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根‧敦拉蕯的故鄉

北根這地方,如果沒有特別拿出來提,相信全馬沒有人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她坐落在彭亨州東部偏南的位置,距離關丹約45公里;她輻員廣闊,人口以馬來人居多,而華人只有一千餘人;她寂靜樸素,沒有特別顯眼的建築物、景點或地標……但,她有“皇城”之稱,因為這裡盛產“名人”,包括已故前首相敦拉薩及他的兒子現任副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前馬華總會長拿督李三春,然後還有好幾位彭亨州州務大臣……是地靈,也是人傑,好山好水孕育出好人材。

如要牽強附會,北根可解為北方之根。一方之根,樸素扎實──而這也正是北根給人的感覺。

Advertisement

位於彭亨州南端的北根華人不多,約千多人,多集中在小鎮。若不是因為這裡盛產名人,華人相信對北根會更為陌生。這裡是已故前首相敦拉薩的家鄉。他的兒子,現任副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也是從這裡開始其政治生涯。

來到北根,應該去看看敦拉薩的老家。那是傳統的老房子,與鄉間的傳統馬來屋並無兩樣。是住的人改變了屋子的命運與氣質。

我見到這棟房子時,全國大選正如火如荼進行,旁邊新建的房子(供納吉回老家時居住)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而老房子卻不曾心動,依然安祥,世間的紛擾,似乎與它無關。

如果你不知道這棟房子的來歷,在你眼中,它就只是一所最普通不過的馬來高腳屋老房子,那也算了,反正它也不期待你的青睞。

ADVERTISEMENT

除了敦拉薩父子,馬華前總會長李三春也源自北根。據當地潮州會館主席鄭德隆指出,李三春在這裡度過了童年。李三春當年在北根的故居是一間老店屋,可惜店屋早改成燕屋,無緣入內參觀。

附近有一小河,是彭亨河支流,流水潺潺,據悉,李三春小時候常到這河游泳。“他下課後,放了書包,就往河裡跳。”鄭德隆還是李三春的學弟呢,談起學長,難免多話。今天小河早已沒有李三春的身影,只是河還是河,北根依然是北根。

鄭德隆繼續向我介紹說,不少彭亨州的州務大臣也在這裡出世,例如卡里耶谷。一個平凡的小地方,出了多位名人,是風水好,還是樸實民風有助於孕育領袖?

想吃豬肉

想到余美記

有華人的地方,通常都有豬肉吃。北根華人少,賣豬肉的飯店更少。全鎮只此一家──“余美記飯店”。

想在飯店吃豬肉的人一定得來“余美記飯店”!這有點像廣告詞,但卻是事實。

飯店老闆余耀昇說,一些外地來的華人,想吃豬肉,就會被介紹到這裡來。他笑稱,這是免費的廣告。

我問,為何只有你們一家賣豬肉?“那是爺爺留下的傳統,我們沒有想過要改變。其他飯店都沒有賣。”於是,豬肉成了飯店的招牌菜:滷豬肉、咕嚕肉……等等。

令人感嘆的是,這間唯一有豬肉吃的飯店後繼無人,未來可能面對結業的命運。

幾十年後,再踏足北根,我們可能無法在飯店吃到香噴噴的豬肉了。唉,還是“珍惜眼前豬”,大塊朵頤吧!

百年廟宇

神明顯靈

從中國南來落地生根的華裔,面對種種未知數,難免徬徨無助,神明就是他們精神的寄託,而廟宇則應運而生。在北根這裡也是一樣。

據說,北根是南來華人最先登陸的第二個地點,所以,這裡有古老的廟宇。

在眼前的列聖宮仍很新,建於幾年前,不過它的前身是北根舊區的古老廟宇。搬遷及興建神廟是當地華社努力的成果。

具有歷史價值的並不是廟宇外在的建築物本身,而是裡頭供奉的古老神像與用具。根據文字記錄,廟內的一些神像、石碑、神主牌、用具皆有百年以上歷史。其中一個“大唐本頭公石碑”更是有兩百多年歷史。

而所謂的神主牌,我們在古裝劇內看太多了,如今經過百年歲月洗滌的神主牌擺在眼前,卻是不知作何感受。沉沉實實的木牌,可曾藏著古老的靈魂?

與廟宇同在的還有一些傳奇故事。一名80歲的健壯老伯向我述說了這些故事:

有人見到身穿白衣的老公公在廟宇出入,可是廟內並無住人──他認為那是大伯公。

廟宇的橫樑老舊,急需更換。一人求神許願,如中福利部獎金,即負責更換。這人拿著一塊錢前往買彩票途中,忽聽聲音於耳中響起:現在每張彩票賣兩塊錢啊。他回頭張望,未見人影,半信半疑,折回取錢。果然,彩票是兩塊錢一張。這人中了500令吉,兌現諾言──他認為那是神明顯靈。

信與不信,這些故事將伴著這座廟宇繼續留在北根華人的心中。

丁貴路

不知丁貴是誰

北根的華人雖少,但卻有一條道路以華人命名──Jalan Teng Quee。我們且直譯為“丁貴路”。

丁貴路頗短,兩旁是老店屋,毫不引人注目,除了寫著“Jalan Teng Quee”的路牌外。

出乎意料的是,沒有人知道誰是“丁貴”?為何道路要以他的名字命名?我們僅知道的就是:“丁貴”是華人。

之前曾有建議要換掉Jalan Teng Quee的名字,不過,遭到當地華裔領袖反對,不了了之。

在這個國家,華裔留下的任何歷史痕跡,我們都想保留。北根的華裔也如是想。

老地方的老建築物

老地方通常都有老建築物。北根也不例外。

蘇丹阿布巴卡博物院於1976年開幕,作為博物院,它的歷史看來並不悠久,然而它的前身卻有一段歷史背景。

事實上,這所建築物被選為州物博物院是因為它的歷史背景。根據史料,博物院是建立在哥打伯南王宮(Istana Kota Beram)的舊址上。

又到了說故事的時候……。

英國統治彭亨州期間,英國當局建造了一座兩層樓的板屋。1886年,當英國參政司制在彭亨落實後,這兩層樓板屋就成了英國參政司羅德格的住宅。在彭亨州首府遷往立卑後,這間屋子就成了英國參政司的別墅。

1929年,這間板屋被一所雙層的水泥屋取代。二戰期間,日本佔領大馬,這間屋子被日本官員所住用。

1948年,彭亨州蘇丹接管了這間屋子,並把它重新命名為哥打伯南王宮。王宮裡面設置了一個謁見廳,作為舉行州政府官方儀式的場所。當蘇丹阿布巴卡王宮於1965年完工之後,它便不曾再被使用過,直至在1976年被改為一所博物院。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