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變外勞廣場‧假期聚會‧開店賺錢

(檳城)光大近年遭“外勞圍城”,孟加拉及緬甸籍外勞大批湧現,每逢週末或假日舉目盡是外勞,一柱擎天的光大現更被緬甸外勞佔據,身在光大28樓的首長林冠英,宛如是在“外勞頭上辦公”。

光大區80年代起便是檳城經貿心臟地帶,62層樓高的光大是州政府行政中樞,也是第一座冒起的時尚購物廣場,曾經輝煌一時。

Advertisement

可是城市化發展和2000年屋租統制法令廢除後,光大區內居民老的老、搬的搬,選民人數從1995年的逾2萬,急降至2008年的1萬6000人;近年來有大批的外勞入侵,而他們的購買力不容小覷帶來商機無限,從頭條路到風車路短短100尺距離,在過去一年風火冒出至少7間“孟加拉外勞店”,專做外勞生意。

目前,每逢週末或佳節,風車路加馬超級市場前,便如香港皇后大道東般有菲賓律女傭及外勞從四面八方湧來,相約朋友喝茶“血拚”,當地商家形容外勞人數之眾,是“一眼望去街上都是外勞”。

風車路如皇后大道東

據悉,“孟勞店”大部份是具生意頭腦的孟籍外勞和本地女人結婚後,以另一半的名義申請營業執照開店當老闆。店種形形色色,多以迷你超市、雜貨店、廉價旅舍和經濟飯檔為主,主攻外勞市場。

ADVERTISEMENT

外勞店一般只做自己人生意,少與外人打交道。店內商品如香煙、牙粉、各式香料、髮油和其他都從孟加拉或尼泊爾等地入口,日常所需一應俱全,是十足“土產店”。

一名在風車路孟勞店工作的店員胡申說,孟勞人在異鄉,許多收入無法應付本地日常用品開銷,但更多人是因心靈空虛,想要以物解鄉愁,才讓孟勞店風火冒起。

他表示,孟勞購買力因人而異,在檳城打工多時的生活較富裕,其他一般個人購買力不強,但在人數眾多、同鄉情意結又強下,都鼎力支持自己人,令雜貨店生意長紅。

他指出,許多孟勞至今因不諳馬來語而不敢到本地超市購物。孟勞店一般僱孟籍做店員,語言相通自然親切,商店街因此成孟勞“天字第一號”聚集點。

緬走緬的路

孟過孟的橋

光大區遭外勞攻城非一朝一夕,外勞圈因國籍各異、語言不通而自行群分。據悉,光大區內目前形式,是緬甸人佔據光大廣場,孟加拉人則守頭條路和風車路,兩幫各據一方、互不來犯。

檳城初期引入外勞時,以印尼人為主流,近年印尼外傭問題多,在開放孟國、緬甸、尼泊爾和越南人力市場後,印勞人數下降,印勞店在廣場內只剩2間,印尼外勞已撤出光大商圈。

娶本地女郎創業

外勞創業版圖逐漸外擴,去年正式登陸頭條路和風車路一帶,有者也進軍雙溪檳榔,開設連鎖迷你市場。風車路Wonderlite迷你超市店員阿娜是印尼籍勞工,她打工的迷你超市正是孟加拉籍外勞,和本地巫裔婦女結婚後,孟籍老闆開設的店鋪,顧客都以孟勞居多。

“我們店是做大眾生意,其他孟籍人的店就多以自己人生意為主。其他店主甚至兼賣生魚和肉類,每週都有羅里開到,送魚送菜,商店街變濕貨市場。”

她表示,本身打工迷你超市不只落腳風車路,老闆分店已進軍雙溪檳榔等工廠區。風車路治安原本良好,但在外勞人數日眾後,部份人偶會醉酒鬧事。

看中光大交通方便

光大區位處市中心,是商店街和巴士總站綜合點,才會被外勞相中,成為聚首天堂。

在本地工作3年的孟籍外勞麥迪爾表示,外勞會“相中”光大區為聚集大本營,是因光大位處市區中心同時又有購物商場,加上巴士總站造成的便利,絕對是集合地不二選擇。

“我們多被老闆安排在外圍如阿依淡、發林和西南區員工宿舍居住,只有部份住市區,巴士總站很重要。”

他指出,頭條路和風車路在巴士總站附近,加馬外更有巴士站所以漸漸發展成外勞集中地,外勞店也應運而生。他說,本身每月收入平均1000令吉,在風車路利用網上連線匯款600令吉回鄉後,就只能省吃儉用。孟勞店貨品價格廉宜,完全符合“平、靚、正”需求。

“我喜歡大馬。這裡有工作加上生活安定,活得很自在。”

外勞帶商機

商家賺滿缽

外勞人數日增令本地人逐漸卻步光大區商店街,除外勞創業賺自己人錢外,外勞大軍龐大人數帶來商機無限,就連本地商家也為在低迷氣氛中突圍,改變營業模式進軍外勞市場。

由於孟勞多在工地任建築散工或工廠技術員,每月薪金最多逾千,個個省吃儉用,頭條路一家由1999年開始營業的影碟專賣店便在店內闢出角落,兼售大蒜、蔥頭和蔬果。

不願具名的本地印度裔店主說,孟勞是店內“主客”。孟勞多愛自己煮食,所以售賣蔬果濕貨,才能更貼近孟勞生活所需,擴大市場。

“孟勞多不生事,只有部份偶爾喝了兩杯一言不和才會動手,但治安尚算良好。”

