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鏈生變 印度不再從中國進口手機 華年損1.8億訂單
(北京16日綜合電)歐美國家對中國採取去風險策略以致供應鏈轉移效應浮現,中國財經媒體第一財經周三報道,由於印度組裝手機的產業鏈日漸成熟,它已經幾乎不再需要從中國進口手機整機,原本中國每年向印度出口1億8000支手機的訂單沒了。
另據報道,富士康據報開始在印度的工廠生產iPhone 15,當地與中國工廠之間的產量差距進一步縮小,這顯示蘋果正在將iPhone供應鏈多元化及遠離中國,以降低中美緊張下的供應鏈風險。蘋果發言人拒絕對報道作出置評。富士康未回應置評請求。
第一財經報道稱,據研調機構Counterpoint估計,去年蘋果手機的生產組裝,中國的比例占96%,印度緊隨其後僅約4%左右,但去年9月起,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他們買的iPhone 14外包裝打印著Assembled in India。
這意味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正在由印度生產制造。蘋果公司計劃到2025年將25%的生產轉移到印度。
報道稱,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OPPO和vivo都已經實現了在印度的生產制造。同時,韓國手機制造商三星目前能在印度制造所有的旗艦手機,而在兩年前並不是這樣。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賈因說,印度政府正在推動智能手機制造商增加本地價值,包括制造本地化。
與此同時,印度海關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手機進口數量已從2014年的2億支降至去年的377萬支,減少幅度逾98%,自中國的進口更是從1億7900萬支降至219萬支。
凡此種種均凸顯,至少在手機制造方面,印度已實現消費者所需的自給自足,而且手機組裝與制造的重心由中國偏移至印度的趨勢還沒停止。
蘋果主要的代工廠之一富士康在河南鄭州建置的生產基地,向來是蘋果手機發貨至全球的重鎮,但今年3月,董事長劉揚偉與印度總理莫迪握手的合照廣傳社群媒體。劉揚偉的印度行被解讀為富士康增加印度投資的風向。
研究機構預計,新的生產基地和擴產計劃,將提高印度組裝iPhone的比例,從目前的不到5%提升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