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國內

冠病阻隔天倫樂 大人小孩 一夜長大

(吉隆坡9日訊)一個家庭多位成員確診後,不會全部都安排在一個空間接受隔離治療,以致有小孩必須被父母關在房中自我隔離,也有一個家庭5個孩子被分開隔離,也有祖孫三代被迫在醫院和居家隔離中作出選擇。

在冠病行動室每一天為確診病患安排隔離的家庭醫生陳穎惠,在這個疫情期間,看盡許多家庭因此受到折磨,大人小孩都被逼著“一夜長大”。

Advertisement

她感嘆,什麼親子活動、幼兒早教甚至天倫之樂,都是個奢侈。

她在臉書分享3個真實故事,以此警惕民眾不要對冠病掉以輕心。

隔離中心爆滿 3歲兒關房自理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一個一家五口的家庭。

ADVERTISEMENT

她說,這個家庭除了一名3歲的兒子,其他人都確診,但是當時州內的隔離中心爆滿,很多人等不到位子,只能暫時居家隔離。

“我撥電去詢問詳情,才知道這個家庭的把沒有確診的3歲兒子關在一間房間內隔離。”

她說,為了保護他不受家人感染,家人只能忍心的將他關在房內14天,讓他自理。

“父母給玩具3C,把食物定時放在門口,但小孩哭喊著要出來、要媽媽、要抱抱、要陪睡、要尿尿、要如廁,但家人也只能無視。”

小男孩的爸爸說:“我沒有任何後援。僅有的幾個親戚也都確診了。我只能這樣……”

齊確診要分離 母為6孩操碎心

◆第二個故事。爸爸最先確診,冠病第四期,入院好轉後,降級到普通隔離中心繼續治療。現在媽媽和6個孩子一起確診。

“一家大小都確診,是否大家一起進隔離中心就好?大錯特錯!事情沒那麼簡單。隔離中心有分男女,年齡較大的男孩不宜和媽媽一起進入女生隔離中心。要隔離,也要看是冠病第幾級。第三級或以上需要在有氧氣供應、有X光的地方,需要入院。這一家大小怎麼安排?

她說,這個媽媽,病癥嚴重。胸口發痛、呼吸困難,必須入院。爸爸還在隔離中心。6名年齡介於1至11歲的孩子如此處置叫人頭痛。

陳穎惠說,她花了幾個小時,聯絡這人聯絡那人。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情況嚴重的媽媽安排入院治療,2名兒子送去爸爸的隔離中心和爸爸一起隔離。

“至於4名女兒則丟給剛好和寶寶一起確診的阿姨,一同入住隔離中心。”

她說,這些小孩的阿姨剛坐完月子,在她知道自己與僅兩個月大的嬰兒一起確診時,哭了出來,但被安排入住隔離病房時,還是接受重任,在醫院陌生的病房內,幫忙姐姐照顧3名年幼的外甥,一個打五個,你可以想像這位新手媽媽壓力多大。

“至於3位小孩,突然被迫與父母分離,被困在一個小房間兩個星期和不熟悉的阿姨過活,他們不會害怕嗎?住院的媽媽又會有多牽掛呢?”

確診媽:我累了 祖孫三代痛苦抉擇

◆第三個真實例子是一對母女確診。媽媽50多歲,女兒20多歲。兩母女都有少許呼吸困難。

“在我與這個女兒通電話時,女兒要求讓媽媽或她其中一人,和已入院的外婆住進相同的冠病病房,以照顧行動不便又視力不佳的外婆。”

她說,當時,病房和隔離中心爆滿,床位有限,只好把女兒放在別的隔離中心,選擇讓年長又有慢性病的媽媽入住病房,來陪外婆。

“但結果是當天下午當救護車到家門口時,媽媽卻不願意上車;她苦苦央求:‘求求你換我的女兒去醫院照顧我母親。我……實在是……實在是太累了’。”

陳穎惠說,這名確診的媽媽,也是個女兒。她也不年輕,也生病、也感到無力、恐懼。

“她到底糾結了多久,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說得出這番話。“

最後,這位50多歲的媽媽還是坐上了救護車,住進了她媽媽的病房。

陳穎惠吁用同理心善待患者

陳穎惠寫道,這些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也只是故事的開始,大家能不能活著回來,共享天倫,還是個未知數。每個確診者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困境。不管是一歲小孩還是成人,都在這場無情的疫情中,逼著長大。

她在貼文中提醒大家,在你用異樣的眼光看確診者前,請想想她說的故事。

“善待確診者,亦是對疫情極大的貢獻。多一份同理,多一份溫暖。讓這疫情肆虐的黑暗中,充滿愛的光芒。”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