除了上述店鋪,風車路一家錢幣兌換中心,更為外勞設置網上匯款服務,專門替外勞匯錢回鄉,服務安全有效率,深受外勞信賴,成外勞主要錢幣交易場。

二樓全是緬勞店

檳島市政局早前到光大廣場掃蕩非法營業攤格時,赫然發現外勞在光大廣場內“創業”當老闆。《光明日報》記者早前前往光大內探看,果然發現廣場二樓滿是“緬勞店”,招牌都以緬語書寫,有者規模已從一個店面茶餐室,發展至6個店面的餐館了。

安份守己經營生意

在光大內經營本土咖啡檔的張目成表示,光大廣場內目前是以緬甸人為主,許多緬勞店已成緬人“浦點”,逢週末或假日就相約友人“報到”,在光大購物後再轉巴士去玩。

他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指出,光大本地商家中,尤以手機店最仰賴外勞市場,本身攤檔30%生意額也由外勞“貢獻”,只要不生事,商家其實歡迎外勞上門。

“廣場內外營業的外勞店都安份守己,守法守紀律。只有部份害群之馬,可能生活壓力就買醉,每次醉酒免不了與人口角,帶來麻煩。”

他說,他與廣場緬勞店關係良好,部份緬勞店主甚至很具創業精神,多次託他協助找店面,計劃開設手機維修中心、美髮店和華語教授中心,擴充營業版圖。

記者巡走光大,發現緬勞店比孟勞店更具“看頭”,除餐館規模大外,緬甸土產店種類更多,一家緬語招牌的商鋪更類似書店,看來緬人雖要物資解鄉愁,也重視精神生活培養。

檳總警長:接投報馬上取締

檳州總警長拿督威拉阿育耶谷副總監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指出,警方目前尚未接獲民眾的投報,指光大及風路車一帶有外勞喝酒鬧事的投訴。

阿育耶谷說,有無接獲投報都好,警方都會不時配合移民廳展開取締行動。

與移民廳緊密配合他說,警方雖有逮捕權力,不過卻沒有遣送外勞回國,或相關法令對付這些外勞,除非是這些外勞犯法,警方才能夠援引刑事法典逮捕。

他披露,警方最近已組織數支檳州民防部隊,唯這些部隊只會在州內各罪案熱點巡邏,巡邏範圍並沒有概括風車路一帶。警方將會與州移民廳緊密配合,一旦接獲投報,將拉隊到投報地點展開取締行動。

本地人買少見少

商家不排斥外來客

外勞入侵光大區現象,任誰也阻擋不了。風車路新生鞋業東主徐志明表示,只求警方在風車路前設警亭,維持治安,外勞也能為當地商家引來商機。

據悉,目前聚集風車路外勞以孟勞人數最多,緊接是緬甸、尼泊爾和越南,印尼勞工最少。

吁設警亭護治安

徐志明說,店鋪自2008年3月從新春滿園遷到風車路至今,本地客生意買少見少,外勞則會前來購買工作鞋,“幫補”店內生意。

徐志明侄兒徐健吉也在店內工作,他雖接受路上滿是外勞現況,卻呼吁光大區議員黃偉益協助,讓警方增加巡邏次數同時,設置警亭護治安。

“我曾親眼目睹孟籍外勞在加馬超市旁攤檔,醉酒吵架後從雨傘中拔出藏著的巴冷刀,追斬同伴。”

他說,每逢週末和佳日聚集當地的外勞數量驚人,成群結隊站或蹲在五腳基,黑壓壓一片令許多本地人都感覺身在孟國,不敢入內光顧。

他表示,本身已與部份善良不鬧事的外勞交成朋友,部份鬧事者已讓本地人不敢上門,帶來困擾。

友族也投訴外勞軍團

外勞在光大廣場創業等於是在“天子眼皮下進行”,檳首長政治秘書黃偉益表示,首長林冠英已意識到外勞湧現光大的問題。

他表示,外勞每逢週日如“大軍壓境”般蜂湧到光大的現象,凡是本地人都忌憚3分。

“現在不只華人,就連馬來人都向我投訴外勞人數太多,三五成群在光大遊蕩,令人不安。”

他指出,外勞視光大為主要娛樂和休憩場所的現象,已使光大是市區時尚購物廣場的形象“降格”,造成商業形象的嚴重損害。

“所以我向來贊成移民廳取締非法外勞的行動。可是,光大店商公會卻非議我的作法,認為我破壞光大店商的外勞市場。”

黃偉益早前曾聯同檳島市政局執法隊,前往光大掃蕩外勞非法設攤。可是遭店商公會不滿,甚至向首長林冠英投訴他,將“米飯班主”(外勞)趕走,誓要保住外勞市場。

黃偉益認為這是不明智決定,畢竟本地人購買力遠比外勞高,店商公會應該“眼光放遠”,與州政府攜手合作洗刷光大“外勞廣場”形象。

店商公會眼光應放遠

他表示,州政府不是針對合法經營的店主或擁有准證外勞,只要求取締非法或濫用工作准證的不法者。當局目前致力提昇光大格調,環球太平洋入駐和打造“光大大道”,已成功“漂白”部份區塊。

“外勞現在都不會出現光大大道部份,集中在以前的800伴舊址區翼。”

他指出,當局目前要務是儘快通過招標,將800伴舊址出租,引入以不同於太平洋超市的公司入駐,把黑漂白,重新打造光大,扭轉光大外勞天堂形象。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