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創校28年 學生驟減 檳吉台校630熄燈

(北海6日訊)馬來西亞檳吉台灣學校即將於6月30日熄燈,這所台灣外第一間由台商創辦的台灣僑校在創立28年後,因學生人數驟減,不得不走入歷史,成為海外第一所退場的台校。

Advertisement

台商在海外共創辦了6所台灣學校,即大馬和印尼各有2所、越南1所,而泰國的台灣僑校則已轉型為國際學校。檳吉台灣學校前身為檳城台灣僑校,創立于1991年2月,是台商在海外創辦的第一所台灣人學校。

該校校長池增輝(55歲)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由于時空變遷與主客觀條件影響,包括少子化、在馬台商外遷、教育政策等因素,讓招生日漸困難,學生人數驟減,校務營運困難,學校終究無法避免吹起熄燈號的命運,成為海外第一所退場的台校。

ADVERTISEMENT

基於以上各種因素,6年前,董事部已開會討論檳吉台灣學校的去向,並有了關校規劃,當時全校學生人數還有百多位,年复一年,送走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后,目前學生人數只剩下25人。

經過各方考量,5年前,台校董事部做出了3+2的決定,即營運多3年以讓小學部的4名學生畢業(今年),若學生人數增加,校方會再考慮延長退場時間,可惜這几年都沒有學生來源,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教材與台相同

池增輝說,該校設立的小學、國中和高中學制與台灣學制一樣,教材也與台灣相同,學生未來返台后升學,一樣可以順利銜接就讀大專院校。以往外籍學生(日、韓、馬)可以報讀檳吉台灣學校,外籍學生比例佔10%;不過,在5年前,大馬教育部規定檳吉台灣學校只能接收台籍學生條例。

“董事部的顧慮是讓小六生順利畢業,學生和學生家長都知道學校即將停辦,校內90%的學生會轉校至吉隆坡台灣學校就讀,其余的可能會轉去獨中或國際學校。”

目前的學生人數有小四1人、小六4人、國三2人、高一3人、高二7人、高三8人,有3名是外籍學生。師資多數來自台灣或留台生,學校停辦后,辭退人數共22位。

池增輝說,在2014年接任校長一職時,已知道學校即將停辦,開辦一所學校很難,關閉一所也不易,間中需要處理多項事宜。這些年,檳吉台灣學校的運作經費,主要來自學生學費、台灣政府教育局提供輔助金、以及台商的捐款和贊助。

董事部曾考慮設立幼儿園或轉型為國際學校,以招來更多學生,但因為與當時辦校宗旨背道而馳,最后決定是讓學校优雅退場。

學生對母校不捨

◆來自台北的鄭昌亮(17歲)是家中的獨生子,表姐們都是檳吉台灣學校的畢業生,目前需要集中精力面對4月的考試,待退場感恩惜別會后會返回台灣升學。

◆同樣是高三的蘇煒翔(17歲)最喜歡馬來西亞的天氣,雖然比較干燥,但四季如春,多年來已習慣大馬生活。學校范圍雖然很小,但是設備齊全,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如同小家庭般,關系非常密切。

退場感恩惜別會

馬來西亞檳吉台灣學校將於6月30日(星期日)舉辦“退場感恩惜別會”活動,從早上10時至晚上9時,活動緣起是讓學生風光交棒、教師美麗轉身、學校优雅退場,預計會有400人參与。

活動內容包括校史資料展覽、第14屆畢業典禮、退場儀式及感恩參會,校方呼吁在校師生与家長、曾經服務該校的師長、畢業校友及家長、協助和關心台校之台商与社會熱心人士踊躍出席這場具有意義的活動。

 

【新聞背景】

創校28年 援助海外台商孩子教育

馬來西亞檳城台灣僑校于1991年2月25日,開設小學部六班,租用韓江中學24間教室作為校舍;1996年3月8日遷校至檳城中路檳城閱書報社;2005年7月學校搬遷至威省才能園,更名為檳吉台灣學校。

創校28年,在歷任董事長細心經營下,解決海外台商子女教育問題,而且學生畢業后返台升學比例高達百分百。

學校創辦人兼第一任董事長為英業達集團前副董事長已故拿督溫世仁,其賢內助已故拿汀呂峟萱為第二任董事長,歷任董事長包括王振輝、拿督李芳信、拿督盧朝燃及洪鵬翔。

檳吉台校畢業生人數為小學部299人、國中部299人、高中部200人;曾經就讀學生則有745人。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