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免破壞伯公埕美食街古早味 民眾盼保留原有風貌

(大山腳25日訊)大山腳玄天廟重建及伯公埕美化計劃即將展開,很多販商及食客皆表支持,但希望整修後此地仍保留原有風貌,避免破壞伯公埕美食街的古早味。

Advertisement

一些販商受訪時也希望大山腳福德正神理事會可以安排一個地點,讓被要求在10月20日前搬空的近70名販商,可以集中在一起營業,以免流失顧客群。

吁安排集中營業

ADVERTISEMENT

他們認為最理想的臨時營業地點,可以靠近大山腳市區,同時也希望搬空日期可以展延至明年農曆新年後,因為華人過年及開學開銷大,倘若沒有營業或搬至新地點,流失了固定顧客群,恐影響小販們的生計。

受訪食客也一樣表明會支持這項提升翻新計劃,因為即可美化又提升環境衛生,唯一的希望是在重建與整修後,仍可保留伯公埕的“原汁原味”,及地方上的古蹟。

大山腳福德正神會昨日宣佈,早前被火燒毀的玄天廟、旁邊的老厝(11間店屋)及週邊地段將進行重建與美化計劃,預計整個工程耗時15個月,所有租戶必須在10月20日之前搬空,以讓路給這項提升計劃。

工程大約分成四個部分同時進行:1)玄天廟;2)舊店屋;3)伯公巷頂蓋;4)牌樓及小販中心。這也是大山腳伯公埕開埠百年以來首次進行大整修。

鑒于伯公埕地方狹窄,施工不易,該會經多方的考慮安全設施及提升衛生環境,並遵循市政廳的指示,決定開始一次性的全面修建行動。

販商意見

盼理事會助安頓小販

經歷四代人的阿合咖啡館業者謝銳泉(53歲)非常願意配合及支持上述計劃,惟希望福德正神理事會能協助安頓小販們,或則另覓地點暫時營業。

這家咖啡館開業迄今已70多年,從其祖父時代開業至今,如今已傳承到他和兒子手里,兩父子接手至今有20餘年。

他透露,祖父是伯公埕首批小販之一,從前曾參與該廟填土工作,一家四代都與伯公埕有著密不可分的感情,可謂是“有伯公廟才有我們(小販),有我們也才有伯公廟。”

“我沒太多要求,只要能在大山腳市區附近做生意就好;如果理事會沒有安排,為了維持生活,我只好自己想辦法,另找新地點。”

他說,基於他目前租下兩間店面,希望時屆可以安排兩間相連的店面,方便營業。

他希望工程完成後,明年販商可以“原班人馬”重回伯公埕的原有檔口營業,畢竟很多都是好幾代人的老顧客,大家有著濃濃的老街坊情誼。

盼計劃儘早完工

廣西福建面/咖啡屋業者易文祥說(67歲)說,很多小販都是手停口停,大家都有生活負擔,要養家、供屋、租屋或供車等開銷,一旦停工就沒了收入,因此希望此計劃能盡早完工,就像盂蘭廣場一樣,三至四個月便可完工。

他說,此次受影響的檔口多達60至70個,希望福德正神理事會能有所安排,而不是以一封通知信來打發小販們,要求他們在緊迫的時間內搬空。

“之前市區巴剎大火災,州政府也有安排小販們在臨時地點營業,我希望理事會也會作這樣的安排,讓大家集中在市區附近繼續營業,而且基本設備需足夠,包括水電供應、有瓦遮頭,等待完工後又集體搬回來原來的地方繼續營業。”

他說,沒了美食檔口,伯公埕將變成一座死城,無法吸引人潮。最重要的還是美化計劃能保留原有的美食街面貌,這是當地的傳統特色,若將伯公埕打造成現代化的小販中心,便失去它的地標性特色。

他透露,以往的租賃合約都是3年才屆滿,惟今年初改為1年,而搬遷通知信則是在9月19日才發出,一些小販接到信後都不知該何去何從。

不打算搬離原地

白雲吞面業者鄭牛(72歲)說,他打算暫時另尋新地點,或停工休息,但不打算搬離原地,以免流失許多老顧客。

他說,他支持有關美化及提升計劃,更期待完工後,由孩子接手生意,成為第三代傳人。

販商意見

支持提升計劃

鍾裕祥(47歲,魚商)及太太洪俊芳(43歲)是大山腳人,伯公埕是他們從小到大常去的美食天堂,希望廟宇和伯公埕提升計劃完成後,這里還是保留著原來的“古早味”及地方上的古跡。

他表明支持上述計劃,而販商停業只是一個過渡期,畢竟此計劃推行後即可美化又可提升環境衛生,對販商和食客是一舉兩得。

願意15個月後再來吃

來自新加坡的老饕陸彼得(74歲,退休服裝批發商)每次來檳城探望親人時,會到大山腳伯公埕吃米台目,而且50餘年如一,他退休前曾到國外工作,但依然覺得伯公埕的食物最好吃。

他說,美化計劃是好,但不要太現代化的設計,應保持原來的古早面貌。

首次和他隨行的友人許文棒(65歲,退休建筑商)說,伯公埕的美食好吃又便宜,他表示願意等待15個月的美化計劃完工後,再來品嚐伯公埕的美食。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