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加熱釋果膠益腸道 蘋果通便止瀉

(香港訊)從西方營養學角度,蘋果既能通便,又能止瀉。仁安醫院營養師李向明表示,當中原因與“果膠”(pectin)有關。

果膠是水溶性纖維,大多集中在皮肉之間,如橙皮與果肉之間白色部分含豐富果膠,平時吃橙時撕去外層的白絲正正是水溶性纖維。

Advertisement

“果膠在水果的作用是將細胞黏在一起,加固細胞壁,使水果變得堅固,所以硬身果皮或厚皮的水果一般含有較多果膠。”

並非吃一次即見效

她說,果膠是多醣(polysaccharide)的一種,不被身體消化吸收,故沒有熱量;水溶性纖維包括果膠,被大腸內益生菌代謝後,能調節腸道pH值,有科學研究證實可預防大腸癌。

水溶性纖維可平衡腸道內的益菌和壞菌比例,有利腸道健康,對於通便止瀉有雙向調節作用。

ADVERTISEMENT

“果膠具吸水特性,可以使乾硬大便變得濕潤柔軟而容易排出,改善便秘問題。相反在腹瀉的時候,由於果膠能吸收腸道水分,令稀爛多水的大便可以較易成形,改善腹瀉情況。”

雖然蘋果含有果膠,但並非吃一次就能馬上止瀉通便,可能需要吃2、3星期才有效。

腹瀉勿連皮吃蘋果

有人說,“蘋果生吃通便,熟吃止瀉”,是否有根據?李向明表示,不論是生吃抑或煮熟的蘋果,都有助改善便秘和腹瀉,只是蘋果煮熟了有較多果膠,理論上效果更明顯。因為加熱會將蘋果細胞壁軟化和分解,更多果膠釋出。此外,不同狀態的蘋果果膠含量有所差異。

刊於(BMC Microbiology)的研究指出,蘋果渣果膠含量最高,其次是蘋果泥。蘋果渣主要是由皮和果肉,以及種子、莖製成,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一般沒有加熱煮熟。蘋果泥是煮熟蘋果肉後製成泥狀,製作過程中蘋果被磨爛,熱力令果膠充分釋出。

值得留意,蘋果皮含非水溶性纖維,能使糞便體積增大,增加與腸壁接觸,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以減少便秘。因此,腹瀉人士最好不要連皮吃蘋果,以及含高纖維的水果如木瓜、連皮提子等,宜食清淡食物及補充水分。

脾胃虛弱勿食蘋果 腹瀉患者可吃淮山

蘋果性味甘涼,具有生津、潤肺、健脾、益胃、養心等功效,可以健脾開胃消食、潤肺化痰止嗽,尤其適合在秋天食用。

仁濟醫院中醫師孫頴儀表示,大部分人都適合吃蘋果;不過,由於大部分水果性質偏涼,不是以補益為主要功效,故少用於食療。

她提醒,吃油膩食物容易腹瀉的人,脾胃相對虛弱,腹瀉時吃蘋果有可能加劇病情。

干淮山可長期食用

從中醫角度,腹瀉病因有虛有實。實症為外在因素引起,起病較急,病程較短;虛症很多時與體質有關,起病較緩,病程較長。實症和虛症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因決定治療方案。有見及此,食療性味都會較中和。淮山有健脾止瀉功效,乾淮山效果更佳,可長期食用。

對於腹瀉患者,孫頴儀推介以下食療:

避免病從口入 勤洗手防腸胃炎

雖然蘋果有助止瀉,但預防勝於治療,我們也要勤洗手,以防腸胃炎。

疫境下,大家必會帶備酒精搓手液,隨時隨地清潔雙手。

單靠酒精搓手未能完全阻止病毒入侵,部分病毒例如諾如病毒、腸病毒,不能被酒精殺滅,應以梘液徹底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食物保存不當易生菌

家庭科林永和醫生提醒,炎熱天氣下,食物保存不當易滋生細菌,引起腹瀉、肚痛等腸胃炎徵狀。

他表示,急性腹瀉常見原因是由進食受病原體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原包括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要預防腸胃炎,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前及如廁後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最少20秒。

腹瀉又咳嗽可做冠檢

腸胃炎有時會伴隨發燒,一旦出現發熱、腹瀉徵狀,難免擔心感染新冠病毒。

林永和表示,雖然文獻上記載感染新冠病毒後,有可能出現腹瀉徵狀,但臨床上少有患者單純只有腹瀉。一般來說,腹瀉通常與食物安全有關。如果腹瀉成因不明,而伴隨喉嚨痛、咳嗽等徵狀,建議不妨做新冠病毒檢測。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