女的穿旗袍或红衣,喜气洋洋。
异族通婚昔日多不获支持
郑美金说,1973年,来自打巴地摩的她嫁给了祖尔,过来搬来怡保,老伴现已76岁,两人婚后育有2男2女,当时结婚时,她本身有进行华人结婚礼俗,身穿白色婚纱,也有进行马来传统结婚习俗,只是当时不盛行裙褂,所以没有这么穿。
在旧时代,异族通婚多不太受家人的支持,郑美金回忆50年前的情景时说,当时出席的亲朋戚友不多,留下了丝丝遗憾和委屈,幸好获得母亲的支持。母亲现年86岁,也见证了外曾孙完婚。
她透露,目前在怡保中央公市的鱼档也是母亲留下来的,一家三代都在鱼档营业。
嫁友族 过节仍保留传统
她说,尽管嫁给友族,但逢年过节,她依然保持节日的传统习俗,例如年三十晚吃团圆饭和捞生等。
她表示,大女儿和二女儿出嫁时也是穿旗袍和裙褂出嫁,这次长孙结婚,身穿裙褂是女儿的主意。
她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如今社会开放,大家可接受异族通婚,而她有7名兄弟姐妹,其中4人是信奉伊斯兰,其家族成员也有洋人和印